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档案资料改进车辆技术管理
2014-04-16李德荣
□李德荣
充分利用档案资料改进车辆技术管理
□李德荣
车辆管理;档案资料;道路运输;历史沿革;行业转型
档案资料不仅对研究历史有重要作用,而且它能给后来者提供事物发展的清晰脉络,据此深入研究和总结其中的规律,使历史档案资料服务于现实工作。因此,笔者就如何充分利用档案资料服务于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进行探讨,以其促进车辆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
一、利用档案资料研究道路运输车辆管理脉络,为确定政策引导方向服务
利用现存道路运输档案资料,认真研究全国道路运输发展的历史沿革,对调整行业相关政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从档案资料中研究我国道路运输车辆发展历程和车辆技术管理历史沿革,可以清楚地把握我国道路运输车辆管理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其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同步快速发展的。
第1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当时的运输车辆总体数量较少,技术水平较低,基本能满足运输市场的需要。货车方面,新中国货车发展是以载重4吨、长头解放牌中型载货汽车起步,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解放”、“东风”两大汽车品牌占绝对优势的市场格局。客车方面,主要车型是在货车CA10B的基础上改装的,品种单一,只适应在200公里运距内的线路运行。
第2阶段: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运输业随着运输市场的开放而蓬勃发展。货车经历了长头换型、柴油化和平头化3个技术升级过程;到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推动我国货运行业的发展壮大,国家制定了“一汽发展轻型卡车,二汽发展8吨以上重型汽车”的战略部署,货车迎来了重型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客车方面,随着生产厂家的大量涌现和客运市场的竞争,推动客车质量不断提升,汽车制造企业开发出大、中、小、普通、中级、卧铺和豪华空调等门类齐全的客车系列,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
第3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时期,货车的多轴化、重型化和专业化发展迅猛,推动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客车向高档化、大型化和舒适化发展,不仅满足了市场最基本的乘坐运输要求,而且满足了乘坐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快捷性方面的要求。
以上3个阶段都是在当时的历史状况下,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产物。当今整个社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需要政策创新、管理创新,这就要在充分研究现存档案资料,科学分析、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下,思考今后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思路。
二、通过现存档案资料分析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历史沿革,为行业转型发展服务
通过具体的档案资料可以清楚地查阅到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历史沿革,进而解决目前市场经济处于转型阶段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而为道路运输整体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道路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是道路运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运输经济活动的始终,是道路运输业的支撑与保证。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车辆管理的内容、对象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1983年,交通部提出“有路大家行,社会搞运输”,搞活了道路运输市场,道路运输生产力突破所有制束缚而得到了极大解放。1990年,交通部依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吸取国内外技术管理的科研成果,总结了建国以来历次发布的技术管理制度,制定了以《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为龙头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了较完善的车辆技术管理体系,规范了汽车运输业的技术管理行为,明确了政府职能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的转变,突出了车辆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据此确立的车辆技术管理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提高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促进车辆结构合理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充分运用技术、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道路运输车辆进退市场管理机制,优化车型结构,加强对车辆维修、保养和检测的监督管理,提高车辆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节约资源,全面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我国道路运输运力结构水平的不断升级,为提高道路运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运力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整体经济转型发展时期,道路运输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使我国道路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适应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愿望入手,切实履行“三关一监督”(即把住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关,搞好“汽车客运站场安全监督”)职责,全面开展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保证道路运输业持续快速发展。
三、加强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档案利用和管理,服务于道路运输经济发展
1.车辆档案在技术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于运输企业和政府监管机构
