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境下荆楚文化的张力探析

2014-04-16何道明

荆楚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楚文化培育价值观

何道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湖北十堰 442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培育,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先进现代文化的营养补给。湖北文明建设以楚文化为基础,以湖北地方特色为依托,以现代先进文化为成长点的荆楚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培育中,展现出共向孕育、同质生长、和谐传承等积极张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共向孕育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培育要弄明白两个基本问题,一是靠什么来培育,二是为什么要培育,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源”与“流”的问题。研究和探讨荆楚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培育的积极作用,也得弄清这两个基本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与“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逻辑一脉相承和继承创新的具体体现,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实践在价值论和哲学体系上的理性建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自觉,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气连枝,一经提出,理论界学术界始终对其给予了高度关注。

在主导体制倡导建设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逐渐清晰,在民间学界营造引导下,其培育氛围日渐浓郁,至此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源”成为焦点话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依据,它以国家格局和时代背景为视角,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重要理论来源和发展动力,凝结而成。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积淀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内涵丰富,价值规范特色鲜明,价值标准颇具有民族传统特质,据此事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种种要义,均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嗅到源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以“三个倡导”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内容凝结为二十四个字,是对其最新的创意概括。国家层面倡导的价值要义,以展现国家的发展目标、民本思想、文明程度、和谐理念为本,管子有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1]从国家发展目标层面理清治理国家和国富民强相得益彰的关系。社会层面倡导的观念,以平等为例,在《抱朴子.诘鲍》就有“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的描述[2]。个人层面倡导的价值,以“诚信”来看,《左传》有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3]事实证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供源奠基。

从本质价值来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流”在于,它是立党立国之本,强国富民之路,民族复兴之源,社会和谐之基,安身立命之所,可以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实现文化自信、自觉、自强,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提供精神动力。这就很好的回答了依靠什么来培养和为什么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二)荆楚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共向孕育力

荆楚文化体系内涵丰厚,标志性的原始氏族部落文化、特质凸显的楚文化及秦汉三国文化、特色鲜明的名山古寺及原住民文化、具有开创意义的“首义”现代革命文化等,从其孕育至体系成型,其顽强的生命、茁壮的身姿引起世人普遍关注和广泛认可。研究和传承荆楚文化精神特质,对荆楚之地乃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均居重要意义。因此,立足于荆楚文化,汲取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借鉴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之优点,就成为当代对传统文化研究的视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荆楚文化的研究是促进整个国家及湖北省地区发展的动因之一[4]。

荆楚文化的本身内核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他的外延发展也是典型继承和延伸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源于传统文化。荆楚文化的成长发展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的作用是共向的。据此可证,荆楚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共向孕育力不可忽视。一是荆楚文化是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与其他有益文化因子一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营造了良好氛围,二是荆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源共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孕育营养补给。因此,充分发挥荆楚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的共向孕育力,值得重视。

二、同质生长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渊源、理论、内容、特点、影响等层面,其内容本质是核心中的核心。这一点,荆楚文化对其培育体现出强劲的同质生长力。

(一)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

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据刘玉堂、殷义祥等先生的研究,可概括为两个层面。一是思维层面,表现为开放、创新和包容;二是行为层面,表现为自强、拼搏和爱国。

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与特殊的荆楚地域条件紧密相关。荆楚大地地域位置处于我国地势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过渡区域,平原、岗地、丘陵等地貌交错,山地频矗,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山环四面,中为平原,鸟瞰整体,地貌呈一大盆地形态,同时,荆楚地域长江横贯其中,众多支流汇聚于此,交通贯穿东西南北,在我国地域版图上,位置比较居中,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誉。在落后于先进、封闭与开放的抉择中,楚人选择了开放、创新和包容,在自卑与自强、退缩与进取抉择中,楚人选择了自强、拼搏和爱国。地处尚未开发的江汉之滨的楚民族,创业历史十分艰苦,其先祖熊绎、若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历举步维艰的创业辛酸,又遭受中原诸夏的长期歧视和侵伐,甚至到了战国时期,孟子还称其为“南蛮之人”,把它划在中国之外[5]。据此,荆楚文化精神特质成因不难理解。

