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不协调发展的原因分析
2014-04-16杨立芹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
杨立芹/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
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不协调发展的原因分析
杨立芹/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
天保工程的实施对天保地区的生态、经济与社会产生了综合影响,同时与利益相关者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天然林保护与森林经营者之间,天然林保护与林业管理体制之间,天然林保护与林区干部、职工、林农观念之间等。
森林资源保护;社会经济;不协调;原因
一、天保地区社会经济对天然林的依赖性强
从对天保地区相关利益者的分析来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前,天保地区的社会经济济发展过分依赖于天然林。林业企业依靠天然林进行木材采运加工,从而建立了以木材采运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维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而职工依靠从事木材采运加工来获得就业机会,从中获得收入,林农则是依靠天然林来获取燃料、建材等生活自用材,通过砍伐天然林来获得相关的收入,维持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当地政府依靠从木材收入的税费来获得财政收入。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对天然林的保护切断了人们生活和收入的来源,导致木材产业极度萎缩,而另一方面,天保前天保地区的社会经济对天然林的依赖性强,木材替代产业和产品发展不够,在天然林禁伐后,没有相应的替代产业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来吸纳富余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替代木材产品作为燃料、建材等生活用材,从而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与森林资源保护矛盾冲突严重。
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外部性带来的损失没有得到充分补偿
外部经济性是指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而外部经济性的存在,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市场不能自我纠正外部经济性,而外部经济性如果得不到补偿,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必须依靠政府干预,来使外部性内在化,使得提供外部经济性的生产者得到利益补偿,这样才能使得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
具体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来说,是具有外部经济性的,局部地区的天然保护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不仅使天保地区获得生态效益,而且给全国都带来了生态经济效益,而这种社会收益是大于私人收益的,如果这种外部经济性得不到补偿,会导致对森林资源的继续破坏,必须由政府干预,给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经济补偿,才能激励工程的实施者保护天然林,不断提供生态效益。
从目前来看,这种外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补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林业企业和职工的补偿是不足的。目前,很多省份都要求增加职工的一次性安置指标,而对于此补偿还是不足的,而林业企业由于禁伐所带来的损失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二是地方政府由于木材减产导致的财政减收没有得到足够补偿;三是对林农损失的补偿缺位。目前对林农由于天然林资源保护而带来的损失并没有得到补偿。由于缺乏对天保地区充分足够的补偿,也会导致人们保护天然林的积极性不高,不得不继续从天然林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导致了对天然林的继续破坏。
三、对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不够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在林业部门内实施的,通过在林业部门内设置相应的机构来具体组织对工程的实施。而作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来讲,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工程,需要林业部门和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协调,需要中央地方领导的支持,各行各业、各地区的配合以及公众的参与。
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注重从工程本身或林业内部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从工程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影响方面来采取相应政策考虑的较少,缺乏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如缺乏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决策的制定仅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本身及林业行业的需要考虑,忽视了对其他部门、行业和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缺乏对协调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目前的资金的投入只是针对工程本身的建设及对林业部门损失的补偿,缺乏对天保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利益协调机制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各利益主体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他们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从而促进天然林的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在集体林区,林农分散居住在天然林区,与天然林有着密切的关系。将林农利益置于一边,一味地进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是难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应该将群众吸引到工程建设中,来实现共同发展;区域合作机制不完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导致天保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变,大大减少了木材产业的份额,迫切需要培育起新的替代产业来弥补木材产业带来的损失。一方面,需要当地通过自我增强的方式发展替代产业来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来促使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的引进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协调发展的多方参与机制
1.多方参与机制的内涵与构建的必要性。天保地区协调发展需要政府、科技人员和森林经营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这里的多方参与机制是直接围绕天保地区展开,主要是指政府、科技人员和森林经营者的多方参与。当然,三者的角色和作用是有区别的。
(1)政府是宏观和中观决策者,提出并确保天保地区正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政府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新阶段天保工程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国内林业发展来看已经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些都为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故从中央政府层面,天保工程必须以林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建立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为途径,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实现林区经济、社会、资源的协调发展。同时,地方政府的中观决策与扶持可能是最为重要的。地方政府应依靠科技人员对工程实施后状况进行认真调研和分析,利用宏观有利时机,提出当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保持相对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天保地区协调发展目标的真正实现。
(2)科技人员是政府和森林经营者的中介,在天保地区协调发展中举足轻重。科技人员在当地政府和森林经营者起桥梁作用,他们可以架起“领导和森林经营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桥梁,故应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制度和观念创新,更需要科技创新。就天保地区而言,不仅需要拥有一支梯度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和相对稳定的科技服务队伍,也需要培养一批森林经营能手和农民科技示范户。科技人员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研究与探索实用科技,并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使实用技术得到运用,产生显著的效益。
[1]沈月琴.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沈月琴,刘俊昌,李兰英.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冲突及其成因[J].世界林业研究,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