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荨麻疹中医临床证候模型研究*
2014-04-14姚慧蓉李新平
★ 姚慧蓉 李新平
(1.景德镇市皮肤病医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2.景德镇市中医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小儿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我们以《中医证候学》[1]的部分内容为模板的,对小儿荨麻疹的病机形态进行分析、归纳,设计了8个小儿荨麻疹证候系统,并成功申请为2011年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小儿荨麻疹中医临床证候模型研究》。3年来,通过对61例小儿荨麻疹的临床验证和研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兹介绍如下。
1 诊断依据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有关“瘾疹”的诊断依据:(1)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2)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3)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4)皮肤划痕试验阳性;(5)皮疹经过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者为慢性瘾疹。
61例小儿荨麻疹患儿年龄在2~6岁之间,男性21例,女性40例,其中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的14例。
2 证候模型及病机分解
《中医证候学》[1]作者李洪成先生是我市中医界的耆老,他的“(病因+病位)证+(病变层次+病机)候”的模式是作为分析和诊断疾病证候的立体动态模型。这里的病位指脏腑系统,比如,“肺胃风热证”是传统诊断疾病的名词,只能表述是什么病因在哪个脏腑发生了病变;而“气血郁蒸”作为传统分析病机的名词却能显现疾病的病机状态,李先生命其名曰“候”。两者合参,“肺胃风热证·气血郁蒸候”就能明了疾病因于何,病发何处,病状怎样。我们就是按照这种方法来分析、设计小儿荨麻疹的证候模型的(为尊重传统习惯,我们下面的表述仍把“证候”两字合起来用)。
《中医证候学》的证候分析侧重在病机分析,而病机分析的方法是把一个整体病机条分缕析地按“主、副、宾”的次序分解成多个单位病机(《中医证候学》称证象),我们的分析研究正是基于这种方法。
2.1 肺胃风热·气血郁蒸证候[1]因由肺胃风热郁蒸,风郁于肌表,热蕴于血中;或因外郁未解,内热不得外达,蕴于血络;或血分原有温热伏邪,由气分热邪蒸动而发。而表现为“腠理不宣”的证象(发热恶寒,瘾疹身痒,疹欲达不达,脉浮数)和“血热蕴蒸”证象(赤肿,瘾疹红赤,遍体红紫躁热,始而昼热继而暮热,指纹红赤,或达气关,lgE++),可伴随有“清空不宣”证象(头痛,头目如蒙,面目轻度浮肿)、“津气蕴蒸”证象(发热自汗,烦躁不安,胸脘满闷,溲赤便闭)。
2.2 肝肺风热·气血郁蒸证候[1]由于肝肺风热郁蒸,风热郁遏于外,热邪蕴蒸于肺气肝血之内不得外达,郁于肌腠血络之中,而呈现“腠理不宣”(风疹作痒异常,面肢周身透发,皮肤干燥无汗,指纹透风关,皮肤划痕征阳性)和“血热蕴蒸”(红疹上身为甚,瘙痒按之微热,舌尖红,脉细数,指纹红)的证象,伴随“清空不宣”(鼻塞喷嚏,头昏痛)、“津液消灼”(口干燥,大便秘)。
2.3 肝胃风火·气血郁炽证候[1]风火内蕴肝胃,或失于宣解,或误进补涩,致使伏火由气入血,而成风郁于外,火炽于气血,不能透达。表现为“腠理不宣”(风疹,此起彼伏,瘙痒不已)和“血热蕴炽”(鼻衄,红色斑疹胸腹部尤甚剧痒,昼伏夜现,以冷水敷贴稍感舒适,或伴口唇周围及眼睑生疮,红肿弥漫)的证象,伴见“津气蕴炽”(目赤,口气臭秽,烦热口渴,小便黄,大便燥结,舌质红少津,或舌红暗,脉细数,指纹暗红)等证象。
2.4 肝脾风湿·营血郁蒸证候[1]为肝脾风湿不解,内陷营血,郁久化热内蒸;表郁不解,内热不得宣达,湿热蕴蒸于营血,久恋难解。导致“腠理不宣”(全身皮肤奇痒,搔后皮肤发红,皮肤划痕征阳性)和“血热蕴蒸”(遍体发瘰发斑)、“营热蕴蒸”(遍身红色痒疹,舌正无苔,脉缓,指纹暗淡)的证象。
2.5 肝肺燥热·血液蕴蒸证候[1]系肝肺燥热蕴蒸:燥热内蕴血分,消灼津液,扰动血络,欲达不能速达,正如叶天士所云:“耗血动血。”表现为“血热蕴蒸”(全身起风团样皮疹,身痒,且有焮热如蚁咬状感,脉数或弦数,指纹红赤或达气关)、“津液消灼”(心烦口渴,无汗尿黄,大便如羊粪,舌红光剥无苔)和“络血妄行”(鼻衄)的证象。
