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泉吟社的重新排名论王士祯的诗评意义
2014-04-15邹艳
邹艳
(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 南昌 330031)
从月泉吟社的重新排名论王士祯的诗评意义
邹艳
(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 南昌 330031)
月泉吟社是规模最大,诗作最丰富的南宋遗民诗社,对月泉吟社竞赛诗作进行重新排名,是王士祯最重要的评诗活动。由于王士祯本人并未明说缘由,重新排名之举引起后人诸多的猜测。王士祯重新排名的原因既有家世的影响,也受"神韵说"诗学观的影响,还缘于王士祯本人对月泉吟社"去时文气习"革新理念的认可。对月泉吟社重新排名体现了王士祯强烈的领袖意识和革新思想,也暗合了他选诗实践的精神,具有一定的诗史意义。
王士祯;月泉吟社
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前义乌令吴渭举行了一次大型征诗比赛。吴渭延请方凤、谢翱评其甲乙,甄选出优胜者,揭榜、奖赏、编集、付梓,此次征诗比赛的竞赛诗集名曰《月泉吟社诗》。但是方、谢的遴选评次结果备受争议,明李东阳、清王士祯、四库馆臣甚至今人杨镰先生等均有探讨。在月泉吟社备受关注的排名中,王士祯对吟社重新排名的反响最大。然而,个中缘由王士祯未作详细说明,只称“戏为之”。笔者认为王士祯是清代诗坛的领袖,提出了著名的神韵说,对吟社进行重新排名并非游戏之举。本文通过梳理月泉吟社的重新排名来考察王士祯的评诗实践及其意义。
一、王士祯对《月泉吟社诗》的重新排名及其影响
月泉吟社征诗结束之时,方凤、谢翱在近两千卷作品中选出前六十人,依次排名。然而自明代始,比赛排名不断为后人品评,成为一桩跨越千年的公案。
明代李东阳率先对方凤等的评选排名进行了评论:“元季国初东南人士,重诗社,每一有力者为主聘诗人为考官,隔岁封题于诸郡之能诗者,期以明春集卷,私试开榜,次名仍刻其优者,略如科举之法,今世所传,惟浦江吴氏月泉吟社取罗公福为首,其所刻诗以和平温厚为主,无甚警拔,而卷中亦无能过之者云云,则凤等所定,东阳固以为允矣。”[1](P152)在李东阳看来,《月泉吟社诗》诗歌“和平温厚”,风格类似,并无多少个性,所以他本人认为方凤等的评定公允。
清代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选《月泉吟社诗》诗集中九人的作品,并只录佳句不选全篇:
李西涯以未见此集为嫌,闽中徐兴公家有藏本,录其佳句。如:“屋角枯藤粘树活,田头野水入溪浑。”“青林伐鼓村村社,绿水平畴处处秧。”“土脉正融催觳觫,林阴微合听钩辀。”“田乌飞逐耕烟犊,桑扈鸣随唤雨鸠。”“草青随意牛羊卧,门静无人燕雀多。”“麦垄风微牛睡穏,芹塘泥滑燕归忙。”“小雨杏花村问酒,澹烟杨柳巷巾车。”“榆荚雨酣新水滑,楝花风软薄寒收。”“山歌聒耳乌盐角,村酒柔情玉练槌”。此六十人中警句也。[2]
吴景旭虽然未对方凤等的排名进行直接评论,但是只选警句的做法也间接表达了吴氏的优
劣判断,在所选作品中,既无方凤所定第一名,也无王士祯所定第一名。吴景旭对《月泉吟社诗》诗作评价不高,但对诗社采用征诗比赛和论诗评诗的形式倒是充分肯定,“余观其韵事雅规,标胜来今。而评论诗题,尤入神解。凡作杂兴者,皆须领悟此旨也。”[2](P975)
对月泉吟社排名给予高度关注的是清初“一代文宗”王士祯,他对《月泉吟社诗》进行了重新排名。王士祯《池北偶谈》称月泉吟社诗作“清新尖刻,別自一家”,“而怪所品高下未当”[3](P461),因而将排名进行调整,如移原第六名子进第一名,原第十三名魏子大为第二,原第九名全泉翁为第三,原第五名山南隐逸为第四,原第十五名躡云为第五,原第四名仙村人为第六,原第十一名方赏为第七,原第三名高宇为第八,原第四十二名俞自德为第九,原第二十五名槐窗居士为第十,原第四十三名东湖散人为第十一,原第三十七名徐端甫为第十二,原第四十四名仇近村为第十三,原第三十一名陈希邰为第十四,原第五十三名子直为第十五,原第二名司马澄翁为第十六,原第四十五名陈纬孙为第十七,原第五十一名闻人仲伯为第十八,原第五十九名君瑞为第十九,原第十七名田起东为第二十,原第一名罗公福为第二十一。王士祯对《月泉吟社诗》的排名做了较大调整,改变了其中二十一人的名次,将原第一名移至第二十一名,原第六名改为第一名。
由于王士祯仅称“戏为易次第”,并未说明其缘由,故后人无尽揣测。《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士祯与方、谢诸公排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诸诗风格相近,无大优劣,士祯所移,与凤等所定,均各随一时之兴,未见此之必是彼之必非也”。四库馆臣虽对王士祯的评判没有做具体评点,但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四库馆臣对罗公福诗歌高度评价:“今观所作,大抵清切流丽自抒性灵,无宋末江湖诸人纤琐粗犷之习。虽上不及尤杨范陆,下不及范揭虞杨,而置于诸人之间,亦未遽为白茅之藉,则当时首屈一指亦有由矣。”“首屈一指”表明四库馆臣认为在月泉吟社的诗人中罗公福的成就最高,这个评价从侧面表达了四库馆臣态度,他们赞成方凤诸公将罗列为第一名的做法,而不赞同王士祯重新排名。
