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2014-04-15陈文耀
陈文耀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行业的兴起,国内出版社相继开始转型。复合型编辑作为在数字出版大潮冲击下由传统期刊编辑演化而成的新型编辑,不仅受到出版业界的广泛关注,更成为学界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复合型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入手,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浅谈高职院校对复合型编辑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复合型编辑 培养模式 基本素质
一、复合型编辑的素质
1、复合型编辑的基本素质
编辑的专业性很强,因此学界将编辑定义为“从事编辑活动的职业、岗位、人员以及这类人员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复合型编辑是传统编辑结合数字化出版时代要求衍生而来的一种称呼,所以复合型编辑必须在传统编辑基本素质上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1)更高的政治意识觉悟。我国的出版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编辑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复合型编辑每天要面临海量信息,甚至要对关键外来信息充当“把关人”角色,这就要求复合型编辑相比传统编辑在出版工作中要有更高、更牢固的政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出版这个阵地中,为国家安全、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提供重要的保证。
(2)更真诚的服务精神。作为作者和讀者的中间桥梁,编辑承担着不可或缺的服务者角色。为了提高电子书、电子报、数字图书和数字出版库等新型数字出版物的质量,做好读者和作者的工作,需要复合型编辑具备更真诚的服务精神。例如许多网站给了网民连载原创小说的权力,复合型编辑将面临更多从互联网匿名形式投稿而来的作者,增加不确定性。出版社如果要将其中一些优秀作品公开出版,就需要编辑付出更多努力找到作者,维护作者的著作权。并且后期要做大量的读者反馈信息调查,改进阅读方式和数字出版物营销策略,使出版物能以更高质量呈现在读者面前。
(3)更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具备较高的文字写作能力是编辑的基本素质。这项素质包括文字规范、文字加工和写作这几个方面。复合型编辑相比传统编辑要具备更高的语言文字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具备一门以上的外语能力。现在数字出版编辑,特别是新闻类数字出版编辑,常常需要对其他国家的新闻进行转摘、翻译,甚至展开评论。这就需要编辑对收集到的新闻仔细阅读后,判断是否值得转摘,审查新闻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挖掘其中的深度观点等等。二是具备撰写“伪原创”的能力。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所谓伪原创就是把一篇文章进行再加工,使其让搜索引擎认为是一篇原创文章,从而提高网站权重。“伪原创”是当前数字媒体应对相互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复合型编辑作为“伪原创”的主力军,必然要在修改标题,重组正文,以及拓展原文上下大功夫,这些都要求编辑有更强语言文字功底。
2、复合型编辑的拓展素质
当前,编辑处在第四媒体和手机、PAD、IPTV等新媒体飞跃式发展的出版事业转型时期,复合型编辑在策划营销、内容推送、商务谈判和项目运作中开始扮演起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就要求复合型编辑具备比传统编辑更多的拓展性的素质。
(1)使用数字化技术编辑。2010年后,国内外出版社纷纷进行改革,将阵地重心由纸质媒体转移到以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媒体上来。编辑的主要工作任务不再仅限于改稿和写作,而需要更多使用数字化技术对出版物内容进行编辑。例如现在国内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电力出版社和三联书店出版社等数百家传统出版社在网上陆续开办了网上书店。编辑需要对图书上传的照片使用光影魔术手和Photoshop等专业软件进行图形图像处理;对热推的书目在操作后台对书名进行内容“强推”和标题的加红加粗;对图书内容中需要展开介绍的部分使用HTML代码进行超链接的编辑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复合型编辑急切需要拓展的数字化编辑技术素质。
(2)独立运作出版物项目。目前国内大多数出版社改制后,大多将一本图书的出版视为一个项目,真正的复合型编辑需要参与从选题策划开始,一直到图书销售后的资金回笼的多个项目流程。例如现在要出版一本新书,复合型编辑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完成海量的读者问卷调查了解主要读者的诉求热点,从而确定选题;对作者来稿进行选稿组稿;封面装帧设计;编辑校对;出版宣传推广;出版物流管理;出版物营销,甚至独立完成书刊号的申报等多个工作项目。这就要求复合型编辑的专业知识面更广,更扎实。
(3)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策略。灵活运用心理学策略,作为复合型编辑必备的一项素质,不仅关系到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对编辑个人而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复合型编辑具体从事的工作项目中。例如编辑在联系发行商、读者和作者时要通过洽谈和沟通才能说服对方。这时灵活运用心理学中的印象管理、“接近吸引律”、让步心理等一系列策略,将更有助于克服沟通中的鸿沟,使谈判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体现在复合型编辑的自我调节。因为现在出版社要求的复合型编辑责任较大,不少编辑由于缺少内心调节策略,在经受内心重压后选择离职。因此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策略对复合型编辑自身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高职院校复合型编辑培养
1、调整课程设置,更新培养目标
