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里米亚汗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演变

2014-04-11张文广

史志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汗国喀山

张文广

克里米亚汗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演变

张文广

克里米亚汗国与俄罗斯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双方结盟灭亡金帐汗国,削弱立陶宛公国;双方争夺金帐汗国的遗产;克里米亚汗国乘立窝尼亚战争之机进攻俄国;克里米亚汗国协助奥斯曼帝国与俄国争夺乌克兰;克里米亚汗国协助奥斯曼帝国,在北方大战中进攻俄国;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汗国。

克里米亚汗国 俄罗斯 奥斯曼帝国

位于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半岛犹如一只伸展开的巨型章鱼,将触角从东欧平原南端伸向黑海中央。历史反复证明,“谁控制了克里米亚,谁就控制了黑海”。1478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克里米亚之后,成为了黑海霸主。1783年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之后,从奥斯曼帝国手中接过了黑海霸主的权杖。在俄罗斯的南下扩张进程中,克里米亚汗国极为重要。作为一个存在了353年的小国,克里米亚汗国对俄罗斯的持续打击,使其南部边疆长期处于动荡之中,还锁住了它南下进入黑海的通道,让其迟迟不能获得黑海出海口。本文试图从克里米亚汗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演变这个角度,来探寻一下两国关系的发展进程。

一、双方结盟灭亡金帐汗国,削弱立陶宛公国

15世纪初,克里米亚半岛和莫斯科公国(1547年之前的俄罗斯)都处在金帐汗国的统治之下。1430年克里米亚汗国从金帐汗国中独立,1478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1]。金帐汗国不甘心在克里米亚的失败,它从不承认克里米亚的独立,更不承认奥斯曼帝国对克里米亚汗国的宗主权。当克里米亚从金帐汗国中独立出来的时候,莫斯科公国也在努力谋求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在此时,金帐汗国虽然已是强弩之末,国力却尚未消耗殆尽。莫斯科公国要想独立,势必会面临金帐汗国的干预。莫斯科公国与克里米亚汗国因此面临着共同的敌人——金帐汗国。

1474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派遣尼基塔·瓦西里耶维奇·别克列米舍夫率领使团与克里米亚汗国缔结反对金帐汗国的联盟[2]。对于莫斯科与克里米亚的结盟,金帐汗阿合马与立陶宛大公卡西米尔四世订立联盟来作为回应。双方商定同时出兵,从东西两线夹击莫斯科[3]。

1480年,金帐汗国与莫斯科公国进行决战。阿合马汗派人疾驰至立陶宛,请求卡西米尔四世速发援军,夹击莫斯科。但是此时立陶宛正忙于应付莫斯科的盟友—克里米亚汗国的进攻,已经无力增援阿合马汗了[4]。最终阿合马汗不战而退,并在撤退途中死亡。莫斯科公国获得了独立。1502年,克里米亚汗勉格里·格莱率军攻陷金帐汗国首都萨莱,灭亡了金帐汗国。

摆脱金帐汗国之后,莫斯科公国联合克里米亚汗国,共同进击立陶宛。在1487—1503年对立陶宛的战争中,莫斯科的军队深入立陶宛领土进行了打击。而克里米亚汗国则全力而出,展开了对立陶宛控制的乌克兰的进攻。最终在克里米亚汗国的大力支持下,莫斯科公国打败了立陶宛,夺取了立陶宛的部分土地。而克里米亚汗国则从对乌克兰的进攻中不仅得到大量财物,而且扩充了其在乌克兰的势力。

二、双方争夺金帐汗国的遗产

灭亡了金帐汗国之后,克里米亚汗希望借助于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夺取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于是便出现了各汗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庇护下重新联合的可能[5]。莫斯科公国意识到了这种威胁。因此瓦西里三世(1502—1533年在位)在1503年结束对立陶宛的战争后,把战略重心投向了喀山汗国。

