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40例临床观察
2014-04-15王红胜李志彬李桂玲张新裔
王红胜 李志彬 李桂玲 张新裔 伍 超
(宿迁市中医院,江苏宿迁223800)
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间,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梗死患者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 45~81 岁,平均年龄(66.8±11.9)岁。 对照组 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8.6±9.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参照参考文献[1]。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的头痛和呕吐;③发病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④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⑥CT检查可见低密度区,且无出血;⑦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液。(2)中医证候诊断参照文献[2]中风阳上扰(或肝阳上亢)诊断标准:除见偏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症状外,尚应有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舌质红苔黄、脉弦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mg/晚;阿托伐他汀口服,20mg/晚;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银杏达莫20mL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口服。方药组成:柴胡10g,生龙骨(先煎)20g,党参 10g,桂枝 10g,茯苓 10g,半夏 10g,黄芩 10g,甘草 6g,生牡蛎(先煎)20g,丹皮 10g,茯苓10g,桃仁 10g,赤芍 10g,全蝎 3g。化裁法:大便不通加大黄10g;口渴加天花粉10g;平素恶寒怕冷加制附片(先煎)6g;纳差、进食凉物易腹泻者加干姜6g。每日1剂,水煎取400mL,分早晚2次口服。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禁忌生冷、辛辣刺激及海鲜等食物。
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评定。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40例中,治愈2例,好转38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0例中,治愈0例,好转34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脑梗死由于发病突然,起病急骤,临床见症不一,变化多端,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古代医家取类比象而名之为 “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之为“卒中”。中风的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理基础则为肝肾阴虚,病理因素为风、火、痰、气、瘀。中风虽本虚标实,但在急性发作时则常突出以标实为主,其临床分型以肝阳上亢较为多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汉·张仲景之《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原方主要用于烦躁、谵语及身重等疾病。方中柴胡可疏肝,龙骨、牡蛎和铅丹重镇理怯而安神明,黄芩清肝火,桂枝温通经脉,大黄泄热清里,人参、大枣、生姜益气和中。综观全方,寓有平肝潜阳的功效。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理论,我们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化裁后用于中风肝阳上亢证型中,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脑梗死的发生为脑血管狭窄、堵塞所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及水肿,因此我们考虑脑梗死的发病亦必有瘀血、痰饮等病理因素,故而加桃仁、牡丹皮和赤芍以活血化瘀,加茯苓以健脾利水。上述诸药有机配伍,共同达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的目的。
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