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采访如何营造对话语境

2014-04-15陈咏梅董作求

新闻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采访电视语境

陈咏梅 董作求

【摘 要】随着电视节目的越来越多,节目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离不开人的影子,特别是近些年,电视现场直播和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兴起,电视采访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与平等观念,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对等的关系,营造融洽的“对话”语境,进而展开和谐的交流,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或节目现场交流,达到满意的节目效果。

【关键词】电视 采访 语境

语境,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环境。在电视采访中,语境可以为电视采访的现场气氛和现场环境。电视采访现场对话互动,需要一种相应的氛围,或热烈,或凝重,或轻松,或严肃等等,不同的节目内容,需要不同的情绪氛围和环境衬托。语境如何营造?本文从工作实践的角度进行探索。

一、采访者的预热能力

营造对话语境,采访者要花些心思,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是初次相遇,彼此陌生,因此,在正式采访之前,要进行一下交流,彼此做个沟通。但并不是每一次沟通都是顺畅的,这就需要采访者在短时间内找到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地方,消除对方的陌生感,获取对方的信任,进而在思想与感情上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营造出融洽的对话语境,达到采访的目的。

去年,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文化休闲频道推出《莲都创卫零距离》,这是一个带有问政性质的访谈节目,一看涉及问政,前来的嘉宾就紧张,于是笔者在节目前跟他们做些交流,问问他们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做起来有哪些难处?适当地聊聊,嘉宾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也使他们在节目前能够梳理一下思路,静一静心,更快地进入到节目中。

采访的预热,需要采访者善于观察,揣摩被采访者的心理,寻找情感交融点。景宁是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地方,也是浙江省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但电视记者中绝大多数为汉族同行,怎样培养与畲族同胞的采访沟通技巧,成了记者们要做的功课。他们就从畲族日常畲语入门,用畲语开启畲族同胞的采访话匣子。比如:称呼、一般礼貌用语,甚至拉点家常,慢慢地切入正题,一句句畲族语也许说得不地道,但足可以使被采访者愉快地“交心”。所以,在进行采访之前,一定要经过一个预热过程,这样才可以让被采访者放下戒心,信任采访者,说出真实情况,达到采访的目的。

二、采访者的对等身份

在电视采访中,最常见的是记者问一句,采访对象答一句。有的采访对象开朗善谈,出口成章;有的内向木讷,回答就是几个字,冷场了;更多的现象是采访对象紧张,前面聊的时候,很轻松,谈得好好的,等到记者话筒一递过去,满脑子的话消失得无影无踪,尴尬地呆在那里,词不达意,采訪不得不中断。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经验的记者会调节气氛,放低自己的姿态,以平视的心态和语态跟采访对象交流,舒缓对方的紧张情绪。有这样一个事例,景宁台《新闻直通车》栏目记者在街头采制《擦鞋师傅的爱》,擦鞋师傅夫妻在街头擦鞋28年,其中残疾人和70岁以上老人到他们那里擦鞋全部免费,他们还结对资助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但朴实的擦鞋师傅在接受采访时“怯场”,面对年轻漂亮、衣着光鲜的主持人的提问,脸一下涨得通红,“结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天,记者穿着大众化,主持人打扮也朴实,坐在他爱人那个摊位上,一边伸脚擦鞋,一边和他夫妻俩以聊天的方式进行采访。主持人平和的话语,对等的身份,营造了轻松的语境,使被采访者无意中松弛下来,进入工作常态,再加上是侧机位采访,主持人用的是无线话筒,十足一个“擦鞋人”的装束,也不影响市民前来擦鞋,一幅融洽、和谐的画卷呈现在镜头前,观众看到的是擦鞋师傅自然的工作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适时营造语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被采访者感受到亲和力,也让观众体会到采访者的亲和力。

一名优秀的采访者是一个穿针引线者,能在观众与被采访者之间起到引线作用,所以要充分了解观众的预知,增强提问的针对性;在采访过程中,要充分尊重采访对象,不能居高临下,以俯视的心态进行采访,给被采访者以压抑感。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说的“谦恭不流于献媚,庄严不流于傲慢”,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三、采访者的冷静心态

采访的过程,是语言不断交锋的过程,特别是在舆论监督的采访或问政节目中,言语的交锋,有的像是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有的像打太极,柔中有刚。不管是何种呈现方式,采访者都应该是一种冷静的心态去面对,这种冷静的前提是采访前的充分准备。

首先,选题和报道策划的充分准备。采访进行中,采访对象说什么,或者什么精彩语言脱口而出,有时候是料想不到的,尤其是一些舆论监督节目,面对采访者的尖锐提问,被采访者会恼羞成怒,这时,采访者必须适时调整气氛,张弛有度,学会掌控被采访者的情绪。像央视记者王志,看似面容温和,提问却绵里藏针,他以一种质疑的态度向被采访者提问,使得被采访者不得不顺着他的思路走,这种语境的营造,把对立性强的舆论监督化解在一种冷静的氛围中,放松了被采访者的警惕性,一些关键的话语由此被套出来。

