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的研究
2014-04-16王广宏于国庆
王广宏 于国庆 高 瞻
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的研究
王广宏 于国庆 高 瞻
在分析中关村核心区基础条件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的现实必要性,提出“资源对接平台、金融创新高地、科技进步引擎”的理念,充分考虑到现实条件和可能,以功能为龙头,做好要素组合和空间布局,以海淀区为主体、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政策集成,分阶段推进,打造“立足北京、辐射全国、享誉全球”的科技金融示范区。
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
201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京政发[2012]23号),提出以中关村核心区为基础,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本文立足于相应基础条件,分析了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的现实必要性,提出了建设的总体战略、空间布局、政策创新及实施保障等。
一、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的基础条件
2008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京发〔2008〕8号),提出要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其中将海淀中关村西区规划为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要求发挥海淀区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聚集的优势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综合优势,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水平。其后,市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金融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首都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市金融局、中关村管委会、市经信委、区(县)政府等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关村管委会还针对科技企业多元化的有效融资需求探索建立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科技企业融资促进机制,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经过几年的发展,以中关村西区为重点的首都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初步建立了覆盖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过程的科技金融体系。
金融要素聚集优势明显。有18家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了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北京银行和建设银行设立了中关村分行。各银行累计为近800家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近1800笔,共计约240亿元;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过110亿元。创业投资体系初步形成,天使投资进一步组织化,IDG、北极光、金沙江等一批境内外知名机构成为中关村的合作伙伴。2013年末,聚集在中关村西区的金融机构达348家,其中聚集在PE大厦的股权投资机构达173家;聚集在西直门外科技金融商务区的金融机构110家;几十家金融机构聚集在玉渊潭地区;海淀北部园也已引入十多家金融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和IT企业总部。同期,海淀区股权投资机构数达到696家,其中股权投资管理机构397家(占全市的46.6%),披露金额的管理资本量达到2140.11亿元(占全市的19.4%);全区企业全年成功股权融资案例135起,同比增加20.5%,占全市投资案例总数的26.8%,占全国的7.5%),已披露获得股权融资额98.9亿元(占全国的5.2%,占全市的32.2%)。另外,中关村还聚集了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等要素市场。
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上市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中关村和深交所、上交所、纽交所、纳斯达克、香港交易所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开设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2013年,海淀区境内上市、挂牌公司达到273家(占北京地区的53%,占全国的10%),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有28家,占全国的8%,“中关村板块”效应不断增强;新三板挂牌数量增速明显加快,达168家,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环保、文化传媒等行业。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社会信用等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中关村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企业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承担了国家信用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通过信用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初步实现了“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培育出了一批信用等级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效应明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信用品牌企业,“信用首善之区”建设成效显著。信用中介机构不断聚集,已经聚集了包括中诚信、大公国际等在内的10多家信用服务机构和300多家法律、财务、审计、认证等中介机构。2003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企业信用自律组织——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会员已有近4000家。
二、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要求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近年来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5%(发达国家为80%),产业化率不足5%。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科技与金融的对接不顺畅、效率不高。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约2.5万家,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有了坚实的基础,在帮助高科技企业融资、支持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高科技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与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目标和要求相比,中关村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明显滞后。
