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法国高校发展看 “昌九高校一体化”

2014-04-15甘筱青陈梦然王殿元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双核九江江西

甘筱青 陈梦然 王殿元

(九江学院一体双核发展研究中心 江西九江 332005)

江西高校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正如袁贵仁部长指出的那样:当今高等教育存在两大“不适应性”,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是高教界必须谋求破解的难题[1]。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战略部署中,积极研究“昌九高校一体化”的举措,对探索江西高校发展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 法国高等教育“联合大学”的概况与评析

法国高等教育体制由来已久的特殊性之一是综合大学﹑高等专业学院和科学研究机构“三足鼎立”,各成一体,互相隔离。虽然三者在教育课程质量和研究领域各有特长和成就,但由于较为分散、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系统之下,造成法国综合大学以及广义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国际上的“能见度”低,在世界著名高校排名中落后于美、英国家。

随着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的愈演愈烈,法国高等教育界开始出现危机意识,认识到法国现行高等教育和研究体制对参与国际竞争造成的限制和不利影响。因此,从希拉克当政末期开始,法国政府便关注这一问题,并竭力寻求改革方案。2006年4月18日,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部关于高等教育与研究的规划法律即《科研规划法》,决定创设“联合大学”(又称“高等教育与研究集群”)这一组织形式,使得法国的各类公立或私立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和综合大学可以在“联合大学”或“高教研究集群”的框架下合并业务,共享资源,透过具体项目,体现这一联合所能产生的动力效应。由此,一个崭新的概念“联合大学”应运而生。

法国 “联合大学 (Université confédérale)”或“高等教育与研究集群 (P les de recherche et d’enseignement supérieur,PRES)”以及于 2007 年 8月11日表决通过的《关于综合大学自由与责任的法律》(LRU)又称《大学自主法律》,是最近几年来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领域的重要的改革举措,也是法国近几年试图全面推行一种新组织形式,对未来法国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提升已经产生深刻的影响。

“联合大学”采用“科学合作公务机构(EPCS)”的法律形式,领导机构包括一个校务委员会﹑一个学术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一个联合体执行局。截至2011年1月初,法国已共有“联合大学”19所,总计联合了近60所综合大学和包括工程师学院﹑政治学院﹑商学院﹑国立综合理工学院﹑特殊院校和医疗中心在内的众多其它院校和机构。目前,所有已成立的“联合大学”的创始成员都选择在诸如研究﹑博士生教育课程以及国际发展等关键领域向“联合大学”进行权限委托或“让渡”。例如,在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方几乎毫无保留。因为这些领域往往最能显现出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也是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中留学生和跨国学者最为关注的部分。各创始成员“委托” “联合大学”负责对所有博士教育课程以及部分硕士课程进行程度不同的协调,直至以“联合大学”名义对由其中一所或数个成员学院或大学所提供的教育课程颁发文凭。对于选择“联合大学”教育课程的留学生来说,今后不仅在校学习期间能够享受更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而且在毕业后,还可受益于“联合大学”颁发的文凭的“升值”效应[2]。

简而言之,所谓“联合大学”或“高等教育与研究集群”,是同一区域的不同综合大学﹑高等专业学院﹑科学研究机构形成的一种联合体,是成员学校之间进行相互合作以及资源与活动互助分享的工具,从而更好地履行高等教育的公共服务使命。本质上,“联合大学”并非一种院校合并形式,而是成员院校之间的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学校可以将某些事权和某些资源进行互助共享,但并不排除或妨碍成员学校在教学﹑研究与服务方面保持“联合体”范围以外的现有及未来希望缔结的各种关系。这种运行机制,破解了高等教育体制障碍,保持了联合大学的个体单位的办学特色与个性,又促进了高等教育与研究工作的协同创新,实现共同发展,增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其本质都是区域高等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2 高校发展“一体化”的理论与内涵