今人对王士祯重新排名也多有阐述。王次澄先生赞同王士祯,他在《元初遗民诗人的桃花源——月泉吟社及其诗》[4]文中认为子进诗清幽淡雅,更富情趣、风韵,故子进似略胜罗公福一筹。赞同王士祯重新排名的还有杨镰先生,他的《元诗史》甚至认为:“……他的眼力的确高出谢翱等人一筹。”浦江张文德先生撰《月泉吟社与遗民气节》[5]文则表示反对:“王士祯《池北偶谈》月泉吟社条,大做排名比较工夫,为古人重新甄定优劣,这样在后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渔洋先生却津津乐道。”
综上所述,月泉吟社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征诗比赛,结束之时便对应征诗作进行了排名,后人对方、谢的遴选排名结果争议不断。基本同意方凤、谢翱诸公的排名方案的人有明代李东阳、清初四库馆臣、今人张文德,而清初王士祯、今人杨镰、王次澄则持相反意见。除李东阳外,大家讨论的焦点均为王士祯的重新排名是否恰当。可见,在这场争论中,王士祯对月泉吟社的重新排名是这桩公案的核心。
二、王士祯对月泉吟社重新排名的原因
王士祯对方凤、谢翱等的评定极为不满意,“窃谓皋羽所品高下,未尽当意,因戏为易置次第如左。”(《池北偶谈》)王士祯究竟为何要对《月泉吟社诗》进行重新排名?作为“神韵说”诗学理论的提出者,王士祯对月泉吟社的重新排名不可能仅仅因“时代不同”那么简单,也并非“毫无意义”的事。“常遍和之”之举更可知王士祯对《月泉吟社诗》有不同寻常的感情。王士祯重新排名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是遗民的情结。受家世的影响,王士祯对明清易代报以复杂的心态。王士祯生于清初,本人不是遗民,但由于祖辈在明代身为仕宦者多,家族对前明有深厚的感情。王士祯的祖父王象晋受明代皇恩不浅,作为万历甲辰进士、浙江佑布政使、刑部尚书,王象晋对皇恩感怀不尽,明亡之后选择隐居不仕,以“明农隐士”终结人生。王士祯的伯父王与胤一家表现得更加忠烈,明亡之际举家殉节。王士祯对前明有特殊感情除了受家族变故影响外,所受的家族教育也是重要因素。王氏家族在对后世子孙的教育上以纲常道义教导子弟,“所存者
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以“道义”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可见王士祯家族是个正统的奉儒家庭。王士祯的遗民心态同样体现在他的诗作中,《秋柳·自序》写道:“昔江南王子,感落叶以兴悲、金城司马,攀长条而陨涕。仆本恨人,性多感慨。”表达了深沉哀婉、幽约缠绵的情思。《秋柳》组诗借柳起兴,抒写繁华消歇、昔盛今衰的巨大哀痛,并致以深切的怀念与感慨,借隋炀帝命人在隋堤琅琊上种植的杨柳感叹世事变迁,“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王士祯采用欲言又止、扑朔迷离,一鳞一爪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寄情杨柳,同《小雅》之仆夫;致托悲秋,望湘皋之远渚”(《秋柳·自序》)。《秋柳》诗隐含了亡国之恨,山河易代之悲,李兆元《渔洋山人秋柳旧笺》甚至明确指出“此先生吊明亡之作”(《清诗纪事》)。王士祯在友朋交往中也流露出遗民的情结。任扬州推官期间,他广交遗民。正是出于遗民本能的认同,王士祯对《月泉吟社诗》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一见到《月泉吟社诗》遂“常遍和之”。
第二是“神韵说”的诗学观。王士祯的诗歌冲淡闲远,他本人论诗也强调含蓄不尽﹑言外之意和无迹可求。以“神韵”说评判原第一名和原第六名的诗歌,王士祯认为后者高于前者。试以月泉吟社征诗比赛中原第一名和原第六名的诗作做详尽比较: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
一犁好雨秧初种,几道寒泉药旋浇。
放犊晓登云外垄,听莺时立柳边桥。
池塘见说生新草,已许吟魂入梦招。
(《月泉吟社诗》第一名罗公福)[6]
农圃谁言与世违,韶华正恐属柴扉。
天机花外闻幽哢,野色牛边晚落晖。
膏雨平分秧水白,光风小聚药苗肥。
行歌隐隐前村暖,忽省深山有蕨薇。
(《月泉吟社诗》第六名子进)[6]
