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养老:老有所养的新境界

2014-04-15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文化

胡 发 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3)

文化养老:老有所养的新境界

胡 发 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3)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文化养老既呈现出养老的新方式,也展示了老有所养的新内涵。从本质上说,文化养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也象征了人类文明发展所达到的新境界。

文化养老;社会文明;新境界

在当今世界,养老已是一个普世性话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切的热点,而文化养老的提出,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出现的新态势,其间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和理论意义,它既预示了我国养老事业的新变化和新进展,也展示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国家全面进步而体现出的时代文明。

一、文化养老的内涵

文化养老是相对于物质赡养而后起的一种养老观念,其间“文化”的含意特别重要。据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的理解,文化是人类在历史经验中创造出来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具体而言,文化就是是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1]。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则认为,文化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它的骨干是精神的锻炼、思考的能力,它的领域是秩序井然的知识。因此可以这样来理解文化:广义上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它可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狭义上文化则主要指人类精神性的创造成果,主要表现为哲学信仰、文学艺术、音乐诗歌、美术绘画等。文化的特点是侧重于满足人的心灵和情感的需要,满足于人对精神境界的追寻,而非着意于生理欲望的物质实现。

文化如此,那么文化养老则不言而喻,其要义是满足老人心灵和情感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物质前提下所滋生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一般说来它包含三个层级的内容。一是信仰求索,它涉及树立何种宇宙观,如何构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探求的是“我是谁?”“我从何处来,又将向何处去?”它还涉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命关怀,感悟与思索生命,寻求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二是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艺的学习、熏陶。前者或为知事明理,或为论物求意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或为健身强体;后者或为展现才华(艺),或为个人嗜好,或为自愉而愉人。三是大众娱乐,或娱情、或畅意,或嬉戏。

与此三个层级相关,文化养老也呈现出多种形态和多种方式。如基于个人兴趣的研读深思,泡图书馆,上网查阅,参与相关学术研讨会等,这是与第一层级相关的文化养老。与第二层级相关的,则是进入较为规范的老年大学或其他专门的老人学习机构、技艺培训组织,进行相对系统和专业化的学习,以及有计划、有组织的展演。第三层级的文化养老,则多为自发的、松散的、简便易行的种种娱乐,如文艺表演、下棋、玩牌、看戏等。

从社会层面看,文化养老也是老年人的一种福利。因为文化养老所依赖的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为其提供的条件和支持,如政府的公共文化政策里特别强调公办的文化机构、场所对老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事实上,文化养老涉及到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和老年产业等事业,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撑,必须依靠国家、社会、家庭和社会组织的合力来推动,为老人提供丰富多样、切实有效、快捷方便、质优价廉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有利于老人终生学习的优良社会环境和人文资源。

相对于一般的日常赡养老人,文化养老更侧重于在精神上满足老人的心灵和情感需要,使其超越“随遇而安”的粗糙、单一和贫乏的生活,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艺,提升文化修养,扩展文化视野,培养高雅情趣,愉悦精神,丰富人生,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爱”。在社会的认同赞赏中,幸福自我,成就自我,奉献社会。因此,文化养老的本质是尊老,是将人之为人的意义与尊严还给老人,使他们获得全面而持续的成长和发展。这一点,江苏太仓的“文化养老”就很典型。太仓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之一,老龄人口高达28%,养老日益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太仓就开始从一般的生活养老,开始转型探索“文化养老”,在生活保障外特别重视对老人的精神关注。如:每年春节和重阳节,都要对老年人进行慰问;全市各医疗机构对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免费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为老年人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加强不间断健康管理;政府主办的公园、旅游景点、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免费向老年人开放;公共交通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城乡一体化免费乘车优待;老年人进入市老年大学学习,可报销两门学科的学费。每年夏季,市里都要举行“为百岁老人送清凉”活动,这一活动已持续二十多年。2014年,为保证全市64名百岁老人度过一个平安的夏季,太仓市民政局携手市中医院和一名专业摄影师组成百岁老人慰问小组,开展以“送一份尊老金、进行一次体检、拍一次百岁照”为主题的送清凉活动。从6月17日起,集中利用5天时间,慰问小组深入各个乡镇进村入户,走到每一位百岁老人的身边,了解老人的身体、生活情况,为他们送上夏季尊老金,给他们进行常规体检,并给每位老人拍摄百岁照,记录老人的幸福瞬间,充分显示出对老人的尊敬和呵护,体现出文化养老的人文情怀。