当今世界,“一体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已经广泛而且深入,诸如区域经济一体化、公共交通一体化、产运销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双核城市一体化等现象层出不穷,其具体内涵和外延千差万别。究其实质,“一体化”概念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不相同、互不协调的事项,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将其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协同效力,以实现组织策划目标的一项措施[3]。

笔者提出“昌九高校发展一体化”,并赋予其特定含义,即指南昌地区高校和九江地区高校在自愿、平等基础上就办学主权、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让渡,谋求深度合作,实现协同创新发展。这类似于法国的“联合大学”或“高等教育与研究集群”。

美国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哈弗大学教授卡尔·多伊奇认为:交流主义即多元主义或沟通理论,是解释“地区一体化”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着重探讨不同社会或国家之间多重联系和交流对实现一体化的重要性,强调沟通和共同体意识的建立是实现一体化的基础[4]。交流主义表现了一体化研究由联邦主义和功能主义等早期的理论探索转向更具实证倾向的学说,并在大多数西欧国家的政策当中都有体现,对理解包括欧洲由“共同体”走向“一体化”在内的“地区一体化”现象方面具有积极的启发。

根据交流主义理论,“昌九高校发展一体化”意味着在南昌-九江区域范围内达成一种“共同体意识”,“并形成广泛而强有力的制度和惯例,这些制度和惯例足以长期保证其区域内的高校对‘协同创新发展’(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hange)的可靠期望”。这种“协同创新”,是一种围绕创新发展目标,多主体、多因素的深入融合、共同协作、相互补充与配合的创新行为,其主要形式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特点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因此,“昌九高校发展一体化”实际上是一个高校互动框架。

“昌九高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要义在于:对南昌高校来说,九江高校所拥有的区域资源和地缘优势,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积极的补充和推动;对九江高校而言,南昌高校所拥有的师资实力和综合优势对九江高校必定产生积极的引领和支撑。两地高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实现学生交流、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师资互用,合作攻关,促进两地高校更好发展。

为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造就一大批懂业务、有水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必须促进南昌-九江区域高校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理顺其相互协同发展的衔接机制,建构“立交桥”式的江西高等教育模式,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确立“昌九高校发展一体化”格局。通过省会城市重点高校扶持省地共建、市管为主的普通高校,实现南昌-九江区域高校群的协同发展,为江西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一条培养人才的有效通道,是“昌九发展一体化”的主要内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立足江西省情、推进江西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应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强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增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为江西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高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其实质就是高校间的全方位深化合作,这种合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泛泛而谈,更不是签两个协议就草草了事。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平台共享、资源共享等途径,有效实现相互合作、协同创新、互利互惠、科学发展、稳步提升的目标。

由于受高等教育整体布局不均的影响,江西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也明显滞后;作为赣北门户和经济文化重镇的九江市及其周边地区至今没有独立授权研究生教育,这显然不利于促进江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整体提高,直接影响江西高校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协调发展。如果昌九两地高校从联合开展新增专业硕士学位点申报切入、并实质性地推进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研究领域多元化、科研成果广泛化、产学研合作深入化的目的,有利于提升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应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3 “昌九高校发展一体化”的机遇与举措

2013年7月,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正式确立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的发展思路,作出了“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的战略布局,要求全省着力构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生动局面,打造支撑江西经济崛起的“双核”。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高校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思想库。“昌九一体化双核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聚集人才、融汇智力。成功打造引领江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强劲“双核”,需要南昌、九江两地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

南昌大学是江西省唯一的“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九江学院是赣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理当分别作为其所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两校率先提出“昌九高校发展一体化”理念,并于2013年10月12日就联合成立“昌九‘一体双核’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这一实际行动,是两校抓住机遇,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积极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加强全方位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有益探索。11月上旬,两校就深入推进高校发展一体化、联合申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洽谈。双方一致同意,在今年即将启动的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中,南昌大学联合九江学院一起申报,选聘部分九江学院教师作为南昌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并且在获批后可以在九江学院设立研究生培养点;在九江学院加强合作开设研究生班,充分利用其优质教育资源,锻炼师资队伍,为将来九江学院获批硕士单位授权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南昌大学-九江学院“昌九一体双核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响应省委省政府“昌九一体化双核发展”战略的率先之举,有利于促进南昌大学、九江学院两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与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实现两校科技平台、学科资源、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共享,推动两校的共同发展;有利于聚合两校优势资源,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利用,充分发挥高校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作用,为江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库与人才支持,提升江西整体发展水平,开创江西区域发展的新局面。当前,以南昌大学与九江学院的合作开始,逐步带动整个区域内高校发展一体化,更是“昌九高校发展一体化”的应有之义。

