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现象探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4-04-15张喜丰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式母语汉语

张喜丰

(吉林建筑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长春 130118)

随着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发展,英语已成为我国学生必修的课程.由于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与汉语在语言规则、词的形态、句法等语言构成方面的差异,加之二语习得者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导致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说出或写出有悖于英语语言规则的英语,这些英语通常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特色,被英语国家的人称为Chinglish,即“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一种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现象[1].己故我国研究英语惯用法权威、复旦大学教授葛传槼先生给中式英语下了较准确的定义:“在语法和用词方面基本上不能算错而意思也还明白,可是明显地从汉浯思维产生而英语民族人们并不这么说的那种英语.”方梦之教授在《译学辞典》中将“中式英语”定义为:“口头或书面表达的不地道的英语.中式英语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英语的规律和习掼,说者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及词汇的选择和搭配都是中国式的,它是死译、硬译、字对字翻译的结果[2].中式英语出于受过一定英语教育的人之口.以翻译的角度看,中式英语是不规范的,有时晦涩难懂,甚至容易产生误解”.

1 研究背景

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3].李文中(1993)曾指出“中国英语是指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4].至于中式英语,则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5].可以说,中式英语是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正确的英语,是标准英语的补充.而中式英语由于不规范或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而不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国外的语言学者为中式英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例如Zob(1980)认为当语言习得装置不能规定出具体的第二语言的句法规则时,学习者在犹豫不定时总是求助于母语;Krashen(1985)是提倡语言应自然习得,但他也承认母语迁移的存在.他建议如果第二语言的输入量有限的话,迁移容易发生.语言研究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事实,但迁移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式;Ellis(1990)曾论述说大多数中介语研究者把中介语看作一个逐渐积累和逐渐完善的再创造的连续体,并把中介语当成认知学习过程来审视.国内的学者以国外学者的理论为基石,纷纷从各个角度对中式英语进行了研究,其中受到大多数学者广泛认可的是从语言迁移的角度对中式英语进行立论研究.李翠霞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中主要通过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几个层面上的对比分析论述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负迁移,并提出了克服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的对策;刘欣娟从语言负迁移的角度研究了中式英语;魏红华探讨了语言迁移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此外,杨晨、弥晓华、赵增虎等研究了语言负迁移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2 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现象解读

词汇方面出现的中式英语,是指在造英文句子时,总以汉语为依据,先构思汉语句子的说法,再把汉语句子对译成英语,如翻译句子“他们昨天晚上玩得很好.”大多数学生译成“They played happily last night.”这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play”一词可以用来指玩的范畴包括弹琴、打球等,而这里的“玩”主要指度过的时光让人觉得开心,所以建议译为“have a good time”.总体来说,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可以分为赘言、生搬硬套和语序颠倒三类.

2.1 赘言

赘言就是指语意上的重复,用词过多或者同义词,近义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这种情况在汉语的表达中并不让人觉得是冗赘,但是在英语的表达中是不符合逻辑的[3].这种带有中式表达的英语便成了中式英语的标志.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和作文中,这种赘言的句子非常常见.如,“我们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这样翻译这个句子:“We found a sol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by ourselves”.很显然,在这个句子里,“solve”和“solution”属于语义上的重复,因此,这种中式英语出现的根源就是赘言.这句话建议翻译成“We fou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by ourselves”.

2.2 生搬硬套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翻译和写作的过程中由于用词不当,生搬硬套导致了很多中式英语的产生.这是因为学生在翻译和写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汉语思维理解过程.汉语思维过程多了个在脑中出现汉语对应词汇的环节,学生误以为英汉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对等关系,这是产生生搬硬套的中式英语的根源.如:“receive the telephone”,应为“anwer the telephone”;“big snow”应为“heavy snow”,“open a check”应为“write out a check”等.此外,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一个例子也非常典型:“Her smiling face was stored in my brain.”此处,brain应该改为memory.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生搬硬套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完全依赖汉语理解过程而释义,不顾词性内涵、前后搭配等而张冠李戴.为了避免或者减少这种中式英语的出现,老师可以建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英英对照的词典,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单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以及区分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明白汉语和英语词汇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生搬硬套是不对的.

2.3 语序颠倒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英文表达时经常会忽略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上的差异.事实上,英汉两种语言的语序不但有差异,有些词语的表达顺序甚至还完全相反.而对英汉语序的忽略便会产生中式英语.如:“forth and back”应为“back and forth”;“old and young”应为“young and old”;“field and track”应为“track and field”.

3 中式英语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避免汉英词汇对照的中式拼凑造句方法.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惯用方法是:机械地背诵对应简单汉语解释的英文单词,对于词句的用法和深层含义并不深究.结果学生常以中文语序将英文单词原样替换叠加在一起,拼凑出带有汉语结构特点的英文形式的句子.这种速成的对照式拼凑学习法会导致学习者因为对语音、词汇、语义、句法规则的掌握不熟练,将汉语的语义或用法直接套入英语中,这必将违背英文的用词、行文、造句规则,也使中式英语不可避免地出现;

(2)对比语言差异. 在英语学习中要系统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系统的对照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语言思维系统,消除语言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干扰;

(3)提供语言培训机会. 应多给学生提供赴英语国家参与语言强化训练的机会,尽可能增加学生口语和听力方面的外教课程.通过观察,经常参与语言强化训练和多上外教课程的学生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较少,反之则较多;

(4)加强学生的语篇训练. 加强学生的语篇训练,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典型语篇材料的阅读练习.从英语语篇的阅读和分析中,英语学习者可以更加有效地发现英语民族认可的语言习惯、感情色彩,及思维习惯,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语感,从而避免母语对英语习得的负面影响;

(5)培养英语思维. 着力培养学生独立英语语言思维.每种语言都具有其独特的思维体系,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表现形式存在差异而已.我们要从原有的语言思维体系中得到启示,着力培养自身的英语语言思维习惯,学会用英语来学习和思考.同时,英语教学中要经常激发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适当增加言语习得的互动和实践环节,这样会促进学生形成独立的英语语言思维体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式英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形成的一种“中介语”.它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一种语言僵化现象,其在英语的交际中广泛存在,但不具有代表性,可通过及时纠正和自我纠正而避免.近年来,由于人们普遍缺乏跨文化学习的经历和独立的英语语言思维,以及英语教学和习得过程中片面强调语言规则的学习,而缺乏对西方文化和语言思维的养成教育,导致中式英语普遍存在于我国广大英语学习者当中.中式英语的出现是语言融合的必然结果,我们只能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加以避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认清“中式英语”产生的根源,引导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注意区别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的差别,自觉遵守两种语言各自的语言体系,以英语思维方式学习英语,最终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最大限度地消除“中式英语”,这对提高英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1]Pinkham,J.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eh Press,1998:5 - 9.

[2]Sehuman J.Research on 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1986(56):8-10.

[3]戴伟栋,束定芳.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外国语,1994(5):1-2.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5]杨 梅.文化迁移与汉语式英语[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2):170-172.

猜你喜欢

中式母语汉语
学汉语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母语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