二、文化养老是时代的需要与进步

直观上,文化养老表现为老人看书看报,跳舞做操,进修上学,学艺学道,使老人的退休生活更为丰富多彩,更富动感和参与性,生存状态更富活力,更为惬意。总而言之,文化养老体现出更多的知识性和文化品味。但在这些积极的现象背后,文化养老不论是对老人本身,还是对于我们这个社会,都蕴含着许多令人关注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

(一)文化养老是快速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大大超前于现代化,以致造成了“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突出社会矛盾,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今天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民族兴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使老年人猝然面临着许多现实挑战,诸如贫困、疾病、失能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回避的,但如何对老人精神方面关爱和素质方面提升,则更是需要我们考虑的。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培育亲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和道德环境,构建一种 “老吾老及人之老”的养老文化。为此,对老人不仅需要同情和怜悯,更需要包容、理解和支持,并为老人的文化需求提供帮助,珍视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并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另一方面,则要强化老龄化社会的文化培养,加强对老人的文化反哺和辅助,帮助老年人在思想信念上树立积极的老龄观,宣扬退休不是人生的休止而是新的征程开始的理念,树立终身发展的观念。同时,为使广大老年人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则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使老年人能参与社会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由此可见,文化养老,利在老人,功在社会,成在未来。

(二)文化养老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从养老的内容看,过去在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养老侧重于物质需要的满足,关注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居等基本生活的安排和保障。这些当然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些物质性的赡养,只是满足了人的基础性的要求,按照孟子的说法,只是解决了人的“小体”,即耳目鼻舌身等感官欲求,也就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谓的“低层次”的生物性需要。而文化养老则由物质性的赡养,提升到对人的精神需求的关切和回应。正如前面所揭示过的,文化养老注重满足老人心灵和情感的需求,这种需要是孟子所谓的“大体”,即“心”的要求,它常常是无形的,却是富含意义的,因而也是马斯洛需要理论中的一种“高级需要”,位于需要金字塔模型中的高端。

从实施的途径和方式来看,文化养老的出现,丰富了养老的形态,展现了养老实践的多样性。过去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养老多为“政策养老”或“ 待遇养老”和“亲情养老”。前者是一种程式化的、政策边界清晰、重政治意涵、且差异化显著的养老,因为不同所有制、不同社会结构中的老人,其养老待遇是有很大差别的。后者显然是基于血缘关系的养老,老人是自在的,也是放任的,固有亲情可依,衣食无忧,但往往也止于此,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少有变化的单一的而封闭的生活。文化养老超越了“政策养老”和“待遇养老”中的差异化对待,突出了个人兴趣和爱好,淡化了身份地位的不同,折射出一种从身份到契约的进步性和平等性。相对“亲情养老”而言,文化养老以知识的学习为老人提供了更为广泛了解社会的途径,以技能的培训与获得为老人参与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和可能,而文化产品的精神熏陶,既润泽了其心田,陶冶了其情趣,更丰富了其人生的意涵。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媒体多有报道农村老人自杀的悲剧,其间可能有亲情淡薄的问题,但老人精神空虚、对生命失去希望,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内在原因。而文化养老正可帮助这类老人理解生活,把握人生,坚定对生命的期望,滋生出一种“乐生”的信念。

