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教学目标”难度“适宜性”的思考

2014-04-15于素梅

体育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难度适宜性教学目标

2014年本文作者系列选题

1.对“教学目标”难度“适宜性”的思考; 2.对“教学内容”确定“衔接性”的思考;

3.对“学习方式”运用“选择性”的思考; 4.对“动作示范”形式“多样性”的思考;

5.对“学法指导”内容“准确性”的思考; 6.对“教学手段”创新“有效性”的思考;

7.对“自主学习”主体“能动性”的思考; 8.对“体育游戏”选择“针对性”的思考;

9.对“德育内容”渗透“随机性”的思考; 10.对“体能素质”锻炼“常规性”的思考;

11.对“学生评价”引入“必要性”的思考; 12.对“教师评价”方式“灵活性”的思考。

【编者按】: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撑,体育教学质量提高更需要理论的指导,从本期开始,本栏目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对体育课堂教学部分相关理论做一梳理与分析,便于一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期重点讨论体育教学目标难度设置的适宜性问题,希望能够给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设置和有效落实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方法指导。

摘 要:本文从如何设置难度适宜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重点探讨体育教学目标为什么要难易适度,以及过难过易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提出了合理选择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法指导等方式顺利达成目标的几点认识,旨为一线教师更好地把握难度适宜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落实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教学目标;难度;适宜性;达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36-03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落实情况综合反映。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从新课改初期的“抽象、笼统或大而全”,逐步向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的“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可评价”的方向过渡。然而,更加理想的目标不仅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进行评价,目标设置的难易程度更是值得关注和认真把握的。假如目标难易度的把握不准,同样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重点从目标难度设置体现“适宜性”的必要性、设置方略、顺利达成的几个关键点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体育教学目标设置难度体现“适宜性”的必要性

任何一节体育课的设计都会有目标设置,目标难度无论是“过易”还是“过难”都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目标难度适宜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决定着目标设置要求适宜

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多功能性,一方面,目标具有导向性,即制定什么样的目标,引导学生向哪个方向发展。无论是运动技能、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还是情感培养与品德教育,或是安排具有一定锻炼价值的体能练习,目标一旦确定,等于指向已经明确,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会围绕着事先设定的目标完成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目标能够激发兴趣,并能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叠加发挥更大的作用。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运动和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目标设置的内容不但要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相一致,还要能够充分考虑与学生自身的兴趣相吻合。还有一个方面,也是容易被忽略的目标的另一大功能——评价功能。实际上,目标本身不能直接进行评价,而是,适宜的目标设置能够作为标准来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只有目标设置适宜,才能够真正发挥目标的多功能性。

2.体育教学目标“过易”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在对体育课进行设计的时候,会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花些功夫。但教学目标的设置有的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一定的误区,认为较为容易的目标便于达成,结果就忽略了学生运动参与积极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对某一项技术学习掌握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在过于容易的目标要求下,不便于学生再积极投入到学与练的活动之中。过易的目标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班内大多数同学感觉到目标容易达成;另一种是,班内少数同学认为目标过易。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引起任课教师的重视。新课程理念第四条明确指出:“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假如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过易,无论是大多数还是少数学生,不通过努力就能掌握,甚至出现不学就会的情况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很容易出现被动参与的局面,也就意味着难以达到让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结果。

3.体育教学目标“过难”难以体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反,假如体育教学目标设置难度超过了师生共同努力的达成度,不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得到成功的体验,而且,一节课下来,也很难看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跪跳起技巧的学习,假如小学二年级第一节课就设置80%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规范的跪跳起动作的话,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又如,体操器械跳山羊,假如小学五年级第一节课就设定约有60%以上能顺利过山羊的话,也显得目标过高。因为,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第一次接触山羊,会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对该器械有畏惧心理,甚至连起跳都不敢大胆尝试,一些学生在第一节课会出现漫步走到踏板上,手扶山羊站立或身体趴在山羊上一动不动,这样就很难达到过山羊的目标。因此,一旦目标的难度脱离了学生学习的实际,就难以看出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难以评判课堂教学的质量。