“昌九高校一体化”发展美好愿望的实现,还需依赖于科学的总体设置、正确的工作思路、明确的发展方向与可行的具体措施。

3.1 明确“昌九高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与任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昌九高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注重提升高校办学的内涵和质量,进一步注重服务经济社会,进一步增强高校体制机制的活力,更加注重教育的改革创新,推动南昌-九江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层次、速度的提升与规模、结构的优化,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

根据上述目标,课题组对“昌九一体双核发展”研究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形成了共识,确定两校合作开展“一体研究”的任务是“顶天立地”。顶天,即指研究项目和成果,为国家急需,江西紧缺;立地,即指项目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任务,要面向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为江西“昌九一体双核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2013年11月22日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在南昌大学-九江学院推进“昌九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南昌大学和九江学院在今后的合作中,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进一步加强兄弟院校关系,促进共同发展。”

3.2 确定昌九高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与方向

“昌九高校一体化发展”研究工作的思路是:两校成立领导小组,完成相关组织架构,各自充实“昌九一体双核发展研究中心”人员;更好地服务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昌九一体双核发展”的发展战略布局,牢牢抓住工作的时效性。采取两校轮流举行开放性论坛的形式,及时推出相关活动,形成对策建议,赢得社会影响和支持;以点带面,做大体量,在南昌大学、九江学院先行合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扩大范围,聚合力量,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为“昌九一体双核发展”服务。

3.3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引领与推手作用

江西省委省政府统筹布局的“昌九一体化”战略规划,对于引领南昌-九江城市建设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省政府、南昌市与九江市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建设还是管理,各级政府及其主管单位不仅要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给予法律保障,还要从管理及组织等方面进行协调。

3.4 创造条件,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

尽管江西高等教育的“量”已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就其人才培养的层次而言,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很大。目前江西的高等教育布局,高校主要集中在省会南昌,九江所在的赣北地区的教育资源亟待进一步开发。就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而言,采取南昌大学与九江学院联合、在九江设立新增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模式是可取的。由于专业硕士主要培养高层应用型专业人才,相比较学术型硕士,专业硕士更加侧重职业化背景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化应用能力培养,要求培养单位注重校企合作和实践锻炼。九江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3.5 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与利益均衡的补偿机制

无论南昌或九江区域的高校,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各高校可以更多地借鉴法国“联合大学”或“高等教育与研究集群”的经验,把“昌九高校发展一体化”作为学校之间进行相互合作以及资源与活动互助分享的工具,从而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因此,昌九地区高校在推动“昌九一体双核发展”进程中,除了倡导合作的诚意与互补、重点院校对普通院校的带动和帮助之外,还有必要考虑基于“双赢”的合作机制与利益均衡的补偿机制,从而促进两地高校深度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1]袁贵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R].北京:教育部,2010.

[2]汪少卿.全球化时代的法国大学改革 [J].教育,2012,31(17):62.

[3]王治卿主编.集约型一体化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98.

[4]房乐宪.地区一体化理论的交流主义视角 [J].国际论坛,2002,15(3):46.

猜你喜欢

双核九江江西
江西银行
全球金融“F20”在此召开!横沥进入“双核”时代
九江学院建筑设计作品选登
长干曲四首(其二)
我爱江西奶奶
鹭鸟如诗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新型夹心双核配和物[Zn2(ABTC)(phen)2(H2O)6·2H2O]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永远跟党走
三螺旋N-N桥连的双核Co(Ⅲ)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