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04-16钟振清
钟振清
广西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钟振清
自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永久落户南宁以来,广西与东盟的合作逐年升温,国际交流呈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多渠道发展趋势,在政府层面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建立了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加强了产业科技合作、建设科技平台和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随着合作深入,中国—东盟合作进入“钻石十年”。为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需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广西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
中国—东盟;广西;钻石十年;科技合作; 对策建议
广西地处我国海岸线西南端,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省区,是中国对东盟国家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与东盟国家毗邻,在自然气候、资源布局、传统文化、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大的类似性和互补性,历史上与东盟国家有着较为密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交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广西在全国的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首府南宁举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并日益发展,这些重大机遇使得与东盟国家山海相连、文化相通的广西,日益成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自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永久落户南宁以来,广西与东盟的合作逐年升温,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全面展开,呈现互惠共赢、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极大地提升了广西在中国—东盟交流合作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提升了广西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广西的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以来,中国与东盟之间90%以上的产品已实行零关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2013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59.1亿美元,增长32.1%。东盟已连续14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广西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在广西与东盟国家日益密切的经济社会往来中, 科技交流合作是重要内容之一,双方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成为了中国开展和深化与东盟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急先锋”和“排头兵”。
一、近年广西与盟国家科技合作现状分析
由于政府层面的积极引导和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呈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多渠道发展趋势。总体上看,双方科技交流合作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建立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加强产业科技合作、建设科技平台基地和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
(一)建立了有效的政府科技合作机制
广西政府层面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由来已久,特别是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后,广西政府层面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和深入。2012年首届中国—东盟科技部长会议、中国科技部启动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和首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等重大会议和活动的开展,更是为广西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在2012—2013年间,广西科技代表团共5批(次)拜访了缅甸、老挝、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9个东盟国家的科技主管部门,与东盟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开展交流。作为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活动、由科技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已成功举办10届,累计有来自全国的4200多个项目参展,签约项目350多项,签约金额和意向协议金额近21亿元,专题馆累计接待观众45万人次,接待东盟客商9万多人次,成为促进我国与东盟各国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展示与交流平台及科技展会品牌。
(二)产业科技合作以农业为重点
中国—东盟经贸往来与科技合作的时间悠久,领域广泛,涉及到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物科技等方面,但从总体上说,农业是广西与东盟国家的产业交流合作的重点。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双方在农业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一方面,东盟国家大多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大,大米、木薯、棕榈油、橡胶、咖啡等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机械化程度和加工技术较落后。另一方面,广西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是中国农业大省区,甘蔗、桑蚕、木薯、松脂、八角、速生丰产林等产业在国内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产量排在全国首位。同时,广西可以借助其面向东盟国家“桥头堡”和“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把中国在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农业技术应用和农业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出口和辐射到东盟国家。在不少东盟国家,广西的农业科技因技术较先进且实用性强而深受欢迎。广西按照国家加强与东盟多方面合作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特色优势,开展了多项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在东盟国家推广示范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项目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广西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热带亚热带优势农作物品种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与越南、柬埔寨开展合作研究,选育农作物新品种,建立外来病虫害风险评估体系和应急防控措施,开发农作物扩繁关键技术,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面积1万亩,辐射带动种植面积100万余亩,培训农业技术骨干10万余人次,在东盟国家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6个,项目实施带动了新品种、新技术向东盟国家转移。
(三)科技平台基地建设得到加强
近年来,科技部认定了广西百色市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9个单位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也认定了广西大学等10个单位为自治区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促进广西乃至中国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方式向“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战略转变,在提升广西对东盟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广西还注重建设面向东盟国家的信息网络体系建设。2007年,中国科技部与广西区政府建立会商制度,提出共同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成果转移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初步建成,具备展示、培训、推广、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促进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在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成果转移平台的基础上,中国科技部依托广西,启动建设了中国目前唯一的一家面向东盟的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覆盖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一体化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先进适用技术的转移。
(四)人才培养交流蓬勃开展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提出到2020年将广西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目前,广西共有23所院校招收有东盟国家留学生,在广西留学的东盟留学生超过5000人,广西已经成为东盟国家青年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目的地。广西派出了超过30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前往泰国、菲律宾任教,同时为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泰国培训了300多名汉语教师。另一方面,广西积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东盟青少年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等各类基地建设,大力支持开展面向东盟举办各类技术国际培训班,为东盟国家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并促进广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作物品种走进东盟。
二、中国—东盟合作从“黄金十年”进入“钻石十年”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初次接触以来,双方关系在过去20多年中取得巨大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在内的基本架构,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纲领性文件。各缔约方同意迅速进行谈判,以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于2003年7月1日生效。过去的10多年,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各领域合作的推进及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在该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的。