二是科技金融要素的增大要求现有功能区拓展空间。中关村地区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1/3,已成为我国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作为首都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中关村西区明显聚集了科技金融要素,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奠定了基础。然而,随着科技金融新机构、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快速发展以及产业规模的不断增大,作为一个城市建成区的中关村西区,因空间有限而制约了科技金融功能的拓展和提升。为了给更多的科技金融要素提供聚集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既需要加快本区域产业转型调整和空间腾退,也需要积极寻找新空间作为补充和后台。
三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职能定位要求原市级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提升层级。随着中关村的辐射力、影响力不断提高,原建设市级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的规划,已难以满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职能定位要求。应相应提升科技金融功能区的层级,强化金融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撑作用。
四是科技金融先行创新需要划定一个功能区来试点。国家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涉及到科技体制改革和金融机制创新,既要积极大胆、寻求突破,也要控制风险、稳健运行。因此,需要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先行先试,总结和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开。目前,已经确定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任务,包括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完善投保贷联动机制,创新贷投结合等多渠道融资和综合性金融服务模式等,都需要加快推动实施和落地。新的改革创新需求不断出现,后续改革任务也需要在功能区推动实施,实现风险可控。
五是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功能区范围内系统实现。科技金融创新是组织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的系统创新,需要建立覆盖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全过程的科技金融体系。因此,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需要应用系统论方法,把系统的要素、功能、空间布局有机统一起来,突出功能的龙头导向作用。不仅需要建立信用增进、价值评估、融资担保、信息和技术保障等配套服务机制,还要发展科技金融文化,建设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条件。这些都需要在一个动态的具有较好环境适应性的系统内统筹实现。功能区建设是实现系统功能的物化形式。
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要求,以最高标准做好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的建设发展工作。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功能定位,统一建设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加速构建覆盖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过程的科技金融体系,优化科技金融环境,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新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新引擎,为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树立新坐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
秉承“资源对接平台、金融创新高地、科技进步引擎”的理念,吸引科技金融要素和机构集聚,加强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的系统创新,推动科技要素与金融要素相结合,建设国家科技金融研发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交易中心和科技金融文化中心,打造“立足北京、辐射全国、享誉全球”的科技金融示范区。
(三)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优化土地和空间规划,加快推动功能区建设发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采取多元化、多样化的市场运作方式,尽量放大政府引导资金的使用效果,积极吸引社会要素参与功能区建设发展。
坚持功能取向,系统化建设。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明确功能定位,以功能为龙头,以中关村核心区为基础,综合考虑功能需要和现实可能,统筹承载内容和空间布局,从整体系统上实现功能的最大化。
坚持产融互动,良性化促进。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互动规律,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优化科技金融环境,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统一。
坚持高端聚合,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国际接轨,注重国际国内联动,全面提升功能区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加强服务,加快科技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的聚合发展。
四、要素组合与空间布局
(一)要素组合
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是一个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是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要素组合是功能区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实现总体功能的基础。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过程中的要素组合,遵循核心要素原理,即空间面积布局围绕核心功能来进行,核心功能及关键支持功能占用60%以上的空间。遵循功能网络原理,即要构建一个由核心网络系统、支持网络系统(由为核心网络系统主体要素提供支撑的各种机构组成、为主体要素活动提供服务)和环境网络系统(指整个区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大环境,主要为配套基础设施)三个层次组成的功能网络。遵循聚集聚变原理,即各元素要经过物理集中、信息关联、平台整合、形成模式等几个阶段,完成从聚集到聚变的转化,形成完整的功能体系,继而使要素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通过聚集、辐射,达到引领、示范和保障的效应,主要承担科技金融要素聚集、科技金融市场交易、科技金融标准制定、科技企业信用增进、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科技金融人才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科技金融国际合作九大功能。
(二)空间布局
要充分考虑到现实条件和可能,将存量和增量结合起来,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带存量,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大的功能,使整个系统释放出最大价值。为此,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应以海淀区为主体、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
中关村西区重点吸引各类创新金融机构入驻,构建适合创业企业和天使投资交流合作的空间。建设全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推进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设立中关村银行。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博物馆、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建设,支持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建设,举办互联网金融博览会,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建立互联网金融产业引导基金,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公约。支持有条件的投融资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创新运营机制,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科技金融超市。打造科技金融广场。