4.体育教学目标“错位”难以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性

在对体育课堂教学设置目标的时候,除了可能出现有的目标设置“过易”,有的目标设置“过难”以外,实际上,对一些目标表述的分析不难看出,尽管有的教学目标的设置看起来不存在难易度不适的问题,但却存在着不准确现象,即所谓的“错位”现象。如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篮球这项运动,第一节课运球,老师事先设置的目标是:完成多种变换方向的行进间运球。其中,有前进后退运球、有左右移动运球、有蛇形穿梭运球等。结果发现,学生在老师的口令指挥和示范带领下,完成了不断变换方式的运球,但学生的运球手型手法却未能掌握,大多数学生在运球过程中不停地中断捡球,且手掌心触球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该案例反映出,作为篮球单元的教学,运球的第一节课,其主要目标可以考虑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球手型手法,否则,一旦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掌握的是错误的运球方法,而正确的运动技术动作未能掌握,便谈不上技术与技能的发展。

二、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达到“适宜性”的具体方略

什么样的体育教学目标才是最适宜的?设置适宜的目标需要把握哪些关键点?下面提出几点具体方略。

1.把握课标中各层级目标是设置“适宜性”教学目标的前提

体育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实验版还是修订版,都分别就各层级目标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归纳。其层级递进性大致可以表述为: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本研究所讨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课时目标,即针对一节课上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从课程到课时目标维度逐渐清晰化,目标内容逐渐具体化,目标难度逐渐标准化。而且,各层级目标又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即从下至上,逐步归属,即一个单元内每一个课时目标的达成,集结着单元目标的实现;一学期中,一个个单元目标的达成,又反映着学期目标的完成。同样,学期与学年、水平、课程目标的关系依然如此。由此可以推断,要设置具有适宜性的体育教学目标,需要全面把握体育新课程标准中的各层级目标的内容及相互关联性。

2.深入分析教材的衔接性是设置“适宜性”教学目标的依据

体育课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段之间,应该有教材内容的衔接性,而对于某一个学段,某一个年级,甚至是某一个班级在同一学年、学期或单元学习的时候,更应该具有内容的递进性。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以及学习同一运动项目内容的时候,在一个单元中,某一课时学习什么,都应有对应的规定性。因此,对教材衔接性的分析不容忽视。如篮球技术由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各单一技术组成,不但该项运动各技术之间具有一定的衔接性,而且,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田径与球类项目之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基础、应用与提高的相关性。在设置体育教学目标之前,全面而深入地分析教材的衔接性,对设置出具有适宜性的教学目标起着关键性作用。离开教材的衔接性谈目标的“适宜性”是不切实际的。

3.全面把握学生的发展性是设置“适宜性”教学目标的关键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无论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的角度,最终都是要对学生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是要为学生的发展做好教学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工作。过去,我们在课前准备,尤其是在教学设计环节,有一项工作需要做好做扎实,即“学情分析”。分析学情,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做到教学的有效性,并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受益。其实,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想使目标的设置难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充分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是能否设置出难度适宜目标的关键。学生的发展既有心理的又有身体的;既有知识、技能、方法的,又有道德、情感素养的;既有近期的又有长远的等等。就某一节课而言,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脱离学生发展的需要而盲目设定。充分了解学生,要能够做到,既要全面把握全体学生的普遍性发展的需要,还要能够把握个别学生的特殊发展的需要,否则,就难以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难以贯彻落实“让每一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

4.充分考虑学校设施条件是设置“适宜性”教学目标的保障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条件息息相关,目标难度设定的高与低,除了与教材的衔接性、学生的发展性等因素有关外,场地器材条件的多寡与优劣也直接影响目标能否达成。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为某一节课设置适宜的目标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本校场地器材能否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当需要设置具体且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时,离开了条件保障,目标的达成度将很难把握。但与此相反,由于目标能否顺利达成还与诸多因素有关,因此,当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不十分充足的情况下,要达成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可以通过延长单元长度、优化教学方法等方式弥补其不足。而对于场地器材条件比较优越的学校,尽管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目标有利于落实,但,目标难度的确定,依然需要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素质基础等,都对顺利达成一定难度的目标起关键性作用。

由此可见,无论哪一方面的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目标的准确设置有一定的影响性,但其影响性又是相对的,只有全面、系统地考虑多因素的基础上设定的目标才是最适宜的,也是便于达成的。