2003年10月8日,第七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中国东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正式确立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10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开启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黄金十年”。
2004年1月,中国和东盟双方启动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 Program)。这是根据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而实施,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最先实施的降税计划,被称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货物贸易领域的快速轨道和试验田。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2012年是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9月21日至25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科技合作”为主题,开展了包括第九届博览会主题论坛——中国—东盟科技部长会议,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启动仪式以及科技合作项目推介和对接等活动,为中国—东盟加强科技领域合作提供广阔平台。
2013年9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提出,要深化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创造新双方合作“钻石十年”。
在中国—东盟合作从“黄金十年”进入“钻石十年”的过程中,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不断兴起,方向日益明晰,全球创新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本、市场、专利等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商业模式融合更加紧密,正在推动全球产业变革加速进行。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科技日益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区域竞争的焦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科技合作,无论对于广西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广西在中国—东盟合作升级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还是对于推动国家层面与东盟的全方位科技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深化广西与东盟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对策建议
尽管目前广西与东盟国家科技交流合作风生水起,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总体上说,双方的交流合作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随着中国—东盟合作进入“钻石十年”,以及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的全面启动,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将迎来一个新的机遇,广西有望在中国深化与东盟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发挥更大更广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广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双方合作领域不够宽、手段和方式单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国际化程度低等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认真考虑双方以往的合作模式、合作的领域、合作的水平、合作的方式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有关方面的内容。要解决双方在科技交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就广西方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政府对科技合作活动的规范和引导
在推动和深化广西与东盟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政府部门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起到舵手的作用,其决策和行为将会影响合作的方向。在当前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应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对东盟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机制,理顺各种关系,提高科技“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服务水平,为扩大和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二)加强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一方面,应加大现有的9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10个自治区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发展“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为广西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扩大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等工作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并对地区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产生引领和示范效果。另一方面,在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的框架内,利用中国科技部的资源和力量,加快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凝聚和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挖掘广西及东盟各国的合作需求,组织政府部门、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有关方面开展对接交流洽谈、适用技术培训、先进技术示范,促进广西与东盟各国深入合作。
(三)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人才既是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基础和支撑。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大的突破,需要构建完善的人才支撑体系。在中国—东盟合作进入“钻石十年”的大背景下,广西应积极探索建立与东盟国家长效的人员交流机制,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引进一批顶尖的海外专家和优秀团队来桂工作,鼓励其以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技术培训以及工作任职等多种形式为广西自主创新服务。同时,也应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更多科技人员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东盟国家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参加重要东盟国家组织举办的国际科技会议、重大科技交流活动,以及参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计划等。同时,根据广西与东盟国家交流越来越频繁和深入的实际,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选派赴国内外科技考察和参加业务培训学习等方式,培养锻炼一支能够担当广西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重任的科技外事管理人才队伍。
(四)构建和实施一批面向东盟国家的科技项目
多年来,广西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与东盟国家共同开展了一批合作研究项目,在东盟国家推广示范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项目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应按照“以我为主、互利共赢、有利自主创新”的原则,根据东盟国家和广西实际需求,充分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遴选好合作伙伴国及其相关合作机构和单位,在广西打造的14个千亿元产业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水稻、甘蔗、桑蚕、木薯等特色优势农业领域,共同构建和实施一批面向东盟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广泛有效利用国内外各类创新资源,增强广西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竞争力,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王士录.东盟各国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东南亚,2004(3):14-21.
[2] 程群.东盟连续14年成为广西最大贸易伙伴[EB/OL].[2014-04-08].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1/14/c_118956427.htm.
[3] 谭钢,李小燕.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1):4-6.
[4] 陆艳.加强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交流为振兴广西经济注动力[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4):1-2.
[5] 简文湘.科技合作成为广西与东盟合作新亮点[N].广西日报,2014-02-14(09).
[6]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 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方面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情况[EB/OL].[2014-04-08].http://www.most.gov.cn/dfkj/gx/zxdt/201307/t201307 19-107369.htm.
[7] 柳岸林.“10+1”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科技合作的新进展及发展前景[J].科技和产业,2005(1):28-30.
[8] 梁文捷.广西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的模式及支撑体系研究[J].党政建设,2011(11):8-130.
[9] 王婷婷.江苏——东盟科技合作探索[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6):5-6.
[10] 尚晓慧.中国(云南)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3):91-95.
钟振清(1980-),男,汉族,广西岑溪市人,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科技规划和政策、科技信息分析、科技决策咨询、产业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