(二)荆楚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同质生长力

荆楚文化经过悠远孕育和茁壮生长,其枝繁叶茂的身姿给世人鲜美、博大、厚重之感,彰显出开放、创新、包容、自强、拼搏、爱国等精神特质。荆楚文化不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营造氛围提供营养补给,而且这种优良的营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同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同长于中华民族的生态沃土之上,更易于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化吸纳。据此可说,荆楚文化彰显的精神特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内涵本质相同,其成长历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展现出顽强的同质生长力。这种同质生长力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自强才能富强。楚人卓然不屈的自强进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是一致的。“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正是楚人自强进取精神最典型的力证。其二是拼搏是敬业的表现。源于地缘、血缘和移民等诸多因子的综合效应,楚人的生长之地创业之境,艰难困苦不难理解,楚文化孕育生长之基显得尤为特殊。据此,楚人以“强悍”“易发怒”“蛮横”等个性特征展现在世人面前,以“好勇斗狠”来说明其狂野之秉性,这些行为表现无一不是与环境抗争,与命运抗争,赢取世人认可的可歌可泣的精神展现,最终集中凝结为顽强拼搏的民族特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敬业精神的培育,可谓有益的营养补给。其三是爱国精神,以屈原为代表的楚人真挚而炽热的爱国表现,正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6],是构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基础之一。它不仅使楚国国祚绵长,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经过不断地弘扬与发展,就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与生命力。

及此,保护与发掘荆楚文化的遗产资源,弘扬与宣传荆楚文化的精神内涵,借鉴与探索荆楚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方可充分发挥荆楚文化的同质生长力。

三、和谐传承力

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与辩证唯物主义构成和谐的基本理念,即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目的已在其内容里展示,可以理解为构建大同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由诸多体现要义,文化和谐是其重要的考量。荆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向孕育、同质生长。荆楚文化生长传承轨迹,颇显和谐意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承具有启发意义。

(一)“纳优而立”

荆楚文化正是以传统文化为基,以地域文化为材,以现代先进文化为饰而终成体系的,其生长轨迹清晰的告诉我们,一种文化的传承必须“纳优而立”。传承和宣扬荆楚文化的历程中,既要充分借鉴、吸纳和融合各种有益的外来文化优秀因子,进一步牢固本土文化的内涵之基,又要深入开掘古代文化资源之貌,特别是荆楚大地历史文化,在“弃”与“扬”的抉择中,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荆楚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要义。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要传承和宣扬荆楚文化中的开放、创新和包容精神及自强、拼搏和爱国精神,积极主动开掘荆楚文化中更多、更优异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其传承同样需要“纳优而立”,这是基础。据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吸纳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民族文化和先进现代文化而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纳优而立”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事实证明,中国不具备资本主义实现的基础。在中国的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并不真正存在前后关系,也就无法在对资本主义价值观审视甄别的基础上进行塑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历程中,如何对待西方价值观,我们应该抱有一种人类历史视角上的借鉴态度,要有超越的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纳优而立”的培育历程中,要注重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调和。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多元文化共处的状态中。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社会的伤痛及不到十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饱受封建文化、半殖民与半封建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浸染,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所致的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导致国人价值观念的混乱与迷失,诸多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如诚信文化、孝文化、和为贵思想、仁爱思想等本源价值观渐被遗忘。脱离了本源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培育就如无源之水、无基之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纳优而立”的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路线。国家的目标、理想和信念要源于群众而立,要依靠群众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通过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来实现。邓小平曾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8]据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坚持群众路线,要做到两个“坚持”,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群众的价值观点相吻合,二要坚持简明化、通俗化的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既大众化形式。据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源于群众、流于群众,方能使群众易于传承、乐于传承。