三、文化养老是老人的福音

文化养老本质上是“有文化的养老”,是让老人更有尊严、更有体面、更有价值地生活,它是老人的福音。

(一)“积极老龄化”的有益尝试

“积极老龄化”观念最早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96 年作为工作目标提出,2002年由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讨论修订并写进《政治宣言》,正式成为应对21 世纪人口老龄化政策的一大诉求[2]。其要义是促进和保护包括发展权在内的老人的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为此,一方面要引导老人树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人生信念,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老年生活,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老人是社会宝贵的资源而不是负担的新老龄观。这一老龄观的核心是重新认知和评估老龄的意义和价值。人的一生,童年和老年阶段都比较特别,两者都主要处于需要和索取的阶段,都需要社会养育(护)。但在“积极老龄化”观看来,老人固需赡养,但人类的老龄阶段,因其长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则成为我们面对生活所亟需的宝贵资源。老年人在家庭、邻里以及各种社会生活中,依然成为我们可信赖的引导者和智慧的传授者,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文化养老以更高形态的精神需求的满足,促进并维护了老人的发展权和享受人生的权利,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其人权、尊严和自由;同时这种文化养老本身就包含了对老人的积极认知,即退休只是生活状态的一种改变,它并不妨碍人生的继续成长,更无碍于思想、智慧与社会的交流,相反,浓缩人生经验的老人,是社会可以凭借的珍贵资源。总之,文化养老投射出的是一种敬重、仰慕和赞赏的老龄观。

(二)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文化养老有助于有效改变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升华他们的生命质量。从一般社会现象上来看,退休后,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都有很多改变,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孤独等许多问题,生活半径越来越小,社交圈子越来越窄,活动距离也越来越短,会逐渐陷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老年人在健康、地位、收入、友情等方面,也遭到强烈挑战,面临着如何应对“老来空”和“情感饥渴”现实拷问。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有些老人确实整日无所事事,生活贫乏,精神空虚,或发呆度日,或打牌消磨,甚至有的陷入迷信和邪教。在此情形下,文化养老的丰富、生动和娱情怡性的趣味性,有益于老人摆脱枯燥单调的生活,温润情感,丰富人生;文化养老的社会参与性,则有利于打破孤独,扩大老人的交际圈,培养他们的友谊;文化养老的知识学习和灵魂陶冶,有助于培育活到老,学到老,进步到老的人生信念,树立一种“乐龄老人”的心态,促进老人认知社会,积极投入并服务社会,从而真正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从而提升和改善老人群体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价值。如太仓市开办了各种形式的老年大学,开设了英语、舞蹈、合唱、书法、绘画、钢琴、二胡、计算机等28个专业,全年有两万多名老人参加学习,其中有的老人都九十多岁了。通过学习,老人们焕发了青春,甚至还出现了百岁老人出诗集的佳话。学习不仅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展现了白发长者不知老之将至,生命不息,求索不已的精神,这其实也为社会输入了一种促人奋进的正能量。

傅立叶先生曾说过,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明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一个社会如何养老,也可以标示出这一社会的发展水准。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莫尼汉在其《家庭和国家》一书中所指出的:“一个民族的文明质量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其老人的态度和方法中得到反映。”当代中国方兴未艾的文化养老,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代中国的伟大改变和伟大进步[3]。

[1] 冯天喻.中华文化词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

[2] 张一谋,姚炳辉,卢明.“老有所为”政策发展及理论研究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92-95

[3] 张秀兰,徐月宾.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J].中国社会科学,2003(6):84-96

CulturalEndowmentANewRealmofOldAgeSecurity

HU Fa-gui

(Jiang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3, China)

With the coming of the aging society, old age security has become a prominent social problem, while the cultural endowment both provides a new path and presents a new connotation for the problem. In essence, cultural endowment is the progressing achievements of society civilization, but also a symbol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reached a new realm.

cultural endowment;society civilization;new realm

2014-12-06

胡发贵(1960-),男,安徽黄山人,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伦理学研究。

C913

A

1673-131X(2014)04-0006-04

李海霞)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文化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