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牧《感怀诗一首》的“史诗性”

2014-04-11冯雁春

关键词:藩镇杜牧朝廷

冯雁春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晚唐,唐政权更是动荡不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问题屡次出现。杜牧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政治青年,时时刻刻为朝廷的安危担忧。《感怀诗一首》是杜牧可考最早的一首诗,全诗一百零六句,较完整的呈现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具有史诗的性质。

感怀诗一首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刳隍咸万寻,缭垣叠千雉。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耻?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累圣但日吁,阃外将谁寄?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慑惴。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勃云走轰霆,河南一平荡。继于长庆初,燕赵终舁襁。携妻负子来,北阙争顿颡。故老抚儿孙,尔生今有望。茹鲠喉尚隘,负重力未壮。坐幄无奇兵,吞舟漏疏网。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只云徒有征,安能问无状?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苍然太行路,剪剪还榛莽。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常争。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感怀诗一首》原注为“时沧州用兵”,缪钺的《杜牧年谱》确定此诗作于大和二年,时年杜牧25岁。所说的“沧州用兵”,就是指朝廷讨伐横海节度使李全略之子李同捷的事情,因横海节度使的治所在沧州,所以会这么说。当时李全略卒,他的儿子李同捷反,朝廷在大和元年讨伐李同捷,大和三年,朝廷官兵攻陷沧州,斩李同捷。杜牧有感于此,一腔热血写下了这篇充满强烈感情色彩的佳作,印证了他“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卫兵”的文学思想。

一、对盛唐时期的缅怀

晚唐时期,诗人们面对无法改变的衰落现状,难免怀念盛唐时代的繁盛气象。《感怀诗一首》也是以怀念开唐盛世开始的,“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回顾了唐代前期的辉煌。“高文”说的是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赞颂了唐代的始祖帝王,在隋代混乱的末期,顺从天意,“提剑”而起,扫除隋代残余,平定天下,创立了唐代这一伟大的王朝,解救天下百姓,造福万代人,他们的事迹堪比上古时的三皇。接着写建立唐朝后采取的“文治”措施获得大家的赞赏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帝王的德泽就像是沉香的美酒深入骨髓,唐朝前期的辉煌具有必然性。短短的八句诗,表现出诗人对这样明君和盛世时代的向往,也与后面描写的衰世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回首“安史之乱”以及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走向衰弱的标志性事件,“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描写了战乱给无辜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安禄山造反是唐代晚期藩镇割据痼疾的必然爆发,唐肃宗带领英雄豪杰们扭转局势,平定了叛乱,但藩镇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描写了当时藩镇扩大自己实力,抵抗朝廷,互相拉拢,积极联姻、勾结。由于朝廷对藩镇的姑息,使得藩镇更加跋扈嚣张。“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刳隍咸万寻,缭垣叠千雉。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违反礼法、无视朝廷屦见不鲜,诗人带着激愤的心情,从各方面来描写他们的罪行,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无能的无奈之情。诗人只能感叹“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耻?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累圣但日吁,阃外将谁寄?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慑惴”。七十年以来,唐王朝一直处于国弱民困的境地,汉高祖时的韩信、彭越,唐太宗时的李勣、李靖这样的功臣良佐都不在了,现在的儿辈更加无能,边防空虚,谁能挽救黎民百姓,谁能挽救危机重重的晚唐,是诗人内心的呼唤。

“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朝廷无力抵抗藩镇和夷狄,反而压榨搜刮百姓,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官员混杂、法制散乱,离大家渴望的太平盛世越来越远,整个民族社稷已是岌岌可危。诗人的无奈之情尽显于诗中,读来令人感伤。