其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采访者同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打交道,有的配合,有的躲避,有的反感,在采访遇到挫折的时候,采访者更要保持冷静,以诚待人,以心换心,打消被采访者的各种顾虑,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作者曾经采访一个农民音乐教师,这个人很有个性,他无师自通,吹拉弹唱,会演奏很多种民族器乐,他无偿教村民的孩子学器乐,教出的学生在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当记者采访他时,他爱理不理,两三次碰壁。后来记者干脆把自己当作学生,在一边跟着学二胡,看到记者瞎摆弄,他忍不住过来指点,与他的交流就这样开始了,随后的采访很顺利。如果记者心理受不了,一碰壁就走,随后的采访就不可能进行了,一个获奖作品就不可能诞生了。

第三,在采访的过程中,有些因素是没法掌控的,那就是被采访人想表达什么与会表达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被采访者的经历和阅历不同,他们的回答也不尽相同。因此,采访者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被采访者的工作业绩,甚至爱好及生活情况,这样在营造语境时,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随机应变,自如驾驭现场,赢得被采访者的好感。

四、采访者的环境营造

在采访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气氛直接影响着采访效果,在不同的环境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心理状态也不相同。在演播室聚光灯下,被采访者常常会感到很不适应,想要表达,却忘了原来熟练准备的话语,走出演播室,才突然想起来,好多该说的话没有说出来,而采访者所采到的那些却不能表达主题,甚至是废话。

去年笔者走基层到遂昌采访,看到很多外地游客到遂昌的小山村里度假,当笔者拿出话筒采访时,被采访者只是简单地说,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到底怎么个好法?没有下文了。后来笔者跟摄像事先讲好,进门开机记录现场,笔者在一家农家乐里坐下来,跟游客聊天,一位游客高兴起来,边切西瓜边唱京剧“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招呼起笔者来了,结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当笔者问游客怎么反客为主,当起主人了?游客说这里夏天凉快,空气好,民风淳朴,他们有的连续三四年在这里度假,还在农家乐过年。有的游客看到农家乐住宿紧张,干脆出资帮他们扩建农家乐。看到陪记者一同前来的乡领导,这些游客帮农家乐说起好话,建议乡政府加大农家乐建设力度,他们会把更多的城市游客带到乡村养生养老。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摄像在一边拍摄,笔者跟游客聊天,现场的气氛轻松,笑声不断,妙语不断,像那位唱京剧的游客赞扬自己同伴出资助建农家乐,就说了句“他们扶贫我们享受,一举两得,大家都得”,一句话又带出连串的掌声和笑声,做出的新闻极其鲜活生动。

同样的,景宁台一个主持人在主持对农节目时,深入田間地头,与农民专业户、农业专家打成一片,使所有采访都在融入和互动中实现。比如,该县金奖惠明茶采摘时期,主持人就和茶园业主、茶农等一起在茶园里来个采茶“竞赛”,虽然在采茶大赛中处于“落后”状态,但其在轻松的采访环境里,向关注该节目的观众普及了采茶知识。他们还常把领导、部门负责人、专家及相关人员拉到现场,进行“属地”交流。在采访环保局长时,就到受污染的现场去访谈;采访林业局长时,就到原始次生林密布的峡谷里,谈加大公益林建设的经验和做法,让天然“演播室”刺激被采访者的神经,打开他们的思路,达到了理想的传播效果。

采访语境的营造,除了上述要注意的几点外,还要采访者学会倾听,事实上,倾听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对被采访人的尊重。在采访过程中,专注的倾听可以感染被采访者,引出他们的心里话。例如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在讲述到关键点时,如果不是直播时间限制的关系,就不要随意打断被采访者的话,干扰他们的思维,否则会把原本可以到手的有效信息搞丢掉。同时,采访者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抓住对方语言的闪光点,进行追问,进一步打开被采访者的话匣子,深化报道,提升主题。

总之,电视采访对话语境的营造是采访成功的基石,也是对采访者业务功底的考量;真诚、和谐的对话语境,可以让被采访者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进而丰富采访内容,增加节目亮点,达到预期的采访目的。□

参考文献

①郑祖武:《电视新闻报道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②周宪、许均 主编:《电视受众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4

③张小琴、王彩平:《电视节目新形态》[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④王文英,《浅谈语境的定义》[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7)

(作者单位:陈咏梅,浙江省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董作求,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采访电视语境
电视如何借力新媒体提升传播力
人物采访技巧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
电视健康节目的受众与定位探究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