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及心肌酶调节作用的疗效观察
2014-04-13施卫东葛文涛
施卫东 葛文涛
(江西省婺源县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333200)
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及心肌酶调节作用的疗效观察
施卫东 葛文涛
(江西省婺源县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333200)
左卡尼汀;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酶;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是医院内科常见的疾病,临床中常伴有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左卡尼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对部分左卡尼汀患者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9~82岁,平均(61.47±3.44)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8~81岁,平均(60.55±4.1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包括再灌注治疗、降脂治疗、抗感染治疗、抗凝治疗、冠状动脉扩张治疗等,治疗组于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左卡尼汀治疗,即选择0.2 g的左卡尼汀,将其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实施静脉滴注,1次/天,需治疗14 d。
1.3 观察方法及指标
1.3.1 心肌酶浓度
所有患者均需抽取适量的肘静脉血,对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等进行严格的检测,每隔4 h需再次检测,同时注意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的峰值时间、浓度、发病时间及恢复时间等。
1.3.2 再灌注心律失常
再灌注治疗结束2 h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如存在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窦性停搏、窦性心动缓慢等多种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数据选择()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再通者心肌酶学、再灌注心理失常比较,见表1。
3 讨 论
左卡尼丁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主要存于机体组织中,是哺乳动物在进行能量代谢时必需的一种物质。其作用是加快脂类代谢,通过将长链脂肪酸转移到线粒体当中,从而在酰基对酶进行转换的前提下产生β氧化。心肌组织的主要能量来自于脂肪酸的氧化,通常情况下,脂肪酸产生代谢需要适度的左卡尼丁做辅助。心脏病同左卡尼丁缺乏症的关系,主要在于长链脂肪酸的代谢障碍中[1]。心肌一旦出现缺血,脂肪代谢中的磷脂水解物、心肌酶酰卡尼丁的积聚以及脂解物也会随之增多。肌纤维膜的生理特征通过卡尼丁的积聚发生改变,进而引发心律失常。当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患者由于血管急性闭塞引发心肌大量缺氧和缺血,同时线粒体内的长链脂酰卡尼丁,以及一辅酶A产生积聚,导致了游离卡尼丁数量减少,血浆浓度低于常人。因此,在发病过程中对左卡尼丁进行及时补给,可以改善脂肪酸的代谢,对治疗心律失常具有显著帮助。此外,足量的游离卡尼丁还可促进长链脂肪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氧化分解,供给细胞能量,减少发病后由于局部失血和氧气不足对心肌细胞造成的危害[2]。本研究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实施左卡尼丁治疗,经过观察,治疗组患者的心肌酶调节以及心律状况都得到了良好控制,并且当中并无发现过敏反应者,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从中可以看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左卡尼丁作为一种新增药融入当中,能够更好的对心肌梗死进采取治疗。
表1 两组患者再通者心肌酶学、再灌注心理失常比较
总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左卡尼丁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疗效高,缩短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与使用。
[1] 张庆民,李娜.左卡尼汀的临床应用进展[J].齐鲁药事,2004, 23(5):39-40.
[2] 冯静波,徐宁,王颖,等.左旋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955-957.
R542.2+<2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1-0087-012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11-0087-01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1-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