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方法

2014-04-16冷立红辽宁宏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35期
关键词:经营机制财务预算利润

冷立红/辽宁宏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浅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方法

冷立红/辽宁宏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线,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改善和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方法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围绕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重要的目标管理控制工具,它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管理评价。可以说,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企业管理体系,能更好地体现企业的整体优势,使企业持续保持其竞争优势。因此,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能正确地考虑现金流量的确定性与到期债务之间的关系,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提供有力保障。所以,改善和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

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一般作为新的一年或几年)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可见,财务预算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一般情况下,企业按年度编制财务预算,而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则是分季度、月份落实。财务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因此,财务预算又被称为“企业总预算”。

按照经典财务管理理论,财务预算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要求:

(1)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总量平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2)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3)坚持权责对等原则,确保切实可行,围绕经营战略实施。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1.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现代企业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为了求得企业的生存、盈利和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职能管理的界限,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在战略目标及战略计划的指导下,注重企业内部综合协调管理,强化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职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子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从而使得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相协调。这种管理格局无疑需要企业管理有一条主线,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发达国家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这条主线就是预算管理。在国外,预算管理已经经过很长时间的应用和发展。

2.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国有企业唯一的投资者(或所有者)。投资者(或所有者)关心的中心是经营成果-首先是产品,进而是利润,管理者的管理中心当然与投资者相一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逐渐趋于多元化,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企业也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分散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关注企业当前实现的利润,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仅关注利润的总额,而且关注利润的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当然也要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扩大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延伸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因此,推行预算管理是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产权制度变革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3.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引入“资本”概念,开展资本经营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最有意义的进步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和投资者得到最大限度的财富,即满足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要求。要使资本真正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功能,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资本经营机制,必须促使企业按照资本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运作,广泛有效地进行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机制就是对资金有效管理、控制和运行的机制。预算管理是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与规划,使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与规划进行流转和运动,以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与资本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的一致性。因此,实行算管理是企业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企业要进行资本经营,必然要引入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4.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l)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以产定销的财务预算管理,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纽带和桥梁。企业在实现理财目标的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把市场需求与企业内部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长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收益。

(2)在产品销售价格定下来以后,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在对外扩大销售的基础上,企业应始终坚持以控制成本为重点,从而为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3)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保证。

(4)企业预算管理的重心从经营结果(目标利润)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三、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预算编制方法

1.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固定预算根据正常的、客观的某一业务量水平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其与实际不符的可能性极大,仅适用于业务量水平较为平稳的企业或非营利组织。弹性预算,在成本习性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能适应多种情况的预算方法。主要用于编制弹性成本(费用)预算和弹性利润预算。编制成本预算的主要方法包括:公式法、列表法和图示法。编制弹性利润预算对单一品种经营或采用分算法处理固定成本的多品种经营企业采用因素法,对多品种经营的企业采用百分比法。

2.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是在基期成本费用水平基础上,根据预算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原费用项目的方法。其虽然简单易行,但可能把不合理的开支项目保留在预算中。零基预算,不考虑基期,对所有预算支出都以零为出发点,结合实际,逐项审议各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权衡轻重缓急,保证不可避免和不可延缓项目,在综合平衡基础上编制预算的方法。其较为合理,能降低成本,但工作量大,重点不易突出。适用于较难辨认的服务性部门费用预算的编制。

3.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定期预算以不变的期间作为预算期来编制的方法,其虽便于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利于分析和评价,但预算一般在年度前二三个月编制,跨期长,对计划期的情况不够明确,且执行中容易使管理人员只考虑本期计划的完成,缺乏长远打算。滚动预算,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分析当期预算的执行情况与实际的差异,及时修订,不断延伸补充预算,连续、稳定的一种“特殊定期”的预算方法。具体操作时,可按月、按季或混合滚动;混合滚动根据人们对未来的了解程度具有近期的预计把握较大,对远期的预计把握较小的特征,不但可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远略近详,且可减少预算工作量。

猜你喜欢

经营机制财务预算利润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转换经营机制 加强企业创新
创新经营机制 推动持续发展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
不识庐山
观念新 利润丰
试论国有林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