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如何贴近民生?
2014-04-11
主持人:
随着微博的盛行,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博的新型交互式的沟通时代,我们现在看到微博议政、微博献策、微博反腐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政务微博开通之后,网民了解官员的诉求越来越多。政务微博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则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受到政府的支持及公众的认可。
那么,在微博时代,如何更好地让官民沟通、贴近民生?
陈里:
如何更好的官民沟通、贴近民生?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对政务微博要准确定位。
作为一个政务微博,首先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开这个微博。是因为工作需要、跟风还是仅仅只是为了报年度工作的时候,多一个业绩而已。现在不少政务微博,更多的不是因为工作需要,而是在于自己的业绩与跟风,如果是这样,那么确实需要去好好考虑下了,有没有开政务微博的必要。
政务微博,政务两字,顾名思义,就是政府服务。政务微博的宗旨应该力行“织博为民”,并在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管理创新、倾听民众呼声、加强群众政治参与等这些方面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而对于这个政府服务,又怎么样去通过微博做好呢?在目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一个时代,怎么样通过政务微博,去做得更好呢?这里,政务微博的定位很重要。政务微博,为民服务,这是关键,不要说是所有的问号都是没有答案的。
其次,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公务人员在微博上发言影响会很大,所以一定要注重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准确性和责任心,不能在微博上对网友不理不睬,或者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目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民意民怨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作为公务人员微博,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和充分准备,很难面对广大受众。特别是发生突发事件时,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发言人稍有不慎,就会给人留下把柄,甚至被人抓住不放。公务人员微博能够在收集社情民意、建立良好干群关系、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前,公务人员微博进入优胜劣汰期。有些公务人员为了赶时髦或者应景,成了对网友的留言置之不理的“僵尸官博”,将会被逐步淘汰。与此同时,那些能够关注民意、即时互动、威信积累的公务人员微博,将会被更多的网友所认可。从长远看,公务人员建立微博是有益的。
第三,要直面网络非理性诉求。
不可否认,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上,存在一些非理性的表达。当出现社会热点矛盾时,他们倾向于非理性地表达自身的情绪,而不会主动地思考这种表达是否合法或者是否合乎道德,也不会主动思考自己的一键转发和情绪化的评论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在匿名性传播的庇护下,因为“法不责众”、“权责模糊”,使得他们的责任意识淡薄,即便造成不好的社会后果,他们也不必承担责任。
面对非理性表达,我们的做法是不能沉默、不能失声,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微博这个公共的空间里,谁是谁非将会有一个公论,暴露在公众的视野内,非理性表达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第四,只要利于百姓,要毫不犹豫“发声”。
对于网友们存在不同的声音要理性去看待,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网友们对我们工作的关注,这些不同的声音可以使我们自省、自警,我们要诚挚的去感谢。当我们遇到所谓的“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只要是对公众有益,对他人有所帮助的事情,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在微博上“发声”。
要让微博能够成为与群众沟通、互动交流的工具,特别是一种融洽关系的感情桥梁、解决百姓问题的民生桥梁。
第五,微博问政要“行”胜于“言”。
政务微博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则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受到政府的支持及公众的认可。微博问政的发展是官民沟通的一种新方式,它要求政府工作方式实现一次重大转变,要求从等事情向主动找事情、解决事情转变,这也是在网络化环境下对新的执政方式的有益探索。
微博问政重在“问”。微博的最大特色在于互动、沟通,它既是民意与舆情的“观测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稳压器”。微博问政,“行”胜于“言”,问政的目的,不仅在于官员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官员做了什么。换句话说,要使微博问政真正发挥作用,其根源还在于日常政务工作的到位,政府部门只有把日常社会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做到位了,再通过微博才能发挥放大作用和引导作用。
第六,微博应在理性疏导、互动中解决问题。
由于微博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往往同一主题会有截然相反的内容和意见,造成信息真假难辨或真假混杂。这些流言利用一个确实存在的事件,在叙述中夹杂虚假的信息,使得各种“黑幕论”快速弥散,这种真假难辨或真假混杂的信息所产生的影响最难以预测。在重大社会事件传播中,对于政务微博要做到理性,维护微博真实,树立起网友对你的信任,不盲目参与网上骂战,不针对不完全的新闻事实发表激烈观点,不发表情绪性语言,不盲目陷入群体思考及行为。
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向广大网民传递积极正面的信息,引导群众正确发表言论、反映问题,有效减少网络上造谣生事、恶意诽谤、人身攻击等不良言论,要沉得住气,平和交流、坦诚沟通,理顺情绪,在互动中解决问题。
第七,应重视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已成为推动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然而,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了解,导致在应对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出现缺位。同时,微博也成了谣言滋生、扩散的重灾区,网络水军,网络推手,恶意炒作和左右网络舆论、操纵网络民意,形成“网络暴力”,将公共事件进一步变成社会行动,直接危及社会稳定。
为此,应从刚性维稳向韧性维稳转变,重视政府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利用微博搜集社情民意的新方式,及时准确地把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入驻微博,拓宽信息渠道,将微博从单一的信息发布转变为政府部门发布信息、群众提出疑问或建议政府部门解答疑问并改善服务的良性循环。政府是突发事件处置的主体,在突发事件中,主动抢占信息发布权,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尽最大努力解决民众的合理诉求,避免谣言扩散,掌握舆论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化解或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最后,要注重网络问政的健康发展。
一是在技术层面,微博要实行实名登记制。我觉得实名制的最大作用不是为了方便管理,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博主的自我约束。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身份如果不确定,毫无顾忌、毫不负责地发表一些不实言论就非常容易,如果身份确定了,谣言、攻击、炒作等就会自然而然减少了。
二是在网络与现实衔接层面,要建立收集反馈机制。特别是网络反腐,纪检监察部门可以探索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构,对网上反映的腐败问题,要及时予以回应,对不实爆料举报,要坚决予以回应,还当事人以清白;对有证据证明存在违法违纪情形的,在遵守保密的原则下适时对案件处理进展进行公布。
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虚拟社会同样也是法治社会,对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诽谤攻击他人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侵权人的责任,不能让为所欲为成为网络上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