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温热暑疫全书》之“静暑”

2014-04-15熊乙霓万宇翔冯全生

江苏中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阴寒香薷全书

熊乙霓 万宇翔 冯全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浅谈《温热暑疫全书》之“静暑”

熊乙霓 万宇翔 冯全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温热暑疫全书 静暑 香薷

现代社会,由于人口的暴涨、环境污染的加重等原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酷热难耐。为了躲避炎热,人们大量使用空调、电扇、冰箱等避暑工具,这种逆季节的生活方式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新的问题。“空调病”这一新兴词汇顺势而生,并且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古代医家早已发现了与今日“空调病”类似的病证,清代医家周扬俊就在其所著《温热暑疫全书》中提出了“静暑”一证。笔者对此书中关于“静暑”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现代气候的变化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简要探讨如下。

1 静暑病因:“凉亭水阁、大树浓荫之下,过受凉快”

古人认为暑天无病之人,为避暑热,居于气温较低的深堂大厦之内,或者过度的扇风等可引起静暑,但由于当时科技尚不够发达,因此人们所采取的那些避暑方法所达到的制冷效果十分有限,往往难以致病。因此,在古代,人们对静暑的研究颇少,可供参考的文献有限。而今空调、电风扇的普及,其制冷效率强大,从发病原因这一点来看,使生活在当代的人们相较古人更易患此病,发病率大幅增高,“空调病”这一新名词也顺时而生。

2 静暑病机:“此为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

夏日气候炎热异常,暑邪宜侵袭人体而致暑病,为防止暑邪伤人,预防暑病的发生,人们居于清凉的深堂大厦之内,正可避开暑邪,有何不可,不正是《内经》“热者寒之”这一理论的实践吗,为何还会发病?静暑乃暑日人们过袭阴凉,身中阳气,被阴寒所遏,阳气不得伸越,被拘于体内所致,即书中所提到的“此为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并非是由暑邪侵袭而引起。中医养生讲究“度”,一旦因一时贪凉而过度使用空调,嗜食生冷,反而有可能招致发病。因此“静暑”中的“暑”字,不能单纯理解为“暑邪”了。而对于上述“阳气”,笔者有两点看法,用以解释病名中的“暑”字,以加深对病机的理解。

2.1 “阳气”为暑邪现在由于全球气温升高,空调大量使用,在暑日,往往会出现室外烈日当空,温度可达40摄氏度以上,而室内却是清凉异常犹如春秋。出门、进门间,人们就如同生活在春夏两季之中。出门办事时,炎热异常,人们在外感受了暑邪,机体还来不及汗出将其透发之,回到室内后,进入人造低温区,阴寒之邪又侵袭人体,寒主收引,此刻腠理马上紧闭,透发之通道被即刻堵塞,暑邪被阴寒之邪闭郁于体内,就更难祛除,故发病。由此可知,周扬俊所说的“阳气不得伸越”可理解为暑邪不能正常被透发出体外,被阴寒之气闭郁于体内。

2.2 “阳气”为人体正常之气人们为了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广泛的使用空调等制冷设备,以致在夏日无论走到哪,如商场、办公室甚至公共汽车上,冷气无处不在,主动或者被动的使自己的身体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寒为阴邪,易伤人体正常之阳气,阳气受损,卫气不固,驱邪外出之力减弱,更易招致外邪侵袭。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御邪之力减弱,各种邪气乘虚而入,可肆虐诸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发病的范围广、症状各异、病程多变。故相较一般的感冒,静暑的症状常因人而异,且更加多变,不一。

此外,由于寒主收引,亦可使人体正常之阳气被阴寒之气闭郁于内,不能充裕肌表皮毛,有碍人体的卫外功能。即在炎热夏日,若感受暑邪,身体强健之人本可以依靠自身之正气,卫气奋起御邪,通过发汗、发热等方式,最终达到正盛邪衰的目的,将暑邪外驱。但由于此时阴邪作祟,使人体正常之阳气不得伸越,卫气不能充裕肌表,故导致驱邪无力,从而出现里热外寒的情况,使病情更加复杂。

因此“阳气不得伸越”又可理解为人体正常之气被阴寒之邪伤害而衰弱,闭郁而封闭于体内,导致正气不能祛邪外出。

3 静暑的症状:“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心烦,肌肤大热无汗”