车辆档案是指车辆从新车购置到报废整个运行过程中,记载车辆基础情况、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检测维修和机件事故等内容的重要技术资料。它是了解车辆性能和技术状况及其变化原因,掌握车辆使用和维修规律,为车辆维修、改造、更新和配件贮备提供信息的重要依据,是评价技术管理质量的依据之一,也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运输车辆实施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以及《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分别对车辆技术档案的内容、建立、保管和使用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随着行业发展和进步,车辆档案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车辆维修与检测企业及服务客户的重视,并且从单纯的信息记录转化为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在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车辆技术管理实践中,车辆管理档案成为发放、审核营运证的依据之一。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信息,需要全面系统地载入档案。新车入户或车辆过户时,需要在建立技术档案或技术档案移交后,方可办理营运手续。一些地方逐步完善了车辆档案管理,构建一体化车辆档案管理系统。从车辆登记和车辆维修全过程的数据记录,到与车辆相关的变更、行车违章和事故记录,以及技术等级评定记录、车辆所有人的诚信记录载于一体,既可以向专业管理机构提供车辆的详细技术信息,又可以向其他相关行业提供简单查询服务。
2.车辆技术档案实行分类管理,服务于道路运输车辆管理实践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不断加强对车辆档案的指导和监督,逐步实行分类管理。针对各个环节的实际工作需要,道路运输经营者、机动车维修企业、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交通运输部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分别建立车辆技术档案、机动车维修档案、车辆检测档案和车辆管理档案,基本做到一车一档,妥善保管,对相关内容记载及时、完整和准确,档案的使用管理逐步规范。
通过调研了解到,车辆管理档案、机动车维修档案和车辆检测档案建档率基本达到100%。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做到技术资料及时入档,而且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保证技术资料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实行公司化经营的道路运输企业所建立的车辆技术档案由公司统一管理,大体上较好;但个体运输经营者因技术管理意识不强、自律性较差等原因,车辆技术档案建立健全情况相对较差。
3.车辆技术档案应向电子化发展,在构建数据化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车辆技术管理的深入,一些地方开始采用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逐步实现以电子档案为主,实物档案为辅。例如,河南省三门峡市正在向车辆技术档案的电子化迈进,而且利用计算机的先进性能,设计了信息查询、更新、统计等功能,实现了对新增车辆档案的自动编号,可以在数万余套档案中准确定位,迅速找到指定车辆的实物档案,随时掌握档案的增减变化情况;实现多项条件下的数据统计,可以及时清理报废、转出车辆信息,充分回收利用销档车辆占用的档案室空间资源。这不但增强了检查工作的针对性,而且减少了稽查人员的工作量,结束了跨地区车辆不便管理的混乱局面。
四、分析档案资料对转型发展的启发
主管部门应充分借鉴对历史档案资料的研究分析,确定新时期车辆技术管理转型发展新的思路。
1.明确指导思想
以安全、节能、环保、高效为核心,以建立技术管理法规体系、健全技术标准规范、完善车辆进退市场机制、加大综合性能检测监管力度为主线,以提高车辆技术状况、优化车辆结构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实现车辆技术管理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效发展,为现代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运力保障。
2.明确工作原则
一要坚持实施车辆准入——运行监督——退出的全过程管理;二要坚持车辆源头管理,促进生产厂家生产适合运输市场需求的车型;三要坚持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别的运输车辆实行不同管理方式;四要坚持技术管理与运输经济管理相结合,构成管理合力。
3.明确工作方针
节能高效,优化配置,安全第一,分类管理,定期检测,法人治理,权责一致,科学使用,视情维修,适时更新,强制退市。
4.明确工作目标
在一二年的时间内完成车辆技术管理相关标准修订工作。5年内,营运客车的中高级车比例达到100%,完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法规体系,建立覆盖全国的技术管理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新时期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期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促进道路运输车辆安全、节能、环保、高效为目标,以优化运力结构为主线,“把好两关一环节”,即道路运输车辆市场准入关、退出关和运营环节的监督管理。进一步理顺车辆技术管理体系,确定管理职责,并着手开展车辆技术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五、加快运输市场信息网络化建设,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提高车辆技术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充分发挥车辆技术管理作用的体现。目前,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管理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不高。2005年,河南省就全面开通了省际运政信息网,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与企业进行信息无障碍连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加强维护作业监控,强化车辆技术源头管理。但受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只有焦作、信阳、驻马店、新乡等部分地区实现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与维修企业、检测站之间的信息联网。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正在逐步形成。长途运输、异地经营大量涌现。对无法回车籍地进行维护和检测的车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为了方便经营业户,普遍实行委托驻在地进行管理的方式。但是,由于全国的运输市场信息网络化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各地营运车辆技术管理信息不能联网,车籍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很难监管到位。
在道路运输车辆上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系统/北斗定位系统),对于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和保障车辆技术状况监控是有成效的。目前应该着重解决信息网络化缺乏规范问题。一是GPS系统/北斗定位系统安装品牌多、监控平台分散,数据接口互不兼容,个别品牌质量和售后服务差,利用率不高;二是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GPS/北斗定位系统服务于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通过GPS系统/北斗定位系统以及汽车CAN总线提供的信息,对车辆的运行状况及车辆相关重要信息检测采集,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应用于车辆技术管理实践。
(作者单位:吉林省运输管理局)
10.3963/j.issn.1006-8864.2014.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