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神秘因素在宗教传播中的作用

2014-04-15梁颐

新闻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主体性

梁颐

【摘 要】神秘因素包含在宗教仪式的传播中,以凯利的传播仪式观为视角,神秘因素与仪式传播淹没主体性的特点综合起作用,形成、加深人们的宗教信仰。据薇依、詹姆士等的观点,神秘因素在宗教传播过程中建立信仰的力量大于宗教教义用语言能阐述的“合理主义”部分。

【关键词】宗教传播 神秘因素 仪式传播 主体性 合理主义

一、宗教仪式传播中的神秘因素

宗教传播过程中,个人的宗教体验的中心在于神秘的意识状态,这种神秘的意识状态或体验,被称作神秘因素,在个人宗教信仰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神秘的”(mystical)这个词,常用以指只经历短时的状态,“神秘主义”(mysticism)和“神秘的”指任何模糊的、阔大的、滥发情感的、并没有事实上或逻辑上根据的意见。假如一个状态具有如下四个特点之一,就有正当理由把它叫做含有神秘因素的经验。这四个特点分别是:其一,超言说性,即语言文字难于表达;其二,知悟性,即一种心态,虽然很像感情状态,但似乎也是知识状态,是一种理智所不能测量的彻悟状态;其三,暂现性,即不能持续很久;其四,被动性,指当这种特定意识状态来临的时候,神秘体验者觉得意志暂停了,有时好像有个高级的权力在把握他。神秘因素最简单的雏形,似乎是那种有时一个人一瞥得到的对一个格言或一个公式的意义领悟得更深之感,如“有一天一个僧侣念一个教义的字句,我突然对《圣经》有一种完全新的了解;并且立刻觉得好像我更生了。”①

宗教传播中的神秘因素是在仪式中体验到的,从对宗教仪式传播的淹没主体性特点的分析可明晰神秘因素在宗教传播中的作用。

每一种宗教都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宗教教义(也就是下文所言的合理主义部分)。二是如何与未知者发生关系的部分,包括感知、沟通等,即仪式涉及的领域。②可见,神秘因素包含在宗教仪式的传播中,藉由宗教仪式的传播而被接受者感知,在这个过程中,神秘因素与仪式传播淹没主体性的特点紧密结合、综合起作用。

詹姆斯·凯利区分了传播的仪式功能和传递功能,仪式传播淹没主体性的特点可在对传递观和仪式观两种不同传播观念的比较中明晰。传播的传递观强调信息在空间的传递和发布,以达到对距离的控制;传播的仪式观认为接收者丧失了主体性,被带入仪式氛围中,从而达到对接收者的精神控制,并以此建构传播发起者希望的秩序状态。仪式传播观侧重从文化的角度阐释,认为仪式传播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的文化世界,开辟了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仪式传播淹没接收者主体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仪式传播中信息传递双方不是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统一关系消失意味着接收者主体性的丧失。恰如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使祖先不再将自身与自然看作是主客二元对立,进而不致力于改造世界,所以在技术方面会落后于强调人与世界主客对立的西方世界;其次,宗教信仰给宗教仪式涂上了神圣化色彩,同时,仪式通过“非语言化”、节奏的运用、身体的参与及各种成规定制,共同直接地排除了否定。③宗教是神圣、庄严、不可亵渎的,这表明宗教具有最高价值,其最高价值无疑是一些超自然的力量,人们只是这些力量的仆从,所以,一个人宗教信仰越虔诚,相应的自身主体性就会保留得越少。在宗教仪式传播过程中,这些神圣的力量就“神秘”地实现了对信徒的控制,主体性被淹没的主体体验着神秘的感觉,加之“非语言化”和身体的参与等仪式的传播过程不留给接受者以否定的机会,接受者只能体验到或者悟到意义的更深之感,或者体验到心中的激荡之感等其它的神秘之感,总之难以言说。

传播的仪式观与宗教的关系一目了然,它并不看重教诲的作用,而是强调圣歌、典礼等仪式。在唱圣歌等仪式中,通过对人的精神感化,达到对接收者的控制,使接受者的主体性被淹没。传播仪式观认为传播实现对接受者精神控制、塑造人类文化、建构发起者希望的秩序,反映出了神秘因素与宗教仪式传播的关系。按照传播的仪式观,处在宗教仪式传播中的种种崇拜、感知、沟通往往给主体带来一种神秘因素所具有的状态,如超言说性、知悟性。这意味着在宗教仪式过程中,主体性已经丧失了的个体往往会有种悟到意义的更深之感,主体感觉到难以诉说的神圣或者美妙体验,甚至确定自己已经与未知沟通了,取得联系了,即宗教富有神秘因素的仪式传播所达到的效果。

