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道S206线大中修养护工程勘察与设计

2014-04-15

交通运输研究 2014年16期
关键词:使用性能盐渍路段

邵 铖

(新疆新纪元公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工程概况

省道S206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天山南麓。起点K0+000.00位于G218线,终点K65+000位于博湖县,路线存在一处断链,断链桩号为K54+708.00~K53+724.67,(长链为0.9833km),路线全长65.9833km,路线自北向南布设,途经和静县、焉耆县,至终点博湖县,沿线与省道S305线、国道G3012(G314线)、省道S325线相交。本项目为2012年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S206线八棵树—博湖段。

2 地质概况

本项目勘察路线所在地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路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中央,地表为第四季沉积物覆盖。大部分地形为平原微丘区,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表植被稀疏;本路段全线范围内普遍存在盐渍土,主要为现代盐渍土,以氯化物弱盐渍土及硫酸盐弱盐渍土为主,地基土盐渍土深度范围为0~2m,2m以下盐渍化程度较轻,主要为弱、非盐渍土;本线路所经区域深居亚洲内陆,该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腹地,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具有南北疆过渡的特征。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受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强烈;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项目所在地位于抗震设防裂度VII度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对该段公路工程进行抗震设计。

3 老路路况分析

3.1 老路情况分析

基本情况:该路线通车至今12年,路基完整性和使用情况良好,现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车速为80km/h,汽车荷载等级:汽—20级,挂—100。原道路结构情况如下:A段,路基路面宽度分别为12.0m、11.5m;B段,路基路面宽度均为19.0m;C段,路基路面宽度分别为12.0m和11.5m,全线路面结构均为:3.0cm沥青表处+18cm 5%水泥稳定砂砾+24cm天然级配砂砾+30cm河砂。

病害调查与性能测试:为了解路面损坏情况,对路面出现沉陷、裂缝、坑槽、拥包等部位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和调查,经统计路面综合破损率在5%~10%的为1km;10%以上的为10km。采用自动化检测车对路面平整度进行检测,路面形式质量评价均达到“优”标准的为12km。经勘察发现路基性能良好,并无显著的压密型车辙和失稳型车辙。采用钻芯取样机对沿线路面结构层进行了钻芯取样,并对结构层厚度及材料级配做了试验验证,经检测试验论证,原水稳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能满足未来几年的交通发展,面层厚度、水稳层厚度基本满足质量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可评定为合格,但局部水稳料试样已破损,表明水稳层结构存在破损。路基技术状况指数(SCI)根据调查后评定为2个等级(优、良):SCI≥90%的评定为优,共有2段,长度为2km;80%≤SCI<90%的评定为良,共有9段,长度为9km。

3.2 养护历史

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规定,此段公路已到了服务年限(12年),此路段路基使用情况较好,但路面不同程度出现多种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养护成本和工作量逐年增大,亟待进行大中修养护处理,提升路面性能。

4 大中修养护设计思路

根据从库尔勒公路局调用S206线以八棵树为观测站点的资料显示,本路段公路交通具有以下特点:交通量相对不大,主要以城镇间的交通为主,小客车居多,其次为小型货车和摩托车、拖拉机,重载交通较少。

本次实施的工程项目主要目的是恢复原有公路的使用性能,减少路面病害,改善路观、路容。根据路面病害调查情况,对各种病害进行原因分析和数据处理,在检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通车需求,认为本次大中修项目应遵循以下思路。

(1)本项目全线路基状况基本稳定,能够满足未来多年的交通量需求,但部分路段路面已经出现了较多病害,应注重对病害的处理。

(2)针对具体病害情况,加强改性沥青纤维碎石封层、罩面方案论证、比选工作,进行必要的经济性分析,提升大中修方案经济技术可行性。

(3)本项目处治路面工程,制订的养护维修方案充分利用现有公路路面、桥涵、安全设施、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重视修复、补强方案与沿线设施、沿线桥涵的衔接过渡,充分考虑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体现安全、环保、经济、适用的原则。

5 大中修养护方案

5.1 大中修养护内容

在处理段落划分清晰后,结合公路技术状况的各项指标及实际行车情况,制定大中修所采取的措施,本次大中修的功能目标如下。

(1)本次勘测路线完全按照老路线形布设,不改变原有线形,在原路面结构组合的基础上进行病害处治设计,原则上不改变原路面结构的厚度,充分利用原有路面的结构强度,尽量减少开挖面积。

(2)彻底根治现有道路存在的明显路基病害,抑制变形,保证路基稳定性和使用性能,提高道路整体的耐久性。

(3)改善道路路面的使用性能,侧重整治路面有明显变形、裂缝和平整度差的路段,以保证路面使用性能整体提高,整体达标。

(4)有效处治路面病害,同时使全线的路面行驶质量等指标得到有效的提高。

(5)桥梁技术状况均评定为2类的桥梁,技术状况良好,拟继续利用;对原有涵洞技术状况良好的涵洞,拟继续利用。

(6)对沿线设施中出现的里程碑损坏和反光漆脱落、交通标志牌缺失等问题,进行更换或恢复。

5.2 路面大中修技术论证

经路线勘察和计算,该公路全线技术状况指数 (MQI)如 下 :80%≤MQI<90%的 共 1km;70%≤MQI<80%的共9km;60%≤MQI<70%的共1km。全线技术状况几乎在中等水平。

对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进行评定:70%≤PQI<80%的评定为“中”,共4km(位于K55~K56、K59~K61、K62~K63段);60%≤PQI<70%的评定为“次”,共7km(位于K54~K55、K56~K59、K61~K62、K63~K65段)。

对结合路面综合破损率(DR)进行评定:5~10%的共1km(位于K62~K63段);10%以上的共10km(分别位于K54~K62、K63~K65段)。

对路面损坏指数(PCI)进行评定:60≤PCI<70的评定为“次”,共有1km;PCI<60的评定为“差”,有10段共11km。

此外,通过弯沉检测,发现其代表弯沉值均小于设计弯沉值49.9×10-2mm,表明路面结构强度较好,局部结构强度偏低;通过水稳芯样的强度试验,K54+708~K65+000水泥稳定砂砾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小为3.0MPa,满足中重度交通3~4MPa的要求,可达设计要求。

综合勘察所得结果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对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和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评定为“中”以下,且路面综合破损率(DR)大于10%的,选用面层罩面,根据现场调查,划分段落为K54+708~K65+000(含长链:983.30m)段,共11.2753km。

6 结语

本次勘察工作对S206线八棵树—博湖段原路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项目路段交通特点和现有条件制订了道路大中修方案,尤其针对路面病害整治、路面性能改进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对策。该方案经济技术可行性较高,值得同类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借鉴。

[1]李新海,常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0):57.

[2]陈丕东.京塘路大修工程路面沥青材料设计与性能验证[J].交通世界,2010(13):102-104.

[3]宋金辉.国道106衡水市辖段大修方案选择与工程质量控制[J].交通标准化,2013(13):129-132.

[4]袁登琼,张东长.山区国省道公路场镇路段路面大修方案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2):40-42.

[5]吴建萍.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技术的应用与实践[J].城市建设,2014(2):266-268.

猜你喜欢

使用性能盐渍路段
盐渍土二次相变温度变化规律
盐渍池深度对渍菜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冬奥车道都有哪些相关路段如何正确通行
部、省、路段监测运维联动协同探讨
A Survey of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Irregular Pareto Fronts
基于XGBOOST算法的拥堵路段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温拌再生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后评估
基于地区差异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非线性模糊评价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