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管理》课程建设研究*
2014-04-15丁晓欣
宿 辉 丁晓欣
(吉林建筑大学管理学院,长春 130118)
在吉林建筑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主干课之一,也是学生形成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课程.《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群自2008年被评审为吉林省优秀课程以来,课题组围绕课程体系优化、规划教材编写、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本文在介绍课程基本建设过程的基础上,指出课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下一阶段准备开展的工作.
1 课程建设的基本状况
《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群于2008年经评审被确定为吉林省优秀课程,2009年被确定为吉林省精品课程.本课程理论课开在第六学期,课程设计开在第七学期,其前导课程主要有工程建设法规、建筑施工技术、建设工程造价和实务等.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毕业设计等培养环节,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合同策划和管理的基本思路、理论和方法,具备编制全套工程合同文件和进行实际工程合同策划和管理能力.本课程总体目标主要是通过工程合同管理、招标投标与合同模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来实现的.
通过对工程合同管理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了工程合同和招标投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所涉主要合同,包括工程监理合同、勘察设计合同、施工合同、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及采购合同及其示范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国际工程标准合同条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程序、方法和手段;掌握工程合同索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手段,工程合同体系;了解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主要问题的基本能力;对工程中合同管理策划、风险管理、合同争议处理等深层次的知识做专题的学习和掌握,并切实具备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合同管理的能力.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模拟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目的是通过对工程中招投标过程的实战模拟,使学生掌握招投标的程序、标书的编制要求和编制方法、评标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合同文件形成的过程,亦可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如何同实践工作相结合.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1].
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包括三大类的题目,分别是项目管理类、房地产类和投资与造价类.工程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类学生的重要完成内容,如标书的编写、投标文件编写、合同管理策划等.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作出总结,提高其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
2 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果
本课程被评审为吉林省优秀课及精品课程以来,课题组成员针对我校培养应用实践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从教学模式、教材编写,考试改革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工作.
2.1 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探索
2011年,结合我校修订培养方案的契机,我们对《工程合同管理》课程进行了教学的开放性探讨.讲课成分为《工程合同管理A》和《工程合同管理B》两个模块,《工程合同管理A》主要面向专业学生,开设40学时课程;《工程合同管理B》则纳入公选课体系,面向全校同学开放,开设20学时课程.这样的安排使我校具有土木工程背景相关专业的同学都可以接受包括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和施工索赔等方面的初步训练,对于提高未来专业工程师的合同管理能力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同时,在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合同管理课程教学环节上,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培养.对于非法定问题不设定标准答案,而是将案例背景及纠纷处理置于不同的合约管理主体上,即同一案例中承包人、监理人和发包人各自的处理原则和合同依据.这样能够使学生认真体会合同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艺术性,以及不同项目参与主体基于价值需要和利益考量的合同决策心态.
2.2 反应最新立法成果的教材编写
近年来,与工程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文件陆续出台,为本课程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法律层面,2011年,全国人大对《建筑法》进行了修订;从行政法规层面,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从标准文件层面,2007年,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及相关附件;2013年4月,住建部联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新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因此,现有教材已无法满足合同管理教学的客观需要,不能反映合同管理学科的最新成果.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拟编写《工程合同管理》规划教材,现阶段已完成了初稿编写,能按时完成该教材的出版工作.同时,课题组教师参与了新版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编制工作,出版了《2013版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条文注释与应用指南》一书,可作为学生学习和理解新版施工合同的辅助用书.
2.3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考试改革
《工程合同管理》作为工程管理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各高校的考核方式基本以考试为主.而且考试内容偏向于合同管理理论或合同条款内容的考核,缺乏对于学学生处理工程合同争端能力的考察.因此课题组在进行考试改革的过程中,探索增加实践性案例的考核比重,注重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参与案例分析的主动性和准确性,并量化在其成绩评定中.
3 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虽然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于“培养具有较高合同管理水平的项目经理”这一现实目标,我们认为仍然存在差距并面临一些实际困难.
3.1 缺少适宜案例教学的小班环境
随着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学习《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学生数量基本稳定在180人左右.较多的学生人数与教师资源存在的矛盾日益凸显,班级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加之现在普遍的学分选课制度,坐在同一教室学习的学生有时彼此不熟悉,这样在课堂案例讨论时,一是各组人数太多,个人的意见无法充分表达,有的学生干脆冷眼旁观;二是各组代表陈述意见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学生原本被激发的热情极易为冗长的过程所抹杀,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有学生认为老师用案例是偷懒的表现,从而对案例教学产生抵触心理[2].
3.2 需进一步整合课程群各子课程的教学内容
为增加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小班教学和案例讨论提供相对充足的时间,需要对课程群内部各子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明确授课教师相关重合知识点的授课深度和边界,确保既不缺漏也不简单重复.重点需要整合的课程资源包括合同法律基础相关知识在《工程合同法律基础》和《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中的关系;招标投标律制度在《工程合同法律基础》和《建设工程招投标》课程中的分工问题[3];国际工程合同标准文件在《工程合同管理》和《国际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中的授课深度问题等.
4 结论
本课程组将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和完善改革成果,尽量做到教学特色突出、教学效果突出,教学成果突出、教学方法改革结果突出.使学生真正能够在学习中学到方法、培养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应用专业基础理论解决设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的改革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以促进设计教学的实用性,力争将本课程群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具体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加大科研和教研投入,通过科研提升教师水平、通过教研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未来五年内争取一项优秀教材和教学成果将奖;
(2)积极开展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增加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邀请资深项目经理和合约管理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同时输送青年教师到大型建筑企业,协助解决合同管理方面的现实困难;
(3)完善多媒体教学、加强校园网络相关建设.争取建设更加开放的公共课平台,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增加学生学习课程的便捷性.
(4)加大经费购入专业书籍和多媒体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尤其注意收集国外院校或学会组织的成熟资料,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1]刘 敏.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J].创新教育,2012(2):66.
[2]王 蔓.《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思考[J].湘潮,2010(12):110-111.
[3]张明媛,高 颖,袁永博.工程管理上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及相关性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