罗公福的诗与子进的诗在主旨上一致,都是要表达诗人归隐之情,但情感抒写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首先罗诗直抒胸臆起笔,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抒情,直白大胆,方凤评为“直露”。子进诗虽也抒写不违世情的愿望,但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来写,特别是采用先诘问后论断,在语气上产生了缓冲,不显“直露”,所以方凤诸公评子进诗“起有顿挫,佳许之。”其次,诗歌中间两联在情与景的安排及造境方面也不同,罗诗颔联以较客观的笔法再现物境,颈联以“放”、“登”、“听”、“立”等动词创造动态效果,再一次强调了主体。子进诗与罗公福诗不同,先写有我之境,然后再做超脱,对物象做客观描摹,淡化了主体。另外,结语尽管都用典故,但是所选典故不同。罗诗化用谢灵运诗句,子进诗直接用节义之士伯夷、叔齐的典故。谢灵运虽然是著名的山水诗,但他的贵族生活方式和任性妄为的行为却过于张扬,而伯夷叔齐是隐者与气节的象征。相比之下,子进诗用典更贴切,更敦厚,也能为全诗展开新情境,达到“言尽而意未尽”,“末意尤永”的效果。如上所析,在含蓄、温厚方面,子进诗较罗诗的确更胜一筹。
罗公福与子进诗风之不同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子进是月泉吟社成员中以古人风节自期之人。据宋濂《故宋迪功郎庆元府学教授魏府君墓志铭》,子进即魏新之在元兵至鄞时从容面对,宋亡便回故乡,负薪而炊,扣角而歌,自得其乐,过着清贫自乐的日子。至元年间,子进又坚辞县尉的举荐,风节凛然,深受人们敬仰。子进其人颇具高洁不群的气节,其诗也淡泊雅致,所以王士祯将其列为第一。而罗公福多做遗民诗作,作品充满了哀怨凄楚。王士祯推崇神韵,注重诗歌含蓄蕴藉,故而对罗公福抒写遗民心绪的诗作持保留态度。正是原第六名子进之作比原第一名罗公福之作写得更含蓄,罗诗有过于显露之嫌,子进诗更耐人回味,故王士祯将子诗列位第一名。
王士祯从情感上认同遗民,因而对《月泉吟社诗》有特殊的感情,对诗集前六十名诗作“常遍和之”,从中寄托心中的块垒。然而王士祯奉崇含蓄风格,主张神韵说,认为《月泉吟社诗》诗风“尖刻”。正是这种既爱之又非之的态度,促使王士祯对《月泉吟社诗》进行重新排名。
三、王士祯评诗意义之管见
对月泉吟社进行重新排名是王士祯最为重要的评诗实践之一,目前学界已经注重王士祯选诗的学术价值,但对其评诗实践所体现出的诗学意义却少有问津。笔者认为,选诗和评诗都是王士祯重要的诗学活动,对月泉吟社的重新排名体现了王士祯树立一种诗学理想[7](P2)的领袖意识和革新
思想,对引领清初诗坛发展有重要意义。
王士祯诗坛领袖地位的形成固然离不开仕途的腾达,更得力于他鲜明的革新意识。在创作方面,王士祯以独特的作品独领风骚。早年在济南大明湖创作的《秋柳》组诗为他赢来了“和者千余家,至今流传海内”的影响力。扬州推官任期内的红桥修禊及《冶春绝句》一时形成“唱和者甚众”,“江楼齐唱冶春词”的繁荣盛况。王士祯不仅以创作来实践他的诗学理念,还通过选编诗集来宣扬自己的诗学理想,如《神韵集》、《十种唐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这些诗集都选唐诗。《十种唐诗选》以汲古阁本《唐人选唐诗》为底本进行编删,《唐贤三昧集》是晚年编选的盛唐诗人诗歌选集,《古诗选》也选取了部分唐代诗人,《神韵集》是早年选的唐诗选本,可见王士祯对唐诗风韵极为推崇,尤其重视《唐人选唐诗》。唐人选唐诗有十种,《河岳英灵集》选“声律风骨兼备”的诗歌,反映了盛唐气象,《极玄集》则重大历史风,反映安史之乱后中唐诗歌的发展面貌,每个选本都反映了选者的审美眼光和诗歌评论观,也体现不同阶段的发展面貌。王士祯多选唐诗,既是对神韵诗学理念的宣扬,也继承了唐人选唐诗紧扣时代特色的选诗传统,对探索和引领清初诗歌发展有积极意义。
月泉吟社征诗解题(《春日田园题意》)着意指出诗坛“时文气习未除”,要“有别于当下文风”。有宋一代,科举程式已经深入举子的骨髓,尤其到南宋末年,整个社会对时文的追逐已经严重损害了诗歌的发展。吴渭诸公有感于此,所以特意强调“去时文气习”。月泉吟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征诗,如果按照省题诗的作法,诗人往往会在《春日田园杂兴》题目上下功夫,去“体贴”杂兴二字。方凤诸公在《诗评》和评诗中强调“杂兴”,不要体贴“杂兴”。科考强调的是程式,月泉吟社征诗则要求“题趣”和“杂兴”,欲以征诗比赛实现诗坛革新的愿望。从这个意义讲,月泉吟社树盟的意义不仅表达亡国之后遗民的心绪,而且给元初颓败的诗坛注入新鲜气息。月泉吟社征诗在宋元诗歌发展的长河中,虽然只是小小浪花,却是南宋遗民以群体的力量为宋元之际诗歌发展进行的一次有效探索。
王士祯选诗评诗与月泉吟社征诗比赛以达到诗歌革新的目的是一致的。诗至唐代,无体不备,亦无派不有,选唐诗者无异于“求材于山海”,材料之丰富“随求皆给”,因此选何种诗必受到选家学识﹑审美眼光和评诗理念的影响。清初诗坛同样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诗坛学宋陷于困境。“平心而论,当我朝开国之初,人皆厌明代王、李之肤廓,钟、谭之纤仄,于是谈诗者兢尚宋、元。而宋诗质直,流为有韵之语录;元诗缛艳,流为对句之小词。”[8]在这样的诗坛风会之下,渔洋承担起扶正匡弊的重任,高扬唐诗“神韵”的魅力,重新以唐诗为典范,为清诗的发展寻求新方向。
