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建筑类高校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4-04-15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土力学实践性建筑

常 虹

(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长春 130118)

地基基础课程是建筑类高校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它应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基础设计基本原理和施工特点,解决与建筑物地基基础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课程内容包括土力学的相关知识及基础工程设计和地基处理等3部分内容,涉及工程地质、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结构、高等数学及建筑施工等多门课程,对于建筑类院校,地基基础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后续课程如边坡工程、高层建筑施工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地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需要结合专业特点认真思考.本文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本,探讨地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1 优化教学内容,接轨注册考试制度

1.1 精简内容避免重复

建筑类院校与土木相关的专业在二年级时会开设一门工程地质课程,在该门课程中,土的物质组成及土的结构和构造、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土的分类分级、原位测试等内容均已涉及,因此在讲授地基基础课程过程中就没有必要重复讲授.

1.2 更新内容接轨注册工程师考试制度

及时更新教材中内容陈旧、甚至与新规范不相匹配的、不能反映新技术的内容.如2012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了更新,而教材中相关内容还没来得及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新规范讲解,同时注意授课内容应与土木行业的注册工程师考试制度相结合.目前,建筑领域根据专业不同对应不同的注册资格考试,例如注册岩土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师等.这些资格证的考取都会涉及一些相关专业课,如土力学、工程地质、地基基础等课程,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授课,为学生将来尽快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输出地”,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土建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地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是进行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的理论依据,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古往今来,各类建筑在地基基础方面出现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如典型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加拿大的谷仓地基滑动、我国苏州的虎丘塔及上海的工业展览馆等.由于地基基础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建筑物竣工后难以检查,在多年的服役过程中出现缺陷也难以发现,一旦被发现,将无法挽救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还要多接触工程实际积累丰富的工程经验,掌握更多有关地基基础方面的资料,包括质量事故并分析原因、目前工程上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国内外有关地基处理、基础设计及基坑支护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等,结合具体案例讲授理论课,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充分认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目前,高校教师队伍逐步趋于高学历、年轻化,他们普遍具有理论功底扎实但工程实践经验欠缺的特点.因此,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打造一支水平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学校应建立相应激励制度,为教师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选派青年教师到设计或者施工现场,真正参与现场管理并为设计施工单位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3 增加实验学时,优化课程考核机制

3.1 增加实验学时

针对地基基础实践性强的这一特点,建议在土力学部分内容中应穿插至少6学时的实验.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液塑限测定试验、侧限压缩试验、抗剪强度指标测定试验等,学生做实验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加深和巩固,每个实验考虑安排至少2学时,共计6学时.其中,测定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限于实验室条件可考虑直剪试验,这三次试验是分别独立地穿插在相应课程内容结束后进行,有条件的也可考虑实验单独设课,这样这三次实验贯穿在一起做,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出现知识的不连贯性,同时将实验课的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

3.2 改革课程考核机制

改革传统的地基基础课程考核机制,以往的地基基础课程考核都是期末理论试卷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建议改变课程的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占20%,实验课的成绩占10%,期末理论考核占70%,鉴于该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中需要记忆的理论公式多,同时涉及多种相关的技术规范资料,建议期末理论部分的考核采取开卷形式进行,学生可携带相关教材、笔记及技术规范等资料进入考场,考试过程中可自由查阅资料,但不允许相互交流,这种考核方式可扭转那些平时不学习,考试前凭侥幸突击或投机取巧等方式蒙混过关的学生的不良的学习态度,切实起到鼓励那些态度端正、刻苦认真的同学取得好成绩.

4 引入工程案例,采取启发式教学

由于地基基础课的实践性很强,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引入工程案例[1],改革传统课程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采取案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抓住“问题—原因—措施”这一主线,针对工程实际中出现的具体案例,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的措施,把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地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土的渗流时,针对工程中经常出现的管涌问题,分析其原因是由水在土孔隙中流动引起的,解决方法可以采取在下游边坡处设置反滤层,防止细小颗粒被渗流水带走;在讲授土坡稳定性时,引入发生在我国的典型的滑坡案例,如湖北宜昌新滩滑坡、山西吉县山体滑坡、重庆云阳滑坡等,紧扣土坡稳定这一知识点,分析发生典型滑坡的原因,如何保持土坡的稳定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土坡稳定性这一章节的重要作用,意识到掌握好地基基础这门课程在国民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增加学生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 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地基基础这门课是利用土力学相关知识进行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的,由于建筑物的地基土情况千差万别,上部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所采取的基础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出现的地基基础方面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建筑类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鉴于地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强这一特点,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合目前地基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研究[2],创新性实验项目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营造校园内的创新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很好地将所学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可以遵循个性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的爱好和兴趣进行申报,这样既可以弥补高等教育的工程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弱点,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尽快适应新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6 质量跟踪调查,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针对不同专业对在校大学生及从事不同行业的往届毕业生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地基基础课程从开课时间、内容安排、授课方法、授课教师、实践环节安排、创新能力培养、成绩考核及有待改进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找出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逐步推进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7 结语

面对国家提出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地基基础课程作为地方建筑类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有着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地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对该课程全面改革,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现代工程需求的高素质建筑类应用型人才.

[1]郑国勇,赵春彦.研究型高校土力学教学实践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6-117.

[2]缪林昌,经 绯.大土木工程类土力学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增刊:255-257.

猜你喜欢

土力学实践性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垃圾土力学特性及其路基填筑应用研究
土力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土力学中土的密度和重度概念的分析与讨论
建筑的“芯”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