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环境影响的城市土地开发及建设策略研究
2014-04-14翟明伟
翟明伟 杨 静
(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春 130033)
1 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资源主要指能够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土地开发是一项对环境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类活动,它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工程措施改变土地资源的原有状态.土地开发对其涉及区域的水环境、土地资源、植被、生物环境及其生态过程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使自然生态系统正向演替,产生正的生态效益,也可能使自然生态系统逆向演替,产生负的生态效益.
1.1 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土地开发对周边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干扰场地和相邻地块的环境氛围,破坏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削弱功能上本来连在一起的自然进化过程.当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当,热岛效应等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由于开发所引起的生态栖息地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经确认至少85%的物种受到严重影响[1].
1.2 土地开发影响生态环境的原因
(1) 开发的无所不能. 由于现代机械设备的进步发展,对地块开发几乎没有障碍.在开发建设活动中直接对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不能忽视的是现在的先进装备使原本不太适合开发的地段的建设变成了可能.早期的城市开发,由于受成本效益或设备性能等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完成的一些开发项目,如平整有较大高差的斜坡、大的土方变动或是改良有排水阻碍的地块等,现阶段都很容易做到.因此一些原来位于开发区域边缘的土地,由于具有良好的景观、较大的面积、市政设施的可达性和无拆迁等遗留问题而得到开发商的青睐,越来越成为开发热点.
(2) 施工过程对土壤生态的破坏. 施工过程对土壤生态的破坏尤其不容忽视,首先土地开发的施工过程会导致水土流失,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退化;其次是场地的分层分级整理也会破坏土壤的层次,使土壤的结构和化学特性发生改变;第三是土壤的板结,重型机械的使用造成土壤板结,并且大量的步行也会较大程度地使土壤压实,这些都会使土壤密度增加,结构发生改变,植物根系不易穿透,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土壤和大气之间的交换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降低了土壤的渗透性.
(3) 对植被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土地开发不可避免地对地表植被的数量、质量产生影响.在部分土地整理施工过程中,忽视对生态的重视与保护,往往会破坏植被的生长状态,降低区域植被的覆盖率,同时也导致植被数量减少、多样性降低,使病虫害发生的强度与频度增加.而且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工程的修建会将许多连续的动物生境割裂开,造成许多动物迁徙、植物孢粉运移的困难[2].植被环境的破坏直接导致了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的减少和恶化.
2 低影响的土地开发策略
生态、地理、景观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使我们对场地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生态学家、建筑师、规划师和其他专业的技术研究工作者进行大量的研究和生态保护实践,强调在建设的同时保护好开发场地的自然生态过程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土地开发之初,必须在开发的各个阶段制定低环境影响的策略,加强对城市土地开发的严格控制,科学的利用土地资源,使城市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2.1 明确场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开发背景
在土地开发建设之前,要熟悉并理解影响场地的因素,以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首先应根据场地现状生态条件和文化背景做清晰的调研和分析,摸清现状,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审视场地,确定开发过程中哪些要素需要培育,哪些需要保护,哪些可以开发建设;其次还要熟悉开发地块所处的地区监管环境、政策法规,明确客户和其他可能影响此项目的投资人的诉求.同时在现有环境背景下,结合项目未来使用的功能分区、建设强度,考虑对土地进行长期的管理和维护,制定并提供长期的服务策略.
2.2 确定地块开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保护方式
地块开发分为多个阶段,应在不同开发阶段制定严谨的规划方案,实现对特定区域的保护,来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影响向外扩散.
(1) 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前期部分应着重考虑最小化破坏场地的自然状态,应把集中开发作为核心策略.建筑物的设计应适应场地,而不是让场地去适应建筑平面;对于存在有较大斜坡的地形地貌,应尽量减少土地挖方和填方;场地内的道路,应制定高效合理的路网规划,既要满足坡度安全要求,又要减低土方量,因此应在满足通畅、可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路线长度;停车位设置最大化的利用地形地貌,结合地下空间与建筑统一设计;同时尽量减少施工通道的设置,通道和脚手架尽量设在规划的道路或开发场地上[3].