三、体育课堂教学顺利达成目标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体育教学目标无论是什么,其最后都需要顺利达成,但有的课堂教学活动却与教学目标相脱节,即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都未充分考虑目标的达成,教学效果上成了与目标不相关联的结果。这样的体育课无论各项活动安排得有多么新颖与精彩,由于未能达成目标,也不能算是理想的或优质的体育课。因此,体育课教学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但究竟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谈几点认识。

1.体育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将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体育教学过程中会用到诸多教学手段,不同的课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倾向性,但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手段,应考虑的前提就是要能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尤其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有效教学手段的选择就更为重要,但并非所有的课都选择的如此恰当,如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跪跳起体操技巧课,老师选用了一种“两人一组手拉手跪跳起”的辅助练习手段,即一人跪在垫子上,另一人迎面站立,并拉起跪在垫子上的同学的手,其目的是帮助完成跪跳起动作。结果,这样的练习手段不但达不到一定的练习目的,而且,因做动作的同学的手被牵拉(相对固定),无法做摆臂动作,自然就会导致无法借助于摆臂的力量完成跪跳起。另外,还有一种练习手段同样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即让学生跪在斜放的垫子上,且面部朝向垫子的高处,这样的练习手段并非是减小练习难度循序渐进地学习跪跳起技术,相反,是增加了难度,更难以完成动作。因此,教学手段的选择与教学目标达成是成正相关的,教学手段的合理程度决定了目标的达成度。

2.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将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体育课上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被普遍认同,但该如何激发兴趣才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有的课上兴趣的激发不够深入,仅仅是通过一种小游戏调动一下学生参与的热情,这样的激发方式,一旦体育课上不做游戏,学生就没有了兴趣。因此,兴趣激发时机的选择和切入点的准确把握十分重要。基于中小学生争强好胜、好奇好动、勇于挑战等心理特征,无论从活动方式的布局上,还是从活动内容的确定上都要充分考虑以上特征,而且,为了便于达成目标,创新环节的确定最好能够出现在基本部分主教材学习期间,因为,这样的安排,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一旦调动起来,等于激发起了学生参与主教材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与练的注意力、投入程度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学习的效果也自然能够得以体现,目标的达成度就会更高。

3.学法指导及时性与具体化将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任何一节体育课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尤其是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更有必要,因为,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会学习,如当老师做示范的时候,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观察方法,有的学生会观察,自然能够掌握的快,有的学生不会观察,效果就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讲解、示范等传授知识、技能的关键环节,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指导的越及时越具体,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越明显。但从对目前的诸多教学实践的观察来看,有很多教师缺乏对学法指导的重视,更多的还是采用“下面我给大家做一示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等的说明性语言,而不是指导性语言来提示学生,这种缺乏明确指导的示范,学生的观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假如某一项技术的学习,教师在向学生做示范之前,能够及时且具体地提出观察的要求,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十分明显。如做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示范之前,首先告诉学生要观察什么,以及观察的顺序,学生就能够观察教师示范的全过程,而不至于直接将目光指向篮筐,等待投篮示范的结果。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的有效与具体,将能促进学的效果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法指导工作要力求从不重视到重视,并力争成为一种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4.课堂诊断与激励评价跟进将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师除了要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与方法实施教授工作以外,课堂诊断与激励评价也不容忽视。因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行为的反馈可以直接显示出存在的问题,假如任课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情况及时诊断,并采取一定的激励评价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但究竟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采取何种形式的激励评价措施才更有效?就课堂诊断而言,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与分析判断等方式,及时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激励评价是在观察、分析、判断之后,对好的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表扬,对不利于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等的学习行为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引导,避免因问题纠正的不及时而降低目标的达成度。当然,激励性评价应该是灵活的,多变的,具有及时性和实效性的。小则通过面部表情或眼神的变化,大则通过语言或行动(如轻轻拍打学生的肩膀以示鼓励),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只要断定某一教学环节需要采取激励性评价,就需要及时跟进。

结束语

体育教学目标达成度是评价一节课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目标难度的把握能够反映教师设定目标的能力和水平;能否顺利达成目标又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在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落实方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设置出具体且适宜的目标,并能够在有效的教学手段选择,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具体地指导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确保目标顺利达成,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难度适宜性教学目标
论建设用地适宜性与国土资源规划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基于GIS和AHP的避暑地产布局适宜性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柳叶白前资源适宜性空间分布研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基于SPSS软件的高校学生课程考试成绩定量分析
财务会计下的难点及对会计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