周扬俊在《温热暑疫全书·朱丹溪辨动静二暑》提出:“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心烦,肌肤大热无汗”,即外受阴寒可使腠理闭郁,卫气不得伸越,以致在内之暑热欲发而不得发,故肌肤大热无汗,头疼恶寒;暑热伤阴,阴津不足无法荣润筋骨,故身形拘急,肢节疼痛;热易扰心,在内之邪热闭郁扰乱心神,故心烦。以上均为得之静暑所表现的基本症状。

此外由于个体差异和感受邪气轻重等的不同,静暑所表现的症状又因人而异。例如,由于过食生冷瓜果,重伤脾胃之气,脾胃功能失常可出现腹痛、纳差、呕吐腹泻、完谷不化等情况;由于阴寒之邪伤及肌肤经络,阳气津液久久不能荣润,可出现肌表麻木,甚至面瘫;由于暑日湿热之气较重,阴寒闭郁阳气,使暑湿不能发散,故易困阻于体内,湿邪又最易伤脾,缠绵难愈,从而出现纳差、便溏,恶心呕吐等症状。加之在空调房中空气不流通,空气中水分减少,以致空气秽浊而干燥,引起头晕、皮肤干燥甚至皮肤过敏、过敏性哮喘等疾病[2],其症状多于周扬俊所提之“静暑”,所以“空调病”与“静暑”相似却不完全相同。

4 静暑的治法方药

尽管由于影响因素较多,静暑的表现症状不一,但通过紧扣“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这一基本病机,周扬俊认为基本治则为“宜用辛温之剂,以解表散寒”,选用厚朴、藿香、香薷、羌活之类。有见后世医家运用大青龙汤来治疗静暑,取其中的麻黄加强发汗解表作用,以解除风寒所闭之邪[3],加石膏取其清而兼透之功,以清内热、除烦躁[4],准确地针对静暑的病机,亦取得不错的疗效。由于个体差异,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静暑症状各异,治法用药不好一而统之,还需根据病人的就诊情况而定,辨证论治,如若因过食生冷瓜果,伤脾胃之气,可加干姜、缩砂、神曲,共奏化湿温中、行气消食之功;若患者素体湿邪较重或久居湿冷之地而患病者,当加化湿健脾之茯苓、白扁豆、厚朴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用药方面,周扬俊在书中多次提及用香薷来治疗静暑,提出“乘凉饮冷,遏抑阳气,或致霍乱者宜之”,《本草经疏》也有:“香薷,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5]。暑天贪凉饮冷,导致阳气被阴寒所遏制之实证,用香薷以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5];服用香薷可使腠理开,使汗得出,祛除外来或内伤之阴寒邪气,使体内被郁遏之阳气得以伸越,邪有出路为治疗静暑之佳品。而周扬俊又提出“若强力作劳,内伤重者,清暑益气,庶几近之,苟用香薷,是重虚其虚矣”,即阳气虚耗而伤暑之人,不宜用,因为毕竟为暑日所患之病,体虚之人不任发散,且香薷辛温,反可助体内暑热伤人,故慎用之,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5 结语

为预防空调病,在暑日我们在使用空调等制冷设备时,切忌贪凉,尽量减小室内外温差,在空调房内注意保暖和空气的流通,以保证空气新鲜,不要在空调房内呆过久。只有合理使用消暑方法,才能达到避暑保健的目的。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温热暑疫全书》的学术思想不被后人所重视,但只需耐心阅读,我们也会发现,古人的智慧往往可能就隐藏在我们所忽略之处,作为当代中医生,我们当以谦虚的心态去汲取古代医家的知识,而非轻易否定。

[1]周扬俊.温热暑疫全书.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

[2]杨文忠,邳艳春.四季养生智慧.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51

[3]张洪林,胡宸韶.大青龙汤治疗空调病1则.山西中医,2011,27(12):56

[4]吕志杰.张仲景方剂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71

[5]张廷模.临床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4

R228

A

1672-397X(2014)04-0006-02

熊乙霓(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温热病。

冯全生,fengqs@163.com

2013-10-13

编辑:傅如海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于转化医学的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中医证候生物学研究”(2012ZX10005001)

猜你喜欢

阴寒香薷全书
图片资料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黄连香薷饮中4种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行为
冬日风物
香薷挥发油对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的作用
新发现的线装本《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整理研究
香薷传统栽培技术及应用研究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