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长中的应用

2014-04-13张玉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2期
关键词:护患儿科输液

张玉芹

(鹤壁市人民医院山城院区急诊科,河南 鹤壁458000)

心理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长中的应用

张玉芹

(鹤壁市人民医院山城院区急诊科,河南 鹤壁45800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长中的应用。方法将320例儿科门诊输液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好者比例89.38%高于对照组的57.50%,FLACC评分(1.74±1.03)分低于对照组的(3.63±1.22)分,家长总满意率95.63%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减轻儿科门诊输液中患儿的疼痛反应,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心理护理;儿科门诊;患儿;家长

静脉输液是目前在儿科门诊中起效最迅速、应用最频繁的用药方式,是每个护理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技能。随着现代计划生育的严格实施,绝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程度随之增加,同时患儿具有敏感性强、耐受力低、抵抗力弱的心理特点[1],治疗依从性较差,不仅影响治疗且可引起家属对医护工作不满进而引起医患矛盾。为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谐护患关系,我科近年来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收效颇为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于我科儿科门诊输液治疗的320例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男97例,女63例;年龄3~13岁,平均(8.5±1.3)岁;母亲文化程度:高中或高中以下62例,大专或大专以上98例。观察组:男92例,女68例;年龄3~14岁,平均(8.7±1.2)岁;母亲文化程度:高中或高中以下71例,大专或大专以上8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家长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3岁;②母亲陪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有精神、智力障碍;②母亲不能陪同输液者。

1.3 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输液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①输液室保持明亮、通风,并进行适当卡通图片装饰,营造温馨、轻松环境,缓解患儿不安。②同家长进行沟通,向其讲解必要的医学知识,不夸大病情,但也不能盲目自信,了解患儿的个人喜好、日常性格、昵称,并要求家长配合进行心理干预。③输液前耐心和患儿讲解输液可迅速缓解病情、减轻疾病痛苦,以其喜欢的运动或物品进行瞻望,提高其对病情好转的渴求度,同时以“输液痛苦很小”、“你很坚强”、“哭闹不是好孩子”、“男孩子哭就不是男子汉”、“女孩子哭了就不漂亮了”等轻松、有趣的语言暗示或激励患儿,减轻其恐惧心理,语言方式应根据患儿性格进行,对好强的患儿以鼓励、表扬为主,对胆小患儿以安抚为主。④哭闹较为严重患儿可暂时休息,对平时表现较好的患儿先行治疗,同时言语鼓励。对输液过程中表现良好的患儿进行表扬,并介绍给其他患儿,可建议其对哭闹患儿进行示范、安慰。⑤选择小号静脉穿刺针进行静脉穿刺,寻找静脉时呼唤其昵称,和其探讨其喜欢的话题,转移其注意力后,轻柔、快速进行静脉穿刺,争取一次成功,避免多次操作。⑥穿刺成功后固定穿刺针头,鼓励、表扬患儿,在舒适的体位下进行输液,嘱咐家长陪同,减少患儿活动,避免渗漏、脱针。⑦不定时进行巡查,了解输液状态,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表扬表现好的患儿,劝说调皮患儿。⑧每个护士分组,全程固定对一组患儿进行输液治疗,减少患儿隔阂、恐惧心理。

1.4 观察指标

采用FLACC量表对患儿的肢体行为和动作、面部表情、哭闹和可安慰性等疼痛反应进行客观评价[2],每项分别记为0、1、2分,总分10分,分数越低,疼痛程度越弱;观察患儿治疗依从性:无哭闹主动配合或稍有哭闹但能较好配合,不影响治疗者判定为依从性好,其他判定为依从性差;对患儿母亲进行询问,了解家长满意程度,分为很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很满意、较为满意之和为总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和FLACC评分对比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体质量、身长、头围增加量对比

2.2 家长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长总满意率95.63%(153/160)高于对照组的72.50%(116/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324,P<0.05)。

3 讨 论

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技术操作,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尤其在儿科门诊,患儿的生理、社会、家庭等属性的特殊性导致护患关系激化,甚至引起工作场所暴力,导致患者满意度欠佳、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治疗效果欠佳等多种不良后果。相关研究认为,80%的护患纠纷都与沟通不到位有密切关系[3],74.1%的儿科门诊护士在1年内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4],因此,加强护患沟通对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而心理护理是加强护患沟通的关键措施。本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好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FLAC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家长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可减轻儿科门诊输液中患儿的疼痛反应,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 段敏.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探究[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9(6):179-180.

[2] 黄小妹,余银珍.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46-47.

[3] 王静.心理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长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4):353.

[4] 刘进,祝筠,张玉曼,等.儿科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40-43.

R473.72

B

1671-8194(2014)11-0330-02

猜你喜欢

护患儿科输液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颈枕输液袋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浅谈护患关系及护患冲突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