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弹丸式注射对肾动态显像结果的影响

2014-04-15严春雷孔令华李冬娟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江苏226001

交通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注射法三通弹丸

严春雷,孔令华,李冬娟,潘 颖(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江苏226001)

不同弹丸式注射对肾动态显像结果的影响

严春雷,孔令华*,李冬娟,潘 颖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江苏226001)

目的:比较三通管弹丸式注射与传统弹丸式注射方法对肾动态显像结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肾脏动态显像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检查前30分钟嘱患者饮水300~500mL,尽可能选用右肘正中静脉或对侧等粗的静脉血管。选择2mL注射器,7号注射针,药液体积控制在0.4~0.5mL,分别用三通管弹丸式注射法和传统弹丸式注射法注射99mTc-DTPA。比较两种弹丸式注射方法对肾动态显像结果的影响。结果:三通管弹丸式注射组中注射质量最佳40例(100%),成功率100.0%;传统弹丸式注射组中注射质量最佳34例(85.0%),注射质量欠佳4例(10%),注射失败2例(5%),成功率85.0%。两组注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通管弹丸式注射较传统弹丸式注射法优越,可以避免因患者紧张,恐惧以及不自主移动等因素的影响,明显提高注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弹丸式注射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能了解肾脏的血流灌注、形态、大小及其摄取、分泌、排泄功能,是评价肾脏功能尤其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1]。目前临床多应用99mTc-DTPA作为肾脏核素显像剂,因其操作简单、准确、安全、重复性好,并且能很好地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已广泛应用于肾脏功能评价。该检查对弹丸式注射成功与否有较高要求,故检查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本文选择2012年8月—2014 年5月在我院行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患者80例,分别应用三通管弹丸式注射和传统弹丸式注射各40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行肾动态显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行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测定的患者80例,应用三通管弹丸式注射组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35~70岁,平均44.2岁,其中糖尿病肾病21例,肾积水12例,肾盂尿管交界处狭窄3例,肾盂肾炎2例,肾病综合征2例。传统弹丸式注射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4~72岁,平均45.6岁,其中糖尿病肾病19例,肾积水13例,肾盂尿管交界处狭窄4例,肾盂肾炎1例,肾病综合征3例。1.2 方法 检查仪器为symbia T2型双探头SPECT/CT(德国Siemens),配低能高分辨准直器,能峰140keV,99Mo-99Tcm发生器(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放化纯度>98%,标记药物DTPA为(无锡原子能研究所),每位患者注射148MBq。检查前向患者讲解行肾动态显像的检查流程、注意事项。患者检查前30分钟饮水300~500mL,显像前排空膀胱。尽可能选用右肘正中静脉或对侧等粗的静脉血管。分别用三通管弹丸式注射法和传统弹丸式注射法注射99mTc-DTPA。三通管弹丸式注射方法∶选择2mL注射器,7号注射针,药液体积控制在0.4~0.5mL;注射器抽吸0.9%氯化钠溶液3~4mL,连接三通管和头皮针,皮肤消毒后行静脉穿刺,出现回血即固定针头,注入0.9%氯化钠溶液1~2mL,确认针头在静脉内且无外渗,将放在铅防护套内抽有放射性药物的注射器连接于三通管的另一端,注入放射性药物,再用剩余0.9%氯化钠溶液冲管,然后拔针。传统弹丸式注射法∶选用右肘正中静脉或对侧等粗的静脉血管,选择2mL注射器,弹丸注射体积小于1mL。皮肤消毒后行静脉穿刺,将铅防护套内注射器里的放射性药物直接快速注入静脉,然后迅速松开止血带。在注射显像药液后立即启动SPECT记录通过腹主动脉、肾动脉、肾血管床时的影像,以了解双肾血流灌注、双肾的大小及形态、肾小球滤过率等各项参考指标。观察比较两种弹丸式注射方法对显像结果的影响。

1.3 图像质量判断 对获得的肾脏功能影像均采

用人工ROI勾画,本底校正采用半月形的本底ROI,并且本底ROI画在肾脏的外下缘。肾血流灌注曲线表现为一个光滑的放射峰,为弹丸注射质量最佳;表现为一个复合的或锯齿状的放射峰,为弹丸注射质量欠佳;表现为双峰时为注射失败。