(二)“以扬促进”

荆楚文化精神之所以被世人传承铭记,其底蕴深厚是原因之一。据考古证明,楚文化在我国同时期众多文化中是独树一帜的。青铜、铁的冶炼之术,漆器、丝织、刺绣工艺均源于楚,老庄哲学、屈骚、诗经等传统经典均现于楚,戏剧鼻祖优孟生长于楚。楚地的音乐、舞蹈、美术、天文、历法、数学水平之高举世公认。神农架、房县流传《黑暗传》记载的诸多神话更是是祖先遗产之根须,被誉为“汉民族的史诗”。据此足以证实楚文化之厚重。楚人更注重文化的宣扬,已形成实力雄厚的荆楚文化研究队伍,推出了丰硕的楚文化研究成果,以多种宣传形式,逐步影响社会各界广大民众。荆楚文化在传承中秉持“以扬促进”的原则,其精神特质得以积极大胆展示在世人视野中,为湖北乃至全国文化产业范式推广做出榜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传承中,亦可借用“以扬促进”的和谐发展模式,正面大胆的积极宣扬,使之成为社会核心的“正能量”。以“以扬促进”方式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处理好培育期的情感信仰与实践期的理性认知的关系。

四、结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情感信仰进行培育,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已有诸多论述和贡献,牛津大学的科恩教授从“社会主义的平等观”这一角度对社会主义作了有力的信仰式的“道德辩护”,他强调,在所有制方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截然对立的,人们只能“二选一”,在这两者之间不排除有大量的混合形式存在,但不存在独立的第三种所有制形式[9]。科恩认为“当今的社会主义者应更多地从道德价值、信仰方面为社会主义辩护,以激励人们主动投身实现社会主义的事业。”[10]科恩以非“科学理论”“优越现实”方式来宣扬“社会主义平等观”,从情感信仰层面将其深入全世界人的心目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要基于合理认知社会主义实践性,要科学认知社会主义运动并不是一种“自然运动”。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1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论断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践过程中,亦从理论逻辑层面强调社会主义运动史,就是不断从理想性走向现实性的历史。可见,社会主义在创始人那里已开始将“理想”进行“现实”化的过程。这种社会主义实践性的现实性,证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现实彰显,更是用于约束和引导人们行为与思想的规范性领域,它要求我们在传播继承中不仅传播社会主义现实业已创造出的辉煌成绩,更要使受众理性地认同和接受这种核心价值观的规范要求。

以荆楚文化的张力启示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说,整合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科学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要义被群众“易于接受、乐于践行”之培育目标,均具重要意义。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主观性的存在不同于一般的客观存在,其形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也从来不是靠外力强迫形成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要尽量避免生硬宣传说教,而要注重整个社会风气氛围的营造,努力实现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价值观传输的目标。“营造引导”优于“提倡建设”。在这种“营造引导”的氛围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方能实现通俗化、大众化,方能深入人心,健康生长。

[1][战国]管仲.管子·治国[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137.

[2][晋]葛洪.抱朴子·诘鲍[M].济南:齐鲁出版社,2005:193.

[3]左传·僖公二十五年[M].刘利,纪凌云,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191.

[4]汪平.荆楚文化的特点与构建和谐社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04-107.

[5][清]桂文灿.孟子赵注考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影印本.

[6][苏联]列宁.列宁全集(第35卷):皮梯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M].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

[7]张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思考[J].伦理与文明.2013,(7):69-78.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9.

[9]段中桥.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在于它更平等——科恩对社会主义的道德辩护[J].学术月刊,2011,(5):32-36.

[10]段中桥.转向政治哲学与坚持辩证法——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个方向[J].哲学动态,2006,(11):25-29.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革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310.

猜你喜欢

楚文化培育价值观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我的价值观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二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