应提高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2014-04-16郑玉歆
郑玉歆
应提高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郑玉歆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第一,通过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可以为形成合理的房价奠定基础。政府拥有大量房产,将大大提高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抑制房地产开发商过高的利润。世界上不少国家的住房租赁市场是由公租房主导的。实际上,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本身也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措施。政府的带动,无疑将加快形成一个规范、成熟、多元的住房租赁市场。
第二,住房问题已成为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大量居民为了购买住房,不仅要花掉自己大部分收入、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还要用掉一家几代人的毕生积蓄。如果年轻人可以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住房问题,那么必然会释放出大量购买力用于即期消费,这无疑有助于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第三,我国面临着因需求不足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房地产投资不足是目前影响我国需求不足的主要且可调控的因素。从短期看,政府直接投资于住宅建设可以填补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下降造成的固定资产投资缺口,促进投资增长,还可以解决一大批上游产业(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行业)产能利用不足的问题,并拉动下游产业(如家具、家用电器及其他家庭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减少闲置产能的浪费并增加财政收入。
第四,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不会改变。在城市化过程中,房地产投资始终是支撑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一系列抑制房价的行政性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不足。调整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公租房工程,可以使政府通过对住房租赁市场的调控平抑房价,从而可以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行政干预,将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收入差别过大是我国面临的严重问题,影响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住房问题则是造成目前分配差距过大与分配不公的重要因素。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可以有效改善收入分配问题。
第六,如何使常住城里的农民工市民化,是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让农民在城里待得住、留得下,住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没有住房保障,农民工市民化是空话。为农民工在城市落户而大规模建造保障性住房是我国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无法绕开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七,目前,我国政府对“夹心层”的需求关注不够。一些人按照收入水平不属于中低收入阶层,但在目前的房价下,他们也买不起商品房。这些人的住房需求也很迫切。而且,这些人是社会的骨干、主力。因而,建造公租房,也考虑满足“夹心层”的需求,对于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八,对城市居民而言,住房问题就像当年减轻农民负担那样,已成为广大居民特别是年轻人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从关注民生、为老百姓办实事、提高政府威信、增强民族凝聚力角度,大规模实施公租房工程的意义也不容低估。
第九,不同于过去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建立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制度更有利于避免福利依赖。公租房只是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享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财产权,不会成为投资手段。同时,公租房制度更符合劳动力流动的市场经济规律。
(田风摘自《经济管理》2014年第4期《为什么要强化政府增加住房供给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