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效果探讨
2014-04-13胡蓉芳杨重明
胡蓉芳 杨重明
(1、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临沧 677000;2、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临沧 677000)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效果探讨
胡蓉芳1杨重明2
(1、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临沧 677000;2、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临沧 67700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 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与血脂水平,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缬沙坦;辛伐他汀;高血压伴高血脂;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生活节奏过快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日益上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中高血压的主要特征不仅包括其动脉血压的不断升高,还通常合并有血管以及心脏等器质性病变[1],高血脂病就是高血压患者中最普遍的一种并发症,高血脂病指的是由于脂质代谢以及转运功能紊乱导致的血清总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水平异常的症状,高血压与高血脂这两种疾病会互相促进,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采用单一性的降压药物难以有效缓解病人的症状,只有联合使用降压与降脂药物,才能确保患者机体各个器官的健康,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2],为了探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5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7±6.4)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6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3.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1)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均高于140mmHg,而舒张压也都高于90mmHg,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2)排除有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以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生产厂家: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58),其中阿托伐他汀含量为10mg,氨氯地平含量为5mg,一天一次,一次一片[2];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首先需服用80mg缬沙坦(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217),一天一次,可以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对药剂量进行有效调整,但一般不能大于160mg/次[3],另外还要在夜间服用一次20mg的辛伐他汀(生产厂家: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736),两组患者均要进行半年一个疗程的服药治疗,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要检测与记录患者的血压、血脂、脑电图以及心电图等各项生命体征。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1)血压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情况;(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变化情况;(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对比
经治疗,两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组内比较,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变化情况对比
经治疗,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变化情况对比
经治疗,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水平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对比[(±s)mmHg]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对比[(±s)mmHg]
组别例数收缩压舒张压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0 40治疗前161.2±18.3 161.5±17.8 0.257 >0.05治疗后124.7±15.2 125.1±15.0 1.546 >0.05治疗前104.2±16.1 103.9±15.8 0.379 >0.05治疗后78.7±8.4 77.6±8.1 1.745 >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变化情况对比[(±s)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变化情况对比[(±s)mmol/L]
组别例数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0 40治疗前7.53±4.27 7.54±4.13 0.257 >0.05治疗后4.73±1.13 6.58±1.31 8.476 <0.05治疗前3.51±0.84 3.57± 0.77 0.379 >0.05治疗后1.89±0.71 3.44±0.58 8.352 <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变化情况对比[(±s)m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变化情况对比[(±s)mmol/L]
组别例数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0 40治疗前4.85±1.31 4.77±1.45 0.257 >0.05治疗后3.05±0.66 4.37±0.87 9.546 <0.05治疗前0.89±0.27 0.91±0.28 0.379 >0.05治疗后1.25±0.19 1.26±0.17 0.745 >0.05
3 讨论
目前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上升,饮食结构的调整与生活节奏的加快都造成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其中高血压就是现阶段一种易发于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临床疾病,动脉血压升高是其主要临床症状,除此之外这种疾病通产还伴有血管或者心脏等器质疾病,属于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与代谢紊乱疾病,一般来说有高血压症状的患者多数会伴有血脂异常,两种疾病相互作用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其病情的恢复,高血压与高血脂疾病相互作用的机制为:血压升高之后,血管活性胺与紧张素的水平也随之升高,损害了内皮细胞,增大了细胞之间的间隙,使脂蛋白进入血管壁更加容易,所以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症状,这种疾病通常会造成患者全身小动脉硬化以及血管壁增厚,增加了动脉周围的阻力,进一步造成血压的升高,所以必须对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寻求一种最为科学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临床上氯胺地平与缬沙坦都是常用的降压药物,其中胺氯地平是一种新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以及较长的半衰期,能够有效促进低血压波动幅度的降低,使血压迅速稳定,同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且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而缬沙坦属于一种特异性AngⅡ(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够对AngⅡ和AT1(血管紧张素I受体)的结合进行选择性阻断,有效阻碍血管的收缩,抑制醛固酮的释放,发挥一定的降压作用,具有较好的口服效果;辛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临床降血脂药物,属于HMG-CoA(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调脂效果,对LDL-C与TC的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调脂效果优于胺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所以采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疾病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全面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本研究中,采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两组在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采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与血脂水平,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1]冀宏玉.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0):43-44.
[2]牛莉姝.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2(10):5899-5900.
[3]赵红梅,崔林.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