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胃散治疗小儿流涎验案1则

2014-04-15高改宏

江苏中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水湿运化内生

高改宏

(海安县中医院,江苏海安 226600)

平胃散治疗小儿流涎验案1则

高改宏

(海安县中医院,江苏海安 226600)

流涎 平胃散 验案 儿童

笔者临床采用平胃散治愈小儿流涎1例,现介绍如下。

1 病历摘要

李某某,男,12岁。2012年6月18日初诊。

流涎数年,四季不断,上课亦流涎不止,拭纸无数,患儿颇以为苦,甚至厌学。多方求治,辗转儿科、口腔科、外科,排除神经系统病变。西医治以维生素B类、维生素C、山莨宕碱,间或输液,但毫无改善。患儿面色稍黄,不思纳食,口腔无溃疡破损,舌淡微腻,脉缓。考虑患儿脾虚气弱,治以益气健脾,收敛固摄为法。药用党参、山药、益智仁、五味子、石榴皮等近1月,收效甚微。今患儿再至,腹满,纳呆,苔白腻,脉濡缓。考虑患儿脾胃虚弱,运化水液和腐熟水谷受阻,水津失于输布,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痰饮水湿停聚而致痰涎内生。故治疗不单纯在于温补固涩,而在健脾运化水湿为法。选方平胃散加减,苦温燥湿,行气化滞,以恢复脾胃的运化。处方:

苍术10g,厚朴6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炒麦芽10g,焦楂曲(各)10g。

服药1周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再进7剂,患儿症状基本消失。原方巩固2周。随访1年未再发病。嘱清淡饮食,忌食辛辣油炸之品。

2 讨论

流涎常见于3岁以下小儿,尤以未满周岁小儿多见。小儿流涎既有生理性,也有病理性。生理性流涎是暂时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仍有流涎较多则为病理性症状。流涎又叫流唾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症候群,不是独立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患儿患口腔黏膜炎症或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而造成。但也有已排除西医病理因素而长期流涎的病例。

本例患儿以口角流涎为主症,结合病史苔脉,符合“滞颐”诊断。在治疗中初诊时先入为主,见到流涎就治以补气固摄,患儿虚不受补,症状无改善反增腹满纳呆。仔细察看患儿面黄,苔腻,其病机乃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水津不循常道,痰湿内生,以至流涎不止。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提出脾主困,强调补运兼施。清·陈复正《幼幼集成》云:小儿两颐流涎浸渍胸前者,此名滞颐,盖涎为脾之液,口为脾窍,脾胃虚寒,不能收敛津液,故涎从口出,而滞于颐。故治以燥湿行滞。方以苍术为君,厚朴为臣,燥湿行气;配以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运湿;炒麦芽、焦楂曲消食化滞;姜枣化湿和中。诸药并用,脾运得健,水湿得消。未用固涩而痰涎自消,未用补气而食纳自调。嘱忌食生冷辛辣,保护脾胃,以利康复。

近年来,根据患儿面黄、纳呆、苔腻等证候特点,以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流涎多有获效。中医认为,涎为脾之液,小儿流涎多由脾气虚弱,健运和固摄失职,以至涎痰内生。治疗以燥湿化涎,健脾理气为法。选方平胃散切中病机,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胃复健,则诸症自除。

编辑:韦杭吴宁

R272.605文献识别码A

1672-397X(2014)03-0055-01

高改宏(1973-),女,本科学历,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治疗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研究。gaogaihong 123@126.com

2013-10-06

猜你喜欢

水湿运化内生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好事近·中秋感怀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