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营造方略初探
2014-04-14武莹
武 莹
(吉林建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长春 130118)
现代社会的城市规划思想已日臻成熟,在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娱乐、休憩等方面已无可厚非.但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大量建筑物的建造和高密度人口聚集导致污染严重,如何保持人类的城市生活环境绿色、环保,已成为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城市规划的含义和作用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1].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环境的分析与设计应用,是一项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都影响着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与制定.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就是要协调城市各方面的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部署和统筹安排.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的城市环境即是对人们活动的区域和各区域空间关系的协调,使其符合经济、美观的要求,在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使周边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和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是城市规划的着眼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是城市规划的目标.
城市规划应该为人类提供最佳的居住方式.在工业化大生产时代,原有的小工业作坊慢慢由工厂所代替,生产任务越来越重,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由于自然环境的鄙陋和出于工作的需要,使原本处于独居或散居的人们逐渐聚居在一起,以公寓式住宅为标志的现代城市也就应运而生.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城市都将承担起重要职能.世界将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同时也将是“一个城市”的世界.联合国人口专家预测,2000年-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将是现在的2倍,总量达到50亿,占世界人口比重上升到61%.“城市”正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各国联系全球经济网络的窗口,取代“国家”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的主体,成为所谓的“金融交换机”,在地区、国家和世界经济中发挥着经济枢纽的作用.而日趋激烈的竞争,使世界各国将建设世界型城市放在战略高度来实施,宜居的、科学的、生态的、有强劲要持续发展后劲的世界城市,已成为国家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
2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发达的人工系统,是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人类栖境从自然生态向人工生态、再向高度复杂的复合生态形式演替的最高阶段.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固有的一些自然属性和最优化机制正逐渐为社会属性和人的意志所取代.具体体现在:一是物质循环系统基本上是线状的而不是环状的,即缺少分解环节,如不另增加工艺流程对废弃物资加以利用,物质可能走向盲端;二是其结构不仅包括自然生产结构,还包括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它们的关系可用一个金字塔图形来表示,每层均以其下层为基础,沿塔向上,从以物质流动为主转向以信息流动为主;三是能量的高度储存,体现在结构性(如工程建筑、名胜古迹等)和信息性(如科技情报、文化艺术等)上;四是最优化动力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人工选择,选择过程中存在忽视长远的生态效益而偏重近期和局部经济效益的缺点.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力量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约束,物质和能量利用方面都存在着大量可以挖掘的潜力;五是系统关系以正反馈超过负反馈为特征,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强烈依赖性以及系统结构的单调性,决定城市生态系统是不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疆域虽广,但人口过度密集,房屋用地紧缩,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退化状态明显,可利用的土地等各种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治理与环境破坏并存,很多时候治理的速度抵不上被破坏的速度.沙漠化与草原退化的加剧、森林资源的锐减,都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聚居人口的物质代谢导致城市废渣排放量过大、城市被垃圾包围,现代化工业造成的排放导致水体污染明显加重.而生态环境被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本身就造成了社会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护与构建迫在眉睫.
城市生态系统的一切设施都是人为制造的,人类生产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城市生态系统和其他的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而城市生态系统的高度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也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统筹安排,以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作为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并坚决而彻底地将其思想渗透到规划的各个方面,使城市规划生态化,既要考虑当下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空间,以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有良好的后续发展[2].
3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营造方略
(1) 树立生态系统观念,建立经济与生态城市
城市需要合理地发展,兼顾经济与生态并存,就需要树立城市规划的生态系统观念,把城市安排成为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系统,有机地联络各个组成成分,疏通相互间的回路,使每个环节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达到生产、加工、供销、再生产等环节彼此互相适应,协调发展.生态城市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科学的城市规划观念,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市的最初是人类对抗恶劣自然环境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必须有意识地将这种对抗转化为栖息共存.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已得到全球的共识,唯有生态城市才是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起点与方向.
(2) 综合分析与评价土地,选择最佳土地分配方式
城乡建设活动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一切城乡活动的载体.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及自然环境恶化的加剧正在逐年缩小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城市建设中,土地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成为城市规划首要考虑的核心内容.对土地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的土地分配方式也是城市规划与建设之初首要考虑的问题.城市用地规划还需考虑用地类型的相互影响、各种功能的和谐共存,如此才能确保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态价值损失的最小化,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3) 保证绿化覆盖率,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是人类集中的生活居住地域,是一种现代人的人聚环境形势.城市的生活用地由道路、商业、服务、教育,以及与其相关的通路、绿地等组成.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大约40%~50%,其中,绿地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城市生活用地构成部分.绿地一般包括公共绿地、宅间宅边绿地、道路绿地、专用绿地和防护绿地等其他绿地.
功能、生态、景观是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功能.首先,绿地具有可活动性功能,如给人们提供休闲健身的生态场地等;其次,绿地具有生态平衡功能,能够调节气候,帮助形成住宅区的小气候、防治环境污染、改善与保持水土质量、促进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等;再次,绿地具有景观功能,能够提供给城市的人们以可观赏性的景观,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在绿地规划中,必须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对人体健康无害,有助于生态环境改善并对动植物生存和繁殖有利;另一方面,绿化物种的选择应快速生长成规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先绿后园”.
4 结语
当前,对于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已成为人类在地球生物圈的重要活动之一.人类在赖以生存的自然空间建造宜居的城市,这种人为的作用正在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这就是人为的生态系统与其它系统的交互作用所在.人类在开发和利用大自然索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用以创造服务于人类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是否应该作出这样一个思考,人类并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物种和居住者,人类对大自然的予取予求应该有个尺度.人类对环境的任何微小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大自然在接受了这种影响后都将按照自身的规律反作用给人类.人类在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应该持有并坚守营造生态环境的理念,珍惜大自然的赐予,与其和谐共处,才能持续拥有,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冯晓川,刘 洋.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80-83.
[2] 冯志刚.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J].今日科苑,200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