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
2014-04-16陈亚平边风根
陈亚平 边风根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使学生工作能更加具有针对性,我们开展了一次中职学生思想道德上的调查,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设有个人信息和校园生活两个部分,共计58个问题,受调查者只需针对选项的“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的五个选项中分别填上对应的“1、2、3、4、5”即可。
一、学生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调查按班级随机选择了531人进行调查。男生比例占49.53%,女生比例为50.28%,(0.19%未填性别)。其中独生子女只占9.42%;农村家庭的学生约占88.32%,家庭所在地是县城占调查总数的7.53%;父母亲职业类别所占比例最高的均为农民,其中父亲为农民的占67.61%,母亲为农民的占73.45%;学生生活费最主要的来源是父母的占调查总数的92.66%。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以家庭所在地为县镇及以下的农村为主、以农民子女为主、以非独生子女为主、以低收入家庭子女为主、以父母提供生活费为主。
二、学生思想品德基本表现
(一)我校绝大部分学生的整体素质是较好的,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政治信念在日益成熟,思想品德在向健康方向发展,法制观念在不断加强,职业理想在逐步趋向客观现实。
1、在态度的问题上,绝大多数同学能正确地作出自己的选择。
在问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否感到自豪时,81%的同学作出了肯定的选择,7.5%的同学选择了不确定,只有10%选择了否定和较否定的态度。80%的同学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9.8%的人表示不确定,只有不到10%的人对此持否定和较否定的态度;大多数同学比较重视道德的重要作用。在问到是否认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的观点时,75%的同学持肯定的态度。
2、在学习方面,近半数以上的同学具备一定的学习自觉性。
45%的同学表示不需要老师的监督能自觉学习,26%不确定,28%的同学需要老师的监督。虽然在调查中63.3%的同学表示原本想升入高中,但面对已经就读于职业学校的现实,有69%的同学仍把专业技术当作自己的学习重点;79.3%的同学把在实训和实习中学习当作一件有趣的事。
3、在道德品质方面,大多数同学具有正确的是非观。
50%的同学不赞同“只要确信不会被发现,谁都会考试作弊”的观点,54%的同学反对利用说谎来逃避惩罚,表明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半数以上的同学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调查表明:81%的同学懂得尊重老师和同学,83%的同学反对破坏公共财产的不道德行为,把遵守社会规范当作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同学的比例占到了调查总数的85%。
4、遵守法纪法规方面,大多数同学能作到自觉遵守,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50%的同学认为不能挑战纪律法规;61.5%的同学表示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很重要;87%的同学反对把打架当作解决问题的好办法,84%的同学表示决不会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触犯法律;74.8%的同学表示对学校有关的违纪处分的规定有一定的了解。
5、人际交往和心理素质方面,大多数同学能独立处理好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84%的同学表示在当同学有困难时,愿意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82%的同学热爱自己的班级并愿意为自己的班集体付出。86%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希望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在涉及职业理想时,学生的选择更趋于理性,58%的学生表示会根据社会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职业。
6、在职业理想方面,日益现实,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0%的同学会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将来的职业,45%的同学觉得专业课比文化课更重要,41%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62%的同学认为学习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的。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中职学生主体是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班集体,具有一定的公德意识,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他们能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合作意识,关心自己未来的前途。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下降。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这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有1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14%不确定是否喜欢;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差,28%的同学需要老师的监督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学生的行为自制力和坚韧性较差。
学生年龄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是未成年人,他们遇到矛盾和与他人的冲突时,往往容易冲动,一触即发,果断有余,慎重不足。60%的同学表示当决定做一件事情后,就会立即实施;在“我想干的事情就一定要干,谁也拦不住我”这一观点的调查中,有近30%的同学表示同意或基本同意,31%的同学表示不确定。在被问到“遇到困难时,是否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时,44%的同学作出否定和不确定的回答,反映出近半数同学缺乏克服困难的坚韧性。
3、学生的法纪观念和公德意识仍存在真空地带。
虽然学生的法纪观念在不断加强,公德意识在向健康方向发展,但仍有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近30%的学生不认为遵守法律和法规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而是害怕触犯法律法规会受到惩罚,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认识问题;有30%的同学觉得敢于挑战纪律法规的人是勇敢的人,9%的同学作了不确定的回答;约6%的同学表示为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宁愿触犯法律,虽然持此观点的人只占极少数,但对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公德意识方面,只有42%的同学表示不会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有8%的同学认为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4、职业理想的选择存在偏差,对未来缺乏足够的困难准备。
虽然大多学生来自于非独生子女和农村家庭,但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父母外出打工,从小在祖辈的呵护下生活,造成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相对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自己目前的状况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难以对自己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具体表现在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上,44%的同学表示未来工作的理想是高薪、轻松且稳定,38%不确定;38%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工作,30%表示不确定。
5、自卑心理强,自信心不足。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自卑心强。34%的同学总担心自己的言行受到嘲笑,21%的同学不确定;对自己能处理好我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60%的同学作了否定或不能确定的回答;在回答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是否有信心时,40%的同学持否定或不确定的态度;42%的同学在做事情时经常犹豫不决,26.5%的同学作了不确定的回答。
6、相当部分的学生具有自我封闭心,对他人包括父母缺乏信任。
对我不会主动和父母交流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56%的同学作了肯定或不确定的答复,28.5%的同学在学校里,经常感到孤独,17.5%的同学不确定;有25%的同学在学校没有或不能确定有一些很谈得来的朋友;67%的同学有心里话绝不会向老师说或不能确定会不会向老师说。这些同学常常会感到空虚、迷茫和失落。
三、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因素
1、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网络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现代通讯设备的广泛使用,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直接,单一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适应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消极影响一旦没有得到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及时纠正,就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良后果。
2、家庭教育越来越弱。
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调查中发现,有56%的同学不会主动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庭只充当“食堂”和“宾馆”,加上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只是在孩子需要钱的时候充当“提款机”,还有的家长明确表示自己管不了孩子,把孩子往学校一推了之。然而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监护人。这些孩子未得到足够的家庭教育,势必对其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学校教育越来越难。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感到有的德育课程的教材的选择、课程的设置及教师的宣讲还远远达不到学生的期盼要求。使得有部分学生片面地把德育课当成“故事课”,更有甚者把德育课当成“休息课”,这也直接影响了学校德育教学效果。在调查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情况时,45%的同学认为老师不能真正理解学生,这也反映出师生间的沟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心灵不通,显然给德育工作的成效大大地打了折扣。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今后我国产业工人队伍道德素质的高低,要把这项工作抓好落实,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横向来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全面努力;从纵向来看,需要从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到中职学校教师持续努力;从学校来看,德育工作并不只是德育教师的专利,而是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我们希望能构建起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建立学前、基础、职业教育一条龙的德育工作方案,形成家长、老师、学生相向努力的德育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