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
2014-04-16陈琳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陈琳/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非公有制经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
陈琳/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当前,我国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而且还能够使其很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从而保证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健康快速的发展。文章就非公有制经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非公有制经济;和谐劳资关系
一、引言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增长缓慢、社会保险征缴困难、劳动保护条件较差、工会行政化、劳动争议逐渐增多等问题日益突出。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方面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及时处理,但在劳资关系总体和谐的情况下还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改善。
二、非公有制经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劳动者的工资问题。工资水平是劳资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也是衡量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雇主的标识。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用于分配的利润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压低工资、拖欠工资、拒付加班费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企业往往以最低工资标准为参考来确定劳动者的工资,尽量压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一些企业要求员工加班而不按照《劳动法》规定的加班费等一系列手段变相地将员工工资压到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以下。总的来说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者处于弱势一方,这就导致劳动者无法控制劳动过程、无法控制自己的工作性质。资本所有者剥削劳动者,导致劳动者收入低下。其次,社会保障问题。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社会保障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险覆盖面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和使用单一、社会保险管理僵化、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距较大等等。第三,劳资争议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也导致了我国劳资关系受到激烈的冲击,在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日益复杂的同时,劳资争议也大幅度上升。其中主要体现在: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加、劳动争议处理难度日趋加大、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是劳动争议多发地区。
三、非公有制经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
首先,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目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要推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政府的目标首先是经济目标,要追求充分就业、价格稳定、收支平衡,以维持和提高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和生产能力。政府对劳动关系的规范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的目标,同时以宏观的方式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更是实现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基础性途径。劳资关系是由劳、资、政三方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环节管理机制的理顺来实现,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工会的倡导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在政治导向方面,发挥政府的控制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保障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经济建设方面,劳资关系和谐与稳定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效率与稳定,所以在经济建设中要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和地位,调动起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力的效率,保证社会的物质基础;监督管理方面,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政府必须更多更好地考虑作为国家社会基础的劳动者的权益问题,必须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这就必须改变劳资力量的不平衡状况;公共服务方面,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需要加强科教文卫体等公共事业,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加强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合作与公民的权利。
其次,要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中企业主的积极性。非公有制经济中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能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主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作为企业主他们往往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规模和利益的分配,如果他们在处理劳资关系中的积极性不能调动,那么企业中的劳动者更加处于被动和弱势局面,这样劳资关系更加紧张,因此,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前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主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积极为企业劳动者提供各种社会保障;建立合理的劳动者工资收入规则;积极为企业劳动者提供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员工培训制度,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和管理能力。
第三,要提高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自身素质。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中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也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当前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劳动者要不断强化维护主人翁的意识。强化劳动者主人翁意识,能够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生产关系,实现企业主与劳动者意志的统一,打下为集体奋斗的思想基础,也能够充分调动劳动者的能动性,挖掘人才潜力,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战斗力,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重要措施和方略。其二,劳动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保证,企业的技术才能够实现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需要一切知识、技术的进步,先进技术是创造经济的源泉,其中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能够改变“资强劳弱”的现状,促使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劳资关系协调稳定的发展。
第四,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协调机制。政府是企业的直接管理者,规范协调好劳资关系带动非公有制经济中企业的和谐发展。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和法制建设,着重保持劳资双方的地位平等、力量均衡。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资关系实行有力调控。在立法之外的宏观调控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工会和企业主组织的代表性;扩大就业岗位;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劳动法律的监督监察制度,严厉打击劳动违法行为。
第五,加强法制建设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的保障作用。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这就要求必须实行劳资关系法制化,需要围绕劳资关系的监督运行中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法制建设中,要准确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关系的特点,在法律调整关系中强调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首先,要从立法的角度,健全、加快制定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各项法律。其次,在劳动立法发展的同时向国际劳工标准接轨。再次,要确保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体制,法治社会关键在于法律出台后的执行。
四、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的和谐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非公有制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劳资关系不仅反应经济社会的生产关系、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关系到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劳动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才能创造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1]李晓宁、马启民:中国劳资收入分配差距与关系失衡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
[2]刘林平、崔凤国:转型社会的劳资关系:特征与走向[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