专业编辑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主要来源于全国各大高校中的出版编辑学专业。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山东政法学院等高校的培养方案来看,目前编辑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中外出版发行业的历史和现状、熟悉编辑出版行业法律法规,能在新闻单位和出版社教育从事编辑出版或者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编辑出版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必修课部分是以编辑出版概论、中国图书出版史、编辑实用语文写作、出版经营管理和媒介经营管理等理论课为主。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不难看出当前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对本专业学生主要侧重于传统编辑人才培养,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写作和改稿是其主要业务课程。高职院校编辑学专业在培养复合型编辑时,则要区别于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挖掘自身优势。高职院校编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编辑理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与数字出版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能够理论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工作问题的综合性实际应用型编辑人才。课程设置也应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理论课程,增加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数字出版运营等的数字出版核心技术类课程,以及心理学、商务谈判和管理学等能力拓展性的课程。
2、引进业内专家,加强教师培养
复合型编辑是要求综合性理论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较高的职業,因此高职院校对于编辑出版专业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多引进业内专家。处于一线出版社、网站和新闻媒体的资深编辑在项目管理、联系洽谈业务、资源调配和操作技术上都有自己宝贵的经验。邀请业内专家们到学院开展讲座或者将其聘为客座教授,将可以传递给今后从事复合型编辑工作的学生更多的间接性实例和技巧。另一方面,学院对本专业的教师可以考虑“送出去”,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不仅具有教师系列的职称还要有职业资格的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不但具备课堂理论教学的素质,还应具备带领学生实践操作教学的素质。增加高职院校出版编辑专业“双师型”骨干教师人数,不仅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编辑的理论素养,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解决、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今后进入单位可以更快适应此类工作。
3、适应职业特点,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编辑作为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因材施教,调整传统的以讲授形式为主的教学培养模式。目前,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有了工作室制、工学交替、项目驱动、订单培养、“2+1”、顶岗实习等模式。笔者对近三年高职毕业学生就业反馈信息整理来看,“工作室”制培养模式比较适合复合型编辑人才的长期培养。“工作室”教学模式,即模拟企业单位的工作室,让学生以员工,老师以部门负责人身份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工作中既学到理论又能参与工作任务。“工作室”教学培养模式,便于在工作中就让编辑专业的学生养成以任务项目为驱动的工作学习习惯。学生在“工作室”中能够模式真实的复合型编辑从事编辑工作,从而更有利于其消化理论、应用技能、获得一手经验。
4、设置有效的人才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建立对复合型编辑有效的考核机制,便于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但从目前设立编辑专业的高职院校现状来看,对该专业的学生考核,还是以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形式为主,考试所用题目从题库抽取,题型相对单一。此种考评机制对于今后从事复合型编辑的高职学生来说,则可能无法全面、机动的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借鉴企业中的项目考核评价的人才培养考核机制,更有助于检验从事复合型编辑工作的学生是否符合职业要求。项目考核评价是指由项目考核评价主体对考核评价客体和项目管理行为,水平及成果进行考核并做出评价的过程。学院可以由出版单位派出项目经理或一些主编,设定好真实的工作项目,学生按照项目任务要求进行作业,最后将成果交与出版单位,按照行内规范和程序进行考核。这样得出的评价更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也便于学生发现问题,避免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出现类似错误。□
参考文献
①肇英杰,《关于期刊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的探讨》[J].《编辑之友》,2012(4)
②孙静敏,《复合型编辑的基本素养》[J].《出版参考》,2006(6)
③吴重龙、白来勤:《编辑工作手册》[M].华艺出版社,2004
④余茜、杜新征、王芹,《论创新型、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2010(4)
⑤胡云志,《网络环境下如何成为一个复合型编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
⑥桂小玲,《论网络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J].《新闻传播》,2010(10)
(作者单位: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