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2014-04-13卢健平郑丽梅何思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头孢围术

卢健平 郑丽梅 何思欣

(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 佛山 528100)

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卢健平 郑丽梅 何思欣

(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 佛山 528100)

目的了解本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方法抽取本院2011年共2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给药途径均采用静脉滴注,疗程3~5 d,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呋辛,其次是头孢硫脒,再次为头孢他啶,单用抗菌药物152例(76%),二联48例(24%),均为术后给药。结论本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在药物的选择不当、用药剂量过大、给药时机不当及用药疗程过长,临床医护人员应当增强意识,按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2011年5月卫生部开展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为响应整治活动精神,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笔者以产科为切入口,抽取产科2011年剖宫产患者出院病历200份,对该手术病历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抽取2011年产科进行剖宫产的出院患者病历,共200份。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每份病历逐项填写卫生部编制的《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表格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情况、抗菌药物过敏史、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实验室检查等。

1.3 评价标准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和《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结合本院的专业特点及临床时机情况,制定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药物选择、预防用药时机、联合用药、用药途径、溶媒种类及体积、更换药物品种及用药禁忌等。

2 结 果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1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率

200例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涉及3类9种抗菌药物,头孢呋辛用药频率最高。以单一用药为主,共152例,占所有病例数的76%,二联用药48例(占24%),其中头孢菌素类联合硝基咪唑类32例,头孢菌素类联合氨基糖苷类16例,无三联或以上联合用药情况。具体用药种类及使用率见表1。

2.2 首剂应用抗菌药物时机和给药方法

首剂应用抗菌药物均在术后进入病房后给药;静脉给药率为100%。

2.3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评价

200份病例中,评价不合理项目及其例数详见表2。本次调查的病例均能选择合理的溶媒及用药途径。但是,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药物的选择不合理、预防用药时间不合理、用药剂量过大、术后用药疗程过长等突出问题。此外每日给药次数、更换药品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也存在。

表1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率

表2 剖宫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表现

3 讨 论

3.1 药物选择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38号文中规定,剖宫产术选择的是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2]。57例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硫脒预防用药,该药价格相对较高,不符合《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推荐应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39例、头孢唑肟7例,预防用药针对性不强,且档次过高,对术后感染并无积极意义,反而容易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和药品不良反应[3]。

3.2 预防用药时机

38号文中规定,剖宫产手术应该在脐带剪断胎儿娩出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本次调查的200例剖宫产病例,全部均是术后进入病房才给予首剂抗菌药物,并非在脐带剪断胎儿娩出后给药,错过了最佳预防用药时机。

3.3 用法用量

本次调查中发现多次超剂量应用头孢他啶预防术后感染。说明书规定头孢他啶常用量:成人2~6 g/d,分2~3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本调查中采用孢他啶4克/次 、2次/天的给药方案,单次给药剂量过大,存在超说明书用药。

3.4 联合用药

本次调查显示,二联用药有48例,其中头孢菌素类联合硝基咪唑类32例,头孢菌素类联合氨基糖苷类16例。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是发挥协同作用、扩大抗菌范围、提高抗菌效果、降低药物毒性、减少及延缓耐药性产生。对于预防性用药无联合用药的必要。22例二联用药患者体温和血象均正常,无联合用药指征。联合应用甲硝唑,因其在乳汁中含量较高,动物实验和体外测定发现有致肿瘤和致突变的危险性,考虑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不宜选择。联合应用小诺霉素,小诺霉素具有耳、肾毒性,产妇用药后乳汁中有一定浓度,注意对新生儿的影响,应慎用。

3.5 用药疗程

200例剖宫产病例术后用药疗程为3~5 d,疗程过长,均超过3 d。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4 h,必要时延长至48 h。如有感染指征或手术时间过长的可提前或延长给药时间。连续用药是无必要的,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手术感染发生率[4]。

3.6 更换药品

本次调查显示,12例病例在用药过程中突然更换抗菌药物,病情记录没注明原因,显然不合理。

4 结 论

本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未把握好预防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偏大及术后用药疗程过长等不合理用药问题。因此,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其在抗菌药物监控中的作用,通过干预临床用药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857-1862.

[2] 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

[3] 黎行山,杨晓,陈燕红,等.207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11-12.

[4] 付燕,秦瑞芬,何大方.2010年我院产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3-4.

R978.1;R719.8

B

1671-8194(2014)11-0077-02

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2335)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头孢围术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头孢菌素给药前有必要常规皮试吗?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