三、短暂的中兴之风

“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勃云走轰霆,河南一平荡。继于长庆初,燕赵终舁襁。携妻负子来,北阙争顿颡。故老抚儿孙,尔生今有望”,在长期的朝政羸弱,藩镇嚣张的阴霾中,终于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元和年间的唐宪宗这样的明君出现,可堪汤武这样的商周开国之君,他节俭,善于听从君臣的意见。“茅茨覆宫殿”是运用了尧的典故,而“封章绽帷帐”是东方朔称赞汉文帝采纳群臣意见,诗人以唐宪宗比为尧、汉文帝,可见杜牧此时的欣喜之情,与上面的感伤情调形成鲜明的对比。宪宗任命裴休为将帅,带领军队以凶猛之势横扫河南道割据势力吴元济、李师道,气势大振。唐穆宗长庆年间,成德军观察使王承元前来归顺。这阵中兴之风,让几十年来压抑的国人对朝廷恢复信心,发出“尔生今有望”的感叹。有此段可以看出杜牧对于理想政治的要求:即明君、贤臣、勇武的将军,凶猛的军队,但诗人更偏重与贤君的力量,贤君是贤臣、猛军的基础。挽救日薄西山的朝廷,救民与水火之中的美好理想就寄托在明君的身上,封建社会里,几乎所有的文人都把明君作为国家的象征、理想的化身。杜牧就是把这种美好的理想融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不可否认,这种美好的愿望和天真的幻想,给诗人带来了鼓舞力量,执着的追求理想的信心与勇气,也带来了克服艰难险阻、抗拒邪恶势力的毅力。

但现实是残酷的,暂时平定藩镇叛乱,不代表唐朝的危机已经解除,中兴如此的短暂。“茹鲠喉尚隘,负重力未壮。坐幄无奇兵,吞舟漏疎网”,朝廷终究还是无力彻底铲除藩镇,加之政策上的失误,出现了大规模的藩镇叛乱。“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前一句是写幽州兵马使朱克融囚禁节度使张宏靖反叛,后一句是说成德军大将王廷凑杀害节度使田弘正反叛事件。“只云徒有征,安能问无状?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朝廷派“五诸侯”来平息叛乱,却被打得落荒而逃。诗人在其文《罪言》中也说“长庆初诛赵,一日五诸侯兵四出击溃,一失魏也”。诗人一直主张消除藩镇,但朝廷的表现令人失望,诗人只能感叹“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苍然太行路,剪剪还榛莽”。平息叛乱比登天还难,失去的时候却易如反掌,太行山上道路狭窄,长满荆棘,平定河北三州叛乱已是不可能,《旧唐书·天文志》就记载:“长庆元年七月,幽州军乱,立朱克融;镇州军乱,立王廷凑。元和末,河北三镇,皆以疆土归朝廷,至是幽州具失,俄而史宪诚以魏州判,三镇复为盗据,连兵不息。”足见当时国家的软弱和混乱。平定叛乱遥遥无期,诗人的失望之情与日俱增。

四、诗人壮志难酬之情

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发出最后的感慨:“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当时的诗人还没有中进士,地位低下,自称为“贱男子”。诗人一直以平定藩镇为志向,但朝廷没有任用他,也没人听取他的建议。诗人豪情满怀希望自己能做出周文王、武王和夏禹那样的战绩,创造“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的理想世界,但无情现实根本不给他这样的机会,诗人只能忧愤满怀,“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以深深的愤懑、惆怅之感收尾,留下无尽的忧思,正合了“感怀”之诗题。通观全诗,气势壮阔,意境深远,堪称杜牧早期的成功之作。

[1]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刘煦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杜牧著.清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缪钺.杜牧年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5]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6]曹中孚.晚唐诗人杜牧[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7]吴在庆著.杜牧集系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胡可先.杜牧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11] 葛晓音.杜牧和他的诗歌[J].学术月刊,1982,(6).

[12]孙大军.论杜牧的咏史诗及其怀旧伤时心态[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

[13]王西平,张田.漫话杜牧的爱国诗歌[J].青海社会科学,1984,(5).

[14]张伟.浅议杜牧的咏史诗[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1,(4).

猜你喜欢

藩镇杜牧朝廷
从“人均”概念看安史之乱前的藩镇自给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山行
遣怀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形塑合法性:王元逵兴兵泽潞原因新论
赤壁
论宋人的唐五代藩镇观
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