*[通信作者]孔令华,E-mail:yanchunlei4229@163.com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性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三通管弹丸式注射组40例中注射质量最佳40例(100.0%),注射质量欠佳0例,注射失败0例,成功率100.0%;传统弹丸式注射组40例中质量最佳34例(85.0%),注射质量欠佳4例(10.0%),注射失败2例(5.0%),成功率85.0%。两组注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研究发现[2],影响核素肾动态显像图像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检查前的准备不充分、体位的改变、膀胱过度充盈、药物弹丸式注射失败等。而弹丸式药物注射成功与否是影响肾动态显像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务人员应在检查前对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介绍检查过程、时间及相关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在检查前30分钟饮水300~500mL,以保持生理状态下的血浆流量。检查过程须保持20~30分钟的固定体位,因此检查前需要详细介绍体位固定的重要性,并确保患者体位舒适。检查前患者需要排空膀胱,因为显像时如果膀胱呈充盈状态,显像药物通过肾脏的时间会延长,并使部分显像剂滞留于肾盂,导致显像结果的不准确[3]。

肾动态显像图像质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等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高质量的弹丸注射技术。弹丸注射是核医学科常用注射技术之一,即以团注的方式让药物首次通过血管,从而能观察靶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具有简便、安全、无创、灵敏度高等优点[4]。而弹丸注射质量是观察靶器官血流灌注情况的前提条件,是准确定量关键参数的保证。弹丸注射的失败更会延误患者的就诊时机。常见的造成弹丸式注射欠佳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在显像过程中突然摇晃,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血管过细,显像剂漏到血管外和操作失误[5]。在弹丸式注射过程中注意点∶(1)血管尽可能选用右侧肘正中静脉或对侧静脉等较粗的静脉血管。周围血管因其路径长易导致弹丸破碎,影响显像结果,一般不宜选择。同时静脉窦也是弹丸注射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6]。应尽量避免在有静脉窦的静脉行弹丸注射或跳跃静脉窦在其前方即近端行弹丸注射。(2)弹丸注射时药液体积小于0.5mL,显像药液体积过大,则不能形成弹丸。静脉穿刺成功后应立即快速推注药液,然后迅速松开止血带,注意患者注射侧的衣袖不应过紧,并将患者的手臂抬高1~2min,加快静脉回流速度并防止“弹丸”分散[7]。(3)弹丸式注射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现在弹丸式注射的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主要有传统弹丸式注射、三通管弹丸式注射等。本文通过对80例患者分别应用三通管和传统方法行弹丸式注射行肾动态显像的比较,发现三通管弹丸式注射方法成功率高,对于传统方法比较困难的患者也能成功完成检查。本文传统弹丸式注射组4例图像欠佳患者,由于肘正中静脉血管太细或不明显,患者体位保持不好,导致图像质量欠佳。另外2例注射失败也是因为血管细,不明显,使显像剂漏到血管外,导致肾脏二次吸收,形成双峰。

[1]李乾,张春丽,王荣福.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6)∶962-964.

[2]解朋,李冬雪,黄建敏.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2)∶371-373.

[3]苏长芝,李雅丽,贾美枝.弹丸式注射与核素肾动态显像的关系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4(1)∶100-101.

[4]裴著果.影像核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0-87.

[5]黎秀娟,王梅珍,陈茹芬.弹丸式注射与核素肾动态显像的关系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0)∶98-100.

[6]何俊聪.弹丸注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069-3070.

[7]张春梅.静脉注射操作技术对放射性核素成像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96-96.

R445.5

B

2014-08-13

1006-2440(2014)05-0513-02

猜你喜欢

注射法三通弹丸
超高速撞击下球形弹丸破碎特性仿真研究
神秘的『弹丸』
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挥发酚影响因素探讨
隆德县三通古碑考释
“三通两平台”推动下的我国在线教育出版发展
读写结合教学中“三合三通”
穴位注射法治疗血虚受风型产后身痛52例临床探讨
流动注射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方法差异性检验
弹丸对预开孔混凝土靶体侵彻的实验研究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