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证辨治女性更年期高血压心悟

2014-04-15冯晓敬

江苏中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平肝潜阳助阳方用

冯晓敬

(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济南 250012)

临证辨治女性更年期高血压心悟

冯晓敬

(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济南 250012)

将女性更年期高血压分为3型辨治:阴虚阳亢型治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肾健脾,助阳扶元,方用二仙汤化裁;胆郁痰扰型治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用温胆汤增损。辨证治疗不仅具有降压作用,而且能够改善更年期症状。

高血压 辨证施治 更年期 女性

更年期高血压是由卵巢功能减退,致激素、神经递质等神经内分泌失衡,引起更年期综合征中的一种症状表现。中医学没有“更年期高血压”的病名,根据头痛、眩晕伴耳鸣、烘热汗出、虚烦、少寐等临床表现,辨证属于“眩晕”、“头痛”、“脏躁”、“郁证”等疾病的范畴。笔者立足于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1 阴虚阳亢型

《灵枢·海论》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妇女年近五十,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虚衰,精血不足。肝与肾,母子相生,乙癸同源,肾阴亏损,水不涵木,木少滋荣,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故眩晕、头痛。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载:“夫阳动莫制,皆脏阴少藏,自觉上实下虚……水亏不能涵木,厥阳化风鼓动,烦恼阳升,病斯发矣。”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酸腿软,四肢麻木,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例1.郭某某,女,49岁。2012年10月12日初诊。

有高血压病史2月余。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耳鸣,血压165/110mmHg,被某医院诊断为高血压病,经服美托洛尔、左旋氨氯地平等药物,血压一直在150~170/100~110mmHg之间,遂改求中医治疗。刻诊:眩晕耳鸣,腰膝痠软,难以入眠,入眠后多梦,烦躁不安,潮热盗汗,颧红,月经前后无定期,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血压170/105mmHg。胸片、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更年期高血压病。证属肾阴亏虚,肝阳上亢。治宜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处方:

生地黄30g,山药24g,山萸肉12g,丹皮15g,泽泻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知母15g,黄柏12g,夏枯草15g,生龟甲30g,生牡蛎30g,枸杞子10g。6剂,每日1剂。

药后眩晕、耳鸣、失眠症状明显减轻,潮热盗汗好转,血压140/95mmHg。上方稍作加减,连服20余剂,诸症悉除,血压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服降压药,血压在正常范围。

2 脾肾阳虚型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藏元阴元阳,绝经之年已经历了经、孕、产、乳几个阶段,肾阳虚衰,火不暖土,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致脾肾阳气俱伤。脾阳虚衰,运化无力,不能化生精微以养肾,精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故眩晕;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冷痛;虚阳浮越,面部时有烘热感;心神失养,失眠多梦。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伴有耳鸣、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心慌、面部时有烘热感,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沉细数。治宜温肾健脾,助阳扶元。方用二仙汤化裁。本方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讷教授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研制的方剂,为公认的温肾阳、滋肾阴、调理冲任的代表方,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高血压,温肾健脾,助阳扶元,燮理阴阳,屡屡获效。

例2.杨某某,女,50岁。2012年7月19日就诊。

头晕、头痛2年,且伴有失眠多梦,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下利清谷,烘热汗出,小便频数,舌质淡白,脉沉细。高血压病史2年,平素口服伲福达、美托洛尔、卡托普利等药,自述血压虽降,但降而不稳,且眩晕、头痛不能缓解。就诊时血压170/105mmHg。脉证合参,辨证为脾肾阳虚。治宜温肾健脾,助阳扶元。方用二仙汤化裁。处方:

仙茅12g,淫羊藿12g,巴戟天12g,鹿角胶12g,茯苓12g,白术12g,干姜10g,当归12g,知母15g,黄柏12g,炙甘草3g。每日1剂。

服药6剂后,头晕头痛减轻,血压下降至150/90mmHg,但仍有畏寒肢冷。效不更方,上方再进10剂,头晕头痛解除,畏寒肢冷较前缓解,无其他不适,血压基本稳定在135/85mmHg左右。将上方做成丸剂服用,调理善后。

3 胆郁痰扰型

更年期女性多由肾气虚损,体内水液不能蒸化,加之脾虚运化失司,水湿不化,聚而生痰。此类患者易为七情所累,情志不遂,胆气不舒,疏泄失职,气机郁滞,生痰化火,痰热内扰,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胆气不宁,惊悸失眠,烦躁不安;痰热循经上扰,则为头晕、目眩、耳鸣,如《丹溪心法·头眩》“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热蒸胆气上溢,则口苦;胆热犯胃,胃气上逆,所以犯恶呕吐;胆气郁滞,可见胸闷胁胀;舌苔黄腻,脉象弦滑为痰热内蕴之征。治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减。

例3.王某某,女,48岁。2012年1月4日初诊。

有高血压病史4月余。4个月前出现眩晕耳鸣,血压155/105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经服复方降压片,血压一直在160/100mmHg左右波动。现症眩晕耳鸣,多梦少寐,惊悸烦躁,口苦咽干,潮热汗出,犯恶呕吐,胸闷胁胀.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血压170/105mmHg。胸片、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更年期高血压病。证属胆郁痰扰。治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减。处方:

陈皮12g,竹茹15g,茯苓15g,半夏12g,枳实15g,白芍12g、葛根15g,天麻12g,生龙骨12g,生蛎牡12g,丹皮12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3g。6剂,每日1剂。

药后眩晕、耳鸣口苦症状明显减轻,失眠基本消失,血压145/90mmHg。上方稍作加减,连服20余剂,诸症悉除,血压恢复正常。1年后因他病就医告知未服降压药,血压在正常范围。

4 讨论

笔者认为脑为清窍,气血调和,才能保证脑有所养,脑神主事有序。本病不能单纯降压,贸然重用潜降之品,就会阻遏气血上升之机,导致清阳不升,脑失所养。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旨,调和气血,恢复脑神经正常功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作用,可使血压恢复正常并趋于稳定。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虚损,并非所有女性皆出现较严重的症状。先天之精竭是不可逆转的,是一种生理现象,而有些妇女由于素体差异及生活环境等的影响,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生理过渡,使阴阳二气不能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出现一系列证候,是该病发生的重要环节。调整机体气机使气血阴阳在新的条件下达到平衡是中医治疗的理念,遵“虚者补之”、“损者益之”、“高则抑之”之旨,在辨证的基础上,治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温肾健脾、助阳扶元,清热化痰、和中安神,只要辨证明确,用药精当,每每会收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另外,笔者在治疗过程中认为女子以血为用,脾为生血之源,绝经期妇女,肾气渐衰,天癸已竭,气血皆虚,当养之于脾;气血失调,脉络固涩,血行瘀滞,治疗过程中尚需重视健脾养血活血药物的应用。

编辑:王沁凯

R259.441

A

1672-397X(2014)08-0035-02

冯晓敬(1969-),女,医学硕士,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心血管疾病防治和研究工作。fxj0419@sina.com

2014-01-15

猜你喜欢

平肝潜阳助阳方用
平肝潜阳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茱萸肉桂粉 外敷治失眠
助阳补肺除痹颗粒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机理研究
助阳补肺除痹颗粒药效学实验研究
Analysis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 Thoughts in Treating Eyelids Diseases in Essential Subtleties on the Silver Sea (《银海精微》)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平疏结合法治疗郁证之机理初探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