综上所述,《月泉吟社诗》的排名次序,从元初方凤、谢翱的遴选排名之始就备受关注。通过对月泉吟社重新排名的梳理和深层探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王士祯的诗学主张。王士祯对月泉吟社进行重新排名,既有家世的原因,也受他的诗学观影响。王士祯对唐诗的偏爱影响他选诗,也影响他评诗。王士祯不仅创作具有神韵的诗,选编诗集,而且还积极评诗,这些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都与他诗坛“一代宗主”的领袖身份和革新意识有密切关系,对清初诗坛发展有重要意义。
[1][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校释[M].李庆方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卷六十五·壬集四)[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王次澄.元初遗民诗人的桃花源——月泉吟社及其诗[J].河北学刊,1995(6).
[5]邹艳.《月泉吟社》重新排名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6).
[6][宋]吴谓.月泉吟社诗[M].文渊阁四库全书.
[7]蒋寅.王士祯与清初诗歌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73卷)[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2年.The Significance of Wang Shizhen's Poetic Criticism:An Exam ination based on his Reranking of Yuequanyin School Poetry
ZOU Yan
(Department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Yuequanyin School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fruitful one of the poetic schools associated by the loyaltie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Re-ranking of the poems collected by the School is Wang Shizhen's most important poetic criticism practices.However,as Wang made no explanation of his reason for those, such activities led tomuch suspicions.In fact,such endeavors ofWang Shizhen are due to the influences oh his family,the poetic theory of Shenyun,and due to his agreement with Yuequanyin School's idea in" innovation".The re-ranking suggestsWang Shizhen's strong awareness of leadership and innovation aswell as his principles of poem judgment.It is significant in Chinese poetic history.
WANG Shizhen;Yueyinquan School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4.06.016
1674-8107(2014)06-0097-04
(责任编辑:刘伙根,庄暨军)
2014-09-2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诗社研究”(项目编号:12CZW049);江西省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宋元诗社研究”(项目编号:11WX5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宋元江西诗社研究”(项目编号:ZGW1211)
邹艳(1975-),女,江西萍乡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