二、神秘因素建立信仰的力量大于合理主义

作为社会互动的主体的宗教传播者的行为中暗含了传教的特定目标,所以会在社会交往中借助神秘因素的面纱,起到促进宗教传播的作用。所以,宗教领袖往往称自己具有超凡能力。如利玛窦的传教实践。16世纪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但他意识到要使中国人接受西方宗教很困难,于是他不急采用讲解教义的方式传教,而是用“神奇记忆法”展示神秘的力量来传教。一个偶然的场合中,利玛窦让中国文人随口说出数百个汉字,然后,他在只看一遍的情况下,就能倒背如流。于是,在利玛窦惊人记忆力的影响下,他的传教生涯得以顺利展开。不管这种记忆法背后到底是何种科学抑或事实,但在當时亲眼所见的人看来,是具有超言说性的,是神秘的。而令人体验到神秘因素的利玛窦作为神的象征,人们自然会认为跟随他就是跟随天主无疑了。④

通过对哲学上合理主义界定的讨论,可见神秘因素在宗教传播过程中建立信仰的力量比合理主义大。在哲学上与认可神秘因素存在的相反意见,被称作“合理主义”,合理主义坚持一切信仰最后必须有用语言说得出的理由。合理主义由四点构成:其一,抽象原理(可被明确表述)。其二,确定的感官事实;其三,根据这种事实确定假设;其四,照逻辑规则引申出来的确定推论。在合理主义体系内,模糊的、觉得有不能说准确的印象,是没有地位的。然而,假如观察人的实际的心理生活,就会发现人生为合理主义所能解释的那部分是有限的。对人类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事情是合理主义所不能解释的。在这方面,弗洛伊德给西方开掘了一条路,他发现我们人类的大部分行为和思想的运作是在无意识、潜意识主导下发生的。弗洛伊德发现很多精神病人生病的原因在于理性压抑了很多东西,这意味着,对人类而言,有大量潜意识、无意识是人类自己都不知道的。这就是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的内容:人觉知的、清楚的意识内容,就象一座冰山一样,是露在水面的部分,而水面以下的部分,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为潜意识部分,是人的意识所不能明了的。也就是说,合理主义能实现的部分是有限的。

合理主义具有权威,因为它能运用证据和逻辑来解释人生中的事物,能用言语让人屈服。可是,这种屈服在程度上是勉强的。在宗教传播中,合理主义比起神秘主义,显露出了其苍白无力,因为假如你存有直觉,而且这直觉是反对它的,它就仍然不能够说服你。虽然合理主义的传播是一种稳妥的传播,比如新闻的用事实说话,论文的逻辑严密论证。但人们很难从文字的逻辑证明中相信神的存在,无论这个神是谁,是基督或者奎师那。所以有了神学客体性充满吊诡的争论,所以有了薇依的这个观点:一个人决不会纯粹为了理智去虔心祈祷上帝。⑤与合理主义相比较,神秘因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则大得多。假如你有一新的直觉,而且直觉是由你本性中比能用语言表达的思维层面更深些的层面(如潜意识)而来,那么,你的潜意识就会准备好了相信直觉,因为你已经感觉到了结论的力量,并且,你内心绝对知道那个结论一定比反对它的、摆弄逻辑的语言更真实。所以,合理主义对于建立信仰之力量低微,在它拥护和反对宗教之时一样明显。⑥

综上所述,神秘因素使主体沉浸于自己的宗教仪式传播中,信仰得以形成或加强。在具有宗教性的经验范围内,许多人信仰的对象,不是他们理智所认为真理的纯粹概念,乃是直接感到的,半带感觉性的实在。这种实在更像一个感觉。正如詹姆士所说:推理的辩证只是表面的展览,这个不推理的、直接的担保,也就是神秘因素部分,是我们的深刻部分。假如有个人直觉得有个上帝存在,那么,即使你的批评再逻辑、高明,要想改变他的信心,也是枉然。⑦可见,神秘因素在宗教传播过程中促进作用的强大。□

参考文献

①⑥⑦[美]威廉·詹姆士:《宗教体验之种种》[M].商务印书馆,2007:376、379、71、61、72

②张孝翠,《论仪式传播与参与主体性》[J].《国际新闻界》,2009(4):41

③[德]卢曼著、刘锋,李秋零译:《宗教教义与社会演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8

④卓永强、柳之茂,《论基督教在我国传播的方法》[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7):102

⑤[法]薇依著,顾嘉琛、杜小真译:《重负与神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主体性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劳动公有制是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