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汉译英散文语篇内部的逻辑连贯性

2014-04-11蔡康琦

关键词:丑石连贯语篇

蔡康琦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写景,或议论,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而富有文采,以此来组成连贯的整体。汉语散文要求连贯,对应过来的英语散文同样要求连贯。但是由于东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表达方式也会相应地跟着变化。英语民族文化特质表现为逻辑思维,汉语为整体思维,表现在语言上也是一样。

纵观近几年来学者大家的研究,有学者从原型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当代散文译文原型特征做了系统研究,从词、句、段落、篇章揭示出当代散文译文的原型特征。该文章通过比较原文和译文,从总体上描述了散文译文特点。童兆升,卢志宏从音乐美的角度对散文翻译进行了研究,探讨采用语音补偿,节凑复制,衬字法,语气保留等手段传达原文的音乐美。王宏印指出了刘士聪教授着重强调的散文的“韵味”。以上皆从散文的第二三个特点,即意境和文采方面入手揭示散文翻译的一些特点。王一多从内在逻辑关系对语篇翻译进行了研究,指出翻译是互文语境下的连贯重现,其中对议论语篇、描写类语篇及说明类语篇都做了翻译研究,而散文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形式,是集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说明,抒情于一身的。本篇文章从句,句群,段落三方面从散文的第一个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出发,指出英译文中如何实现内在逻辑连贯。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最基本特征,关于衔接和连贯,语言学家有三种基本观点:衔接不能保证连贯;连贯无需衔接;衔接是连贯的基础。具体来说,衔接是形式层面的,连贯是语义层面的。连贯可区分为宏观上的连贯和微观上的连贯。“宏观语篇结构是指构成一篇完整文章的大功能块组合模式,微观语篇结构是指语篇中句子、分句之间衔接组合的小功能块模式。”一般在翻译过程中,语篇的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都会按照原文的结构。所以,本文只讨论微观语篇结构,即句子内部与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

关于逻辑关系,外在的表现方式为衔接,如上所说,连贯有时无需衔接。外在的连接取决于客观事物之间本身就存在的关系,内在的连接则取决于说话人对客观事物关系所作出的判断。拿因果关系为例,外在的连接主要指句中出现“因为”、“所以”这样的明显字眼,这在翻译过程中往往直接翻译为因果关系即可。而一般给翻译造成困扰的是内在的连接,在把汉语这种意合的语言翻译成形合语言的过程中,有的内在的连接需要显化,以使翻译过来的句子符合形合语言的逻辑习惯。

1.句子的内在逻辑。

在贾平凹先生的《丑石》散文翻译中: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在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呦,多时把它搬走吧。

I used to feel sorry for that ugly black piece of stone lying like an ox in front of our door;none knew when it was left there and none paid any attention to it,except at the time when wheat was harvested and my grandma,seeing the grains of wheat spread all over the ground in the front yard of the house,would grumble:“This ugly stone takes so much space.Move it away someday.”

这段散文共两句,但是翻译为英语是却变成了一句,译者基本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结构,在第一处句号时做了变动,把第二句合并到了第一个句子里面。原因是汉语把意思最紧密的放在一起成为一句:这段话先表达遗憾,然后原因有二,一是谁都不理它,二是理的时候还是嫌它碍事。而英语注重形式上的连接和逻辑,认为上面的原因二是第一个的特例,也是有第一个理由而来,所以用了except连接了一句。再看第二句,大可翻译成.......when wheat was harvested,with the grains spreading all over the ground in front yard of the house,and my grandma would grumble:“This ugly stone takes so much space.Move it away someday.”若是这样翻译,也符合原文,但是不符合逻辑习惯,单独看译文,会迷惑不解,感觉摊麦子和奶奶抱怨没多大关系。其实汉语中,有潜在的很弱的原因关系,还涉及到奶奶的目光转移,补充全是“门前摊了麦子,奶奶看见了麦子,又看见那块丑石,所以就说到......”。因此,此处门前摊了麦子前加了“seeing”表示原因,符合了逻辑习惯,也达到了连贯。中国人已经很习惯意合的语言,所以有时候就会意识不到,对此还应该多加练习和思考。上述考虑会使译文更加精确,而为了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以便清楚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句与句之间也需要考虑内在逻辑。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Swallow may have gone,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Now,you the wise,tell me,why should our days leave us,never to return?

第一句中有三个并列的句子,上文处理成了三个并列句形成排比,符合原文结构和逻辑。但是在翻译过程中,有的人把这三句处理成了三个并列的条件句,即“if the swallow goes,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if willow trees die back,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if peach blossoms fallen,they will blossom again.”这样也是三个排比句,符合文章结构,但是条件句的主句是在前半句的条件下发生的,是说“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是一种条件,可发生可不发生,同时强调了主句,这就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但其实作者的心境是很悲观的,所以把每一句处理成并列句,前后并重是很妥当的。

2.段与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中国散文形散的特点有时要求译者对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和结构做出调整,可把一段分为两段,也可把两段并为一段。如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丑石》中:

……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半;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And every month when it came to the evening of the 15th of lunar calendar,we would climb onto the stone,looking up at the sky,hoping to see the full moon come out from far away.And Granny would give us a scolding,afraid lest we should fall down—and sure enough,I fell down once to have my knee broken.So everybody condemned the stone:an ugly stone,as ugly as it could be.

很明显,上述译文把两段译为了一段。若不这样做,另译一段,则去掉“so”,另起一段即可。但是这样的话就会显得这段很突兀,凭空就出现了,和前后上下文关系不大。汉语中另起一段给人传递出的暗示信息是:小孩在在丑石上磕下来这种事情肯定也发生在别的小孩身上,再加上它没用处,又碍事,综合这些原因,所以人人都骂它丑石。但翻译成英文,如果还是另起一段,不仅没传达出作者的暗示信息,还由于没有形式上的连贯,会让人觉得突兀,所以译者折中了一下翻译成了一段,虽然比原文的意义少了些,但是保证了前后连贯。

本文基于散文的特殊性以及汉语与英文表达习惯与逻辑思维差异,指出了翻译过程中为达到精确并尽可能地符合原文意境,句与句之间,段落之间必须符合英语的表达逻辑,必要时应该把汉语中隐藏的逻辑关系明显化。为此,需要有意识地理清原文的逻辑关系,做出适当的折中处理,首先保证精确,在此基础上再保证意境,节奏的准确性。

[1]张继光,张蓊芸.原型理论视角下的当代散文翻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童兆升,卢志宏.散文语言的音乐美与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09,(1).

[3]王宏印.议事三味,甘苦一心——读刘士聪教授《翻译与鉴赏》一书兼谈散文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

[4]王一多.翻译过程中语篇连贯之逻辑关系本质[J].外语研究,2006,(4).

[5]于万锁.英语语篇交际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6]左思民.汉语语用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7]乔萍,翟淑蓉,宋洪玮.散文佳作108篇[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丑石连贯语篇
画与理
画与理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将句子写连贯
刘译聪:丑石
丑 石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