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14-04-13崔志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可逆性白质脑病

崔志军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河南 滑县 456400)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崔志军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河南 滑县 456400)

目的对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包括有男16例,女40例,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癫痫、呕吐、一过性皮质盲等;观察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特点显著,针对原发疾病展开相应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值得关注。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特点;影像学;针对;综合治疗

在临床上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属于一种基于临床影像学改变的综合征,患者表现以头痛、癫痫、呕吐、意识障碍、一过性皮质盲为主。经临床研究证实,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大脑后顶枕局部脑水肿。目前对于该病症的诊疗还无确切方法,值得临床引起注意[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抽取其中的5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28例。在对照组中包括有男9例,女19例,年龄23~71岁,平均(53.2±12.6)岁;观察组中包括有男7例,女21例,年龄22~70岁,平均(52.9±12.7)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研究方法:整理上述统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入选观察组,双号患者入选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综合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②检查方法:本组患者在发病后均接受了常规临床检查、心脑电图、肝肾功能以及MRI等影像检查。③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对症治疗。观察组:综合治疗。即给予患者降压、止痉、停止化疗与放疗,采取脱水降压法使患者颅内压降低,针对临床症状展开对症药物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检查结果显示为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各项检查结果显示发生明显好转;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甚至恶化。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进行表示,在对比分析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特点

本组56例患者中,包括有男16例,女40例,女性多于男性(P<0.05),患者表现: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病,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者48例,癫痫者45例,意识障碍者27例,一过性皮质盲者37例,记忆力、注意力下降者43例。体征表现为:血压水平发生显著升高,眼底正常,光反射正常,皮质盲,深反射活跃或者是亢进。

脑电图检查结果:颅内压在180~290 mm H2O之间者43例,正常者13例,本组患者经生化检查证实为正常,病原学检查结果呈阴性。脑电图均异常,轻度38例,周度18例。

影像学特征为:经头颅CT与MRI检查发现,56例患者均存在双侧枕叶基本对称病变,顶叶病变者43例,颞叶病变者21例,小脑病变者13例,脑干病变者11例,额叶病变者11例。

2.2 治疗与转归

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结果统计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十分的清楚,会有多种情况可诱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发生[3]。该类疾病以影像学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且患者会出现神经精神障碍,大多数情况下,高血压为诱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发生的最常见病因,除此之外,肾功能衰竭也可诱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发生[4]。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指出,在SLE以及卟啉病后可再发生该症状。经验证实,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头痛、精神异常、癫痫以及一过性皮质盲为主。曾有研究指出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不会发展成持续状态,上述临床症状一般会在几天或者是几周内消失,然而若是没有得到准确、及时的治疗,会进一步恶化,进而诱发颅内出血、梗死以及一些其他不可逆的白质病变[5]。本次研究中对56例确诊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经对比发现,接受综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接受单纯对症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发生显著升高,这一结果充分证实,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在接受合理的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目前对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诊断多以影像学技术为主,CT以及MRI为比较常用的检查手段,研究显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CT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影,而MRI特征则主要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的敏感性更高,可以对早期微小的局部异常进行显示。DWI、表观弥散成像等检查可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显著优势。曾有研究指出,经上述检查可准确鉴别出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毒性水肿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血管水肿,这对于临床诊断、鉴别与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为临床上以影像学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针对该疾病的诊断应以CT、MRI等技术为主,并注意临床鉴别,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原发疾病的治疗,并采取适当手段展开颅内降压处理,以达到改善治疗效果的目的。

[1] 李俊霞.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疑难病志,2010,11(9):682.

[2] 王明达.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598-1599.

[3] 张在强,等.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09,4(2):28-29.

[4] 汤亚男,卢丽萍,杜小鹏,等.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21):308-310.

[5] 焦玲.磁共振诊断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11,31(2):129-131.

R743

B

1671-8194(2014)11-0180-02

猜你喜欢

可逆性白质脑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加强免疫抑制剂管理的意义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超广义k次投影的线性组合群可逆和可逆性
“镜像”二维相关分析用于水溶液热诱导PNIPMA酰胺基变化可逆性的研究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