(2) 施工阶段. 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建设要求和施工手段会导致较大的水土流失.所产生的泥沙随着雨水冲刷或各种排放通道流到附近的河流或其他地表水系中,直接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改变河流水系的形态.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下游的环境问题,也会降低开发地块的生态效益,对地块来讲是重大的资源损失.因此,在项目施工开始和最终的绿化完成之前,都应对场地实施侵蚀和沉积控制,防止水土流失.对一些建设期比较长的大型项目,要采取措施来防止土壤过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脚手架的搭建、建筑材料的使用与堆放、场地通行的各种车辆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房屋或其他构筑物外表面的周围,可以划定一个明确的范围来控制开发场地的无序使用,采取相应对策减少由于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3 改造现有的建构筑物
对于已建成的场地及建构筑物,可以适度改造,引入植被,增加透水性,使建筑材料除了能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外,还能与自然相互融合.如在停车场使用渗水材料或透水砖,这样既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又可以保持土壤和降水的渗透.屋顶绿化是近年来普遍认可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方式之一,因此在做改造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遮挡、雨水收集与处理、减轻环境热岛效应,使建筑融入自然,相互渗透,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的同时增加观赏娱乐等功能.
2.4 减轻开发遗留的影响
开发建设会影响场地的结构和自然进化的功能,因此应减缓这些影响,同时也避免破坏相邻和下游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之初首先要了解场地开发前的植被分布、水系状态、地表汇水情况,将雨水尽可能地留在场地内,补充地下水平衡并为种植提供条件.在开发区域内的自然地块可能会因一些原因而被破坏,也应给予管理,如人们使用的不当行为、引入其他树种导致小气候发生变化等,因此必须积极管理这些受干扰区域,以减轻开发遗留的影响.可以通过繁殖和补充有益的物种来维持原来的环境状态,促进土壤进化、雨水的渗透、植物的再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建[4].
2.5 还原和整合自然过程
近年来,虽然各种建设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我们与自然环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空调的使用、地下空间的发展、改造的地形地貌和过于人工化的园林绿化,阻断了我们和自然之间的近距离接触.但我们不可能与自然脱节,气候状况、地理事件和自然的进化仍然影响着我们,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规划设计部门已经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开始改变这种状况.在设计时采取多种方式保护自然过程的开发,使每个细节都可以促进和维护自然的过程.如保留原生地块不被破坏,顺应植物的四季生长,通过有创意的规划搭配和吸引人的设计,使植被的四季生长变化融入到生活,其目的就是使人们与所居住的自然环境重新发生关联与互动.
2.6 加强开发全过程的政府监管与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与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土地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运行管理与监督,严格执行规划方案与建设要求,不随意改变用地性质,保证建成后达到预期的生态保护效果.同时,公众参与度的提高可使土地建设监管具有强大的群众后盾,公众参与土地开发项目,向群众宣传保护自然进程的开发理念,不断完善改进项目的实施,创造自然舒适、生态优良的居住环境,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推动自然环境保护向前发展的一种更科学、高效的方式.
3 结语
前半个世纪的土地开发实践虽然使自然景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干扰了开发区域内的自然演变过程.现代城市的发展扩张,已经侵入了原本被认为不适合建设的区域,破坏了对自然有培育与保护功能的区域.在近几十年里,我们见证了许多发展带来的后果,如水土流失、栖息地退化、森林大量减少、空气污染、大量城市雾霾严重等问题.可见,不尊重自然的开发建设,若干年后我们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进行改造.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现行的开发建设过程进行反思,停止粗放的严重影响自然进程的开发方式,思考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开发与建设模式,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方式来适应不断增长的城市建设需求.城市规划及相关人员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然进程的理念的指引下,保护生态敏感区域,用一种保障社会功能齐全以及经济效益良好的方式来开发土地,在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参 考 文 献
[1] 吾甫尔江·托乎提,李建红.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J].新疆环境保护,2000,22(4):212-218.
[2] 陈晓红,满 强,由明远,姜美芳,肖海丰,周 嘉.城市开发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1):184-189.
[3] 魏秀菊,胡振琪,何 蔓.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27-131.
[4] 侯文倩,黄楚兴.土地开发整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08(8):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