西直门外地区重点吸引科技金融研发机构入驻。通过促进科技企业、科技金融机构和院校之间的合作,建立科技金融创新研究院、科技金融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推进科技金融标准制定,促进科技金融产业化。
玉渊潭地区重点打造集团金融聚集地和企业总部结算中心。积聚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业,为科技创新企业或金融机构提供中介服务。积极发展技术标准服务业。
海淀北部园重点支持各类孵化器机构入驻,打造科技金融孵化园。推进孵化器与知名股权投资基金合作,建立创业投资基金或种子资金,进行“孵化+创投”运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认为,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还具有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个开敞式的创新网络系统,不应局限在固定的空间甚至范围内。判别一个机构能否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主要看它在科技金融体系中的信息关联性及效能,而不是看它具体的营业地点。为了促进全国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的形成,考虑未来本市其它园区及上海张江、武汉东湖、苏州高新、深圳前海、天津滨海等园区的需求和科技金融发展情况,应适时调整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的空间范畴;经有关机构认定后,可以对相应园区授予诸如“国家科技金融创新基地”的牌子。但目前的基础和重点应放在中关村核心区。因此,本文提出的政策创新与实施保障措施也是针对中关村核心区的。
五、政策创新与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
建议由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统筹指导功能区的总体建设工作,并统一协调国家层面的相关事宜。成立北京市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关村创新平台下),由主管市领导或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牵头,组织协调市级相关工作。由市属专门机构负责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的规划设计、空间开发及建设运营等方面具体运作。
(二)强化政策集成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的有益经验,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完善国家层面和北京市级优惠政策措施,重点是从金融监管层面取得政策突破和业务创新,形成支持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发展的政策合力。主要包括:
金融监管政策:从国家层面,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建立小额贷款公司评级体系,对其进行分级管理,推动将其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允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通过同业拆借网络进行资金融通。支持金融机构在中关村核心区设立独立核算的投资类机构。开展银行类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业务考核试点。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支持在核心区设立中小企业征信平台。允许保险公司在核心区设立独立核算的科技保险专营机构。允许科技保险专营机构进入央行企业征信查询平台,享用企业征信数据。从市级,允许互联网机构以及资质信用较好的企业集团在中关村核心区先行设立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新型交易有限公司设立;将在核心区设立交易所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权下放至海淀区政府;建立市级科技保险风险补偿基金;完善互联网金融机构服务配套体系,开展在线保理业务试点,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核心区建设在线保理平台,开展在线保理业务;在核心区针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合伙企业试行电子化工商注册和变更系统,实行电子化审核和纸质材料快递面交相结合的双轨制。
空间规划建设:科学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规划,不断适应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发展需求。调整西直门外地区现有空间规划布局,将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院校部分用地纳入中关村科学城整体规划和科技金融功能区范畴。加快西直门外地区空间腾退工作。加快北京北站搬迁和京包路南延事宜进度,疏导西直门外地区交通。加快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和空间腾退工作。
资金融通政策:建立市级科技保险风险补偿基金,为科技保险专营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高风险创新型产品提供风险补偿。努力构建多元化、多模式的融资平台。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培育发展全国性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和机构间交易市场。
财税优惠政策: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身份,对其实行金融机构税收政策。面向高端人才推行养老保险税收递延政策。
外汇管理政策:支持在核心区开展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试点。协调国家外汇管理局增加核心区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名额。
对于市级每一项创新政策,应明确一个主责部门;对于国家级创新政策,应明确本市一个牵头协调部门。
(三)分阶段推进
2013-2014年,启动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规划建设工作。开展中关村西区空间腾退和业态调整工作,继续聚集科技金融要素,扩大核心区影响力。启动西直门外地区科技金融功能区规划设计工作。推进玉渊潭地区玲珑巷腾退拆迁工作。
2014-2015年,加快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和高端要素聚集,积极打造科技金融交易中心。推进西直门外地区金融产品创新和标准制定工作。继续进行玉渊潭科技商务滨河长廊项目规划建设工作,吸引科技金融要素聚集。以中关村一号楼为核心,打造科技金融孵化园。
2016-2020年,加快推进功能区建设,吸引科技金融要素和机构集聚,打造科技金融研发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交易中心和科技金融文化中心。
[1] 束兰根、原二军.以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319-324.
[2] 王广宏.关于北京科技金融发展的思考[J].投资北京.2013,(11):93-95.
[3] 王广宏.推动北京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J].决策咨询,2014,(1):40-42.
[4] 束兰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与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研究.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307-314.
王广宏(1963-),男,北京平谷人,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于国庆,男,山东人,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金融。高瞻,女,河北人,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