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宋词《我住长江头》的艺术意境美

2014-04-12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330063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全曲钢琴伴奏和弦

(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 330063)

唐代的诗,宋朝的词为我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典范。其中,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青主先生根据宋代诗人李之仪“卜算子”所创作的《我住长江头》。作曲家寄情于古诗词,表达内心深处缅怀革命先烈的哀思。诗词上下共八句,质朴的语言抒发思念恋人和对爱情的坚贞信念。颇具民族风味的旋律,严谨的结构和真挚的情感使此作品不失为中国传统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作者对词中的艺术意境美做了如下体会:

一、 多样化创作手法

1.歌词

诗词分上、下阙,各四句。质朴的语言抒发了一种思念恋人和对爱情的坚贞信念。但这首歌曲不应仅仅把它作为情歌演唱,青主在充分体现原诗词意境的同时还寄予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表达出的是一种广博的爱,借词抒情,寄托了对已逝革命战友的缅怀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怀念。它的感情深沉,甚至带有一丝悲壮的色彩。词中前两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其中“我”与“君”、“头”与“尾”的对应,使词中意境一目了然。三四句中: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其思念和坚贞之情了然于胸。五六句中的关键词“水”和“休”,“恨”与“已”,很好的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念盼与向往。七八句正好顺承五六句的词意,咏志般的抒发出了坚定的信念。诗词的下八句是前四句的反复,使得诗词主题得到了升华。如果表演与音乐不能很完美的结合,歌曲的表现的意境美则会大打折扣。《我住长江头》的音乐具有民族风格,清新质朴的语言,诗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是一首以中国传统技法创作的艺术歌曲,堪称经典之作。词意通俗易懂,然而,看似简单的歌唱旋律,歌者演唱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开始还能保持乐句的完整,但随着歌唱旋律内在张力的增强,乐句的保持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演唱者从“唱”变成了“喊”,从容的开始,狼狈的结束。

其次,歌词的发音必须准确。与西方语言最大的不同是,汉字有四个声调,曲作家在创作时注意了语言声调与旋律的结合问题,充分体现出中国特有的民族风韵。汉字读音的四声若不规范,会使人听觉发生差异,产生倒字现象,错误的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如“长”“时”“头”“不”“只”等,可以在容易产生倒字现象的词上加上滑音或下滑音来强调声调,避免演唱时的归韵不清的问题。

2.曲式结构与调式调性

在结构上,青主并没有按照传统的上、下阙平行反复的手法,而只将下阕反复了三次。并在每句结束时最后一个字的旋律上都作了向上或者向下的拖腔,恰似古诗词中吟诵的语气。全曲为复二部的曲式结构,分为AB两大部分,四小节的前奏,A(5-20)为单二部,B(21-68)为并列单三部。全曲的调性标记为G大调,但歌唱旋律在听觉上有明显的五声调性,具有浓郁的民族调式色彩。但是音乐旋律更倾向于e小调,在18和19小节到达G大调的重属和弦DD(谱例1),一直到第25小节才出现了G大调的主和弦。之后G大调和e小调的主和弦交替出现,直到全曲最后四个小节才明确出现G大调的属和弦和主和弦连接,以此肯定了主调调性,以ff的力度达到全曲高潮,最后完满结束全曲。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在第38小节使用了含升A的减减七和弦(谱例2),充分运用了和声的色彩功能,为有浓郁中国民族风味的五声调式增添了一丝西方浪漫主义的色彩,表达含蓄、深切的感情。

谱例1

谱例2

3.节奏节拍

节奏方面,旋律的设计也很符合歌词的表现。复拍子6/8拍,每个音符都占三拍时值,但每句句末结束音均占六拍时值,这与诗词朗诵节奏有关,同时节奏重音与诗词朗诵重音也相对应,使古诗词朗诵节奏与旋律完美结合。

二、精致的钢琴伴奏

对歌曲的钢琴伴奏的理解也有助于古诗词意境之美的表达。众所周知,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艺术歌曲表达更完整,增加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使其与诗歌相辅相成,具有旋律补充和背景衬托的作用。此曲的钢琴伴奏使用了分解和弦式的六连音,第一个音开始于左手,每句开始的音连成一条旋律,在右手六连音的伴奏下与歌唱旋律遥相呼应,左手舒缓的单音旋律与右手密集流动的琶音形成对比。在出现中心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时,伴奏织体改变,右手用和弦推动歌声,左手六连音式的琶音应保持水一般的流动感,双手形成一动一静式的对比,形成歌曲的高潮。同时,钢琴的踏板应当要控制好,否则无法表现清晰的流水,会影响歌曲的整体意境。

三、演唱时的情感处理

全曲共分AB两段,各四句。A段主叙事,旋律在19小节到达全曲最高音,随着曲调的上扬,歌唱者的情绪容易激动,但作曲家在此处力度处理为p(见谱例1),表达深沉含蓄而内敛的情感,同时为后面B段高涨的情绪做了铺垫,这对于演唱者的技巧要求非常高,气息控制不好就容易从“唱”变成“喊”。

B段主抒情。变化反复两次,每次反复提高了音区,在情绪上层层递进,主题第一次陈述时较平静,第一次反复时情绪已趋向激动,但依然含而不发,直至最后一次反复时,所有的情绪才得以宣泄,是全曲的高潮,情感得到升华。

总之,对于古诗词意境之美的探索是多方面的。不管从诗词的写作手法还是音乐中的演唱技法,以及歌词的咬字归韵、钢琴伴奏以及和声手法的分析等,都是了解和探索中国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俗语说的好:知之深,爱之深,悟之则更彻,正如《我住长江头》,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淡墨叙深情,意境感悟情。

参考文献:

[1]张云霞.论青主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D].河南师范大学, 2011.

[2]吴莲芳.诗意与曲意的共性表达[D]. 武汉音乐学院, 2010.

[3]毕海燕.关于《我住长江头》的音乐学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05).

[4]梅兰.浅析青主《我住长江头》歌曲的艺术特征[J]. 惠州学院学报.2007(02).

猜你喜欢

全曲钢琴伴奏和弦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