2.6 心肝风热·营血失宣证候[1]系外感风热深入血络,外则郁遏阳气,内则郁滞心肝营血,致阳气血络不得宣行,而表现为“阳气不行”(身热自汗,头痛恶风,风团反复发作,缠绵日久)、“络脉不宣”(全身皮肤瘙痒,风疹)和“血滞不行”(风团见于腰围、表带等受压部位,疹块紫暗。舌黯红或紫、或有瘀斑,脉细涩,指纹暗或青紫)的证象。
2.7 肺卫阳虚·卫阳不振证候[1]多因疏散太过,汗出伤阳,或宣发,或寒泻,致肺阳受伤,卫阳之气衰弱,腠理空虚,经脉失荣,而成“阳气不振”(畏寒胫冷,接触冷水,常发皮疹,舌体胖嫩,脉迟脉虚浮,指纹细而淡红)和“腠理不实”(疹块淡白,遍布全身,搔后微有血痕,风团发作觉凛凛恶寒,微微自汗,皮肤划痕征阳性)的证象。伴随“经脉不荣”(身困酸楚,腰髋弛痛)。
2.8 肺脾风寒·营卫虚郁证候[1]素禀脾肺气虚,不能充养营卫,或累经发汗以虚其表,外邪袭犯肺脾,郁于卫分,无力驱散,旧邪未去,新邪复加,而成表虚邪实夹杂之证。“腠理不宣”为实(遍身疹瘰瘙痒不已,胸前、腹部及四肢尤甚,时发时止,初起如粟,抚之碍手,继则奇痒不止,搔抓后成片状),“阳气不振”(恶风寒而喜温暖,肢冷多汗,舌质淡,脉浮缓)和“营虚失荣”(遍体酸楚,周身肌肉疼痛,舌润无苔)为虚。
通过对61例小儿荨麻疹辨证分型,共得到肺胃风热·气血郁蒸证候病例11例,肝肺风热·气血郁蒸证候9例,肝胃风火·气血郁炽证候8例,肝脾风湿·营血郁蒸证候8例,肝肺燥热·血液蕴蒸证候5例,心肝风热·营血失宣证候7例,肺卫阳虚·卫阳不振证候8例,肺脾风寒·营卫虚郁证候5例。其中,前6个实证类证候有慢性荨麻疹7例,肺卫阳虚·卫阳不振证候有3例,虚实夹杂的肺脾风寒·营卫虚郁证候有4例。
3 辨证用药
3.1 肺胃风热·气血郁蒸证候 疏风透疹汤证:何拯华方。疏风清热,解表透疹:薄荷、牛蒡子、银花、连翘、大青叶、蝉蜕、僵蚕、荷叶、茅根、青箬叶。
3.2 肝肺风热·气血郁蒸证候 荆防方证:赵炳南方。疏风解表,清热止痒:荆芥穗、防风、僵蚕、浮萍、生甘草、银花、牛蒡子、丹皮、生地、黄芩、薄荷、蝉蜕。
3.3 肝胃风火·气血郁炽证候 凉血清荣搜风方证:张元奎方。凉血清营,透热止痒:制首乌、苦参、葎草、乌梢蛇、僵蚕、白蒺藜、生大黄、防风、生甘草、荆芥穗。
3.4 肝脾风湿·营血郁蒸证候 风疹汤方证:龚志贤方。凉血解毒,祛风胜湿:丹参、土茯苓、当归、生地、玄参、赤芍、茵陈、防风、荆芥、麻黄、泽泻、连翘、益母草。
3.5 肝肺燥热·血液蕴蒸证候 益胃增液加减方证:何志雄方。清热润燥,凉血止痒:党参、忍冬藤、生地、北沙参、土茯苓、玉竹、麦冬、玄参、白蒺藜。
3.6 心肝风热·营血失宣证候 通经逐瘀汤证: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方。活血化瘀,佐以祛风:地龙干、赤芍、柴胡、防风、桃仁、红花、蝉蜕、皂角刺、穿山甲、丹参。如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兼风寒者,加桂枝、麻黄。
3.7 肺卫阳虚·卫阳不振证候 芪附汤证:陈赞恒方。益气壮阳,祛风渗湿:黄芪、制附片、白术、薏苡仁、土茯苓、甘草。
3.8 肺脾风寒·营卫虚郁证候 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方证:徐剑泉方。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桂枝、白芍、花椒、防风、细辛、附片、蚕砂、蝉蜕、薄荷、生姜、大枣。
4 疗效评定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有关“瘾疹”的疗效评定。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者;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者;未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者,或消退不足30%。61例小儿荨麻疹治愈48例,好转11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6.7%。其中,慢性荨麻疹治愈9例,好转5例,未愈1例。前6个实证类证候好转7例,未愈1例;肺卫阳虚·卫阳不振证候好转1例,未愈1例(系慢性荨麻疹);虚实夹杂的肺脾风寒·营卫虚郁证候好转3例,治愈仅2例。
5 分析与体会
荨麻疹致病原因很多,且临床发病、变化更显纷繁复杂,确实难以掌握。小儿纯阳之体,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脏腑娇嫩,易患各种急慢性荨麻疹。历史上尚无针对小儿荨麻疹的系统论述和专门疗法,更无规范化的证候标准。尽管如此,如小儿荨麻疹由药物、冷、热日晒、精神紧张等诱发,及全身性疾病伴发的荨麻疹远比成人少等因素,小儿荨麻疹的治疗与成人相比还是相对容易些,有利于我们早出成绩。因此,科学合理地认识中医对本病的思辨过程,整合本病的证候模型是充分必要的。
历来医家辨证、治疗的方法精彩纷呈,给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先后收集了130多种有关荨麻疹的论文、专著等文献,他们的见解各有特长,对我们全面、系统地进行小儿荨麻疹的证候模型研究,有着许多启发和指导作用。
如代淑芳、刘爱民2009年就近10年来有关慢性荨麻疹中医病因证型研究的文献综述[3]表明,现代医家对慢性荨麻疹的辨证方法就有:(1)病因辨证(风淫证,风热相搏证,风寒表虚证,风湿热蕴肤证,寒湿中阻证);(2)气血辨证(气虚卫外不固,气血瘀滞证,气血两虚证);(3)脏腑辨证(肺脾气虚,营卫不和;肝肾不足,虚风内动;胃肠湿热壅盛,熏蒸肌肤;脾肾不足,卫阳虚弱);(4)六经辨证等四大类。
又如张晓杰[4]对急性荨麻疹的辨证:风热相搏证、风寒外束证、肠胃湿热证;慢性荨麻疹辨证:气虚卫外不固证、血虚肌肤失养证、血瘀经络阻滞证、寒湿中阻证、阳虚失煦证。
我们的研究特点是把证候在病机层面进行分解研究(即证象的提取),符合中医“谨守病机,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这使得我们对小儿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有较高有效率的前提。肺胃风热·气血郁蒸证候、肝肺风热·气血郁蒸证候、肝胃风火·气血郁炽证候、肝脾风湿·营血郁蒸证候、肝肺燥热·血液蕴蒸证候这5个实证证候中,“血热蕴蒸”证象是它们的共同点,虽然病因不同、病位各异,本质的症结是一样的。尤其是肺胃风热、肝肺风热所导致的气血郁蒸证候因为病机结构相同,两者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都是疏风清热,解表止痒。前四个证候都以“腠理不宣”的病机单元为主体,也就是都有表证的存在,治疗原则上都以宣发清透、驱除病邪为用药方向。这都是治本的原则体现。
至于针对心肝风热·营血失宣证候的“阳气不行”、“络脉不宣”和“血滞不行”,而用活血化瘀,佐以祛风的治则。针对肺卫阳虚·卫阳不振证候的“阳气不振”、“腠理不实”、“经脉不荣”采取益气壮阳,祛风渗湿的治则。都是以针对病机为主的治疗法则,这样条分缕析,对医者来说心如明镜,学习者也条理清晰,易于掌握。不可不谓之进步!
从病机分析可以看到肺脾风寒·营卫虚郁证候,由于存在“腠理不宣”和“阳气不振”、“营虚失荣”等虚实证象,是虚实夹杂的证候,在治疗上往往会顾此失彼,是导致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6 结语
小儿荨麻疹的证候诊断、治疗的规范化是迫切需要的。规范化就要求全面、科学地认知小儿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发病部位、病变机制,传统的证候模式虽然都具备理法方药完整体系,但总让人觉得语焉不详,也就是不能全面地展示证候的完整性。李洪成先生“(病因+病位)证+(病变层次+病机)候”的证候研究模式,从局部与整体看,发病部位与病变层次(指气血阴阳),在广泛联系上,病层是整体;在局部定位上,病位(脏腑)是整体,而病层只作为这一病位的某一层次,是局部的。相对而言,如心肝风热证的诊断是静的,是标志性的,仅仅只能表明脏腑出现的某种病变;营血失宣候的确认是动的观察,是对病变机制的研究,指脏腑的营血层次上出现了抑郁失宣的病变状态。这样便在证候诊断时不致于使之笼统含混,又能在表述上系统准确,能表述证候的各个层面和变化转归,适用于临床,更利于临床统摄辨证思维。
尽管临床研究中,61例小儿荨麻疹病例的处方用药不能与我们预设的方剂一一对应,但我们的证候模型研究中遵循了中医“谨守病机”辨证论治的原则,客观地分析其病机结构,求同存异,确实完成了中医“理法方药”相对应的过程。我们的这项研究不仅对小儿荨麻疹方面的辨证论治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类似领域的科研开发都有启发作用。
[1]李洪成,李新平,李新晔.中医证候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3-4,123-124,150-152,909-910,465-466,835-836,155-156,2200,66-6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65.
[3]代淑芳,刘爱民.慢性荨麻疹中医病因证型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3):197-198.
[4]张晓杰.荨麻疹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