1506年,瓦西里三世发兵喀山汗国,结果却遭到了失败。瓦西里三世刚刚撤兵,喀山汗国就暗中联络克里米亚汗国,试图共同反对莫斯科。1518年喀山汗阿敏去世之后,喀山内部分裂为两派—亲莫斯科派和亲克里米亚派。最终,克里米亚汗穆罕默德·格莱在1521年成功地扶持自己的弟弟沙希布·格莱登上了喀山的汗位[6]。这样克里米亚和喀山均为格莱家族所控制,他们把打击目标一致对准了莫斯科公国。1521年,克里米亚和喀山联军北侵莫斯科公国,很快兵临莫斯科城下,掳获大量人口后撤兵。这次战役,虽然未能彻底攻占莫斯科,但是给莫斯科公国造成了沉重打击。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正式称沙皇,沙皇俄国诞生,此后俄国决心全力以赴吞并喀山汗国。1548—1550年间伊凡四世两次亲征喀山,均未获成功。1552年,伊凡四世第三次亲征,终于打败了喀山,打退了克里米亚的援军,吞并了喀山汗国。

征服喀山之后,俄罗斯又把目光投向了南面的阿斯特拉罕汗国。1554年,伊凡四世率军两度重创克里米亚汗国支持下的阿斯特拉罕汗国主力部队。1556年,俄罗斯灭亡了阿斯特拉罕汗国。之后,伊凡四世开始直接对付克里米亚汗国,却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于是,俄罗斯把目光转向了西边,开始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努力。

三、克里米亚汗国乘立窝尼亚战争之机进攻俄国

到伊凡四世时代,俄罗斯一直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为了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1558年伊凡四世派兵进攻立窝尼亚,发动了立窝尼亚战争。随着战争的深入,俄国入侵立窝尼亚的战争逐渐转变为俄国对瑞典、波兰立陶宛王国(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与波兰王国合并,称波兰立陶宛王国,外界常“以部代整”地称该国为波兰,下文中均用此简称)的战争。

在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对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变得严重起来,苏莱曼大帝(1520—566年在位)一直过分关注反对哈布斯堡王朝,以至未能帮助克里米亚汗国与俄罗斯争夺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两汗国。塞利姆二世(1566—1574年在位)登基后,奥斯曼帝国看到了俄罗斯忙于立窝尼亚战争无暇东顾,就想夺取阿斯特拉罕[7]。1570年夏天奥斯曼帝国派军由亚速向阿斯特拉罕推进,途中与拥有4万人的克里米亚鞑靼军队汇合,但是由于饥饿和缺水,远征失败了[8]。

1571年,在波兰国王西格蒙德二世的劝说下,克里米亚汗德夫列特一世在部分奥斯曼帝国的援军的配合下,进攻俄罗斯。这次进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不仅攻入了莫斯科,而且差点俘虏了伊凡四世,在撤兵时还虏走15万人。俄罗斯遭到了沉重打击[9]。1572年,德夫列特一世在7千名奥斯曼帝国炮兵的配合下,再次攻打俄罗斯,却由于轻敌在莫洛季高地中了埋伏,受到重创后逃回克里米亚汗国。

虽然土耳其人对阿斯特拉罕的远征和克里米亚对莫斯科的北伐都失败了,但是他们并不甘心就此罢休,而是与波兰和瑞典结成了更加紧密地反俄同盟。1579年,受奥斯曼帝国支持的波兰国王巴托里突率大军东进,侵入到俄罗斯的心脏地区,重创了俄罗斯。同时,瑞典也在北方对俄国发动进攻。最终,俄罗斯战败。

2.选中棋子进行走子操作,如果已有选中的棋子,则不能选中其他棋子。如果想选择其他棋子,则需点击已选中的棋子,进行取消。

在立窝尼亚战争中,奥斯曼帝国的远征和克里米亚汗国的北伐都失败了,最后只是靠着有利的国际形势才使得俄国失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已经开始衰落,这直接决定了其藩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前景。

四、克里米亚汗国协助奥斯曼帝国与俄国争夺乌克兰

虽然俄罗斯在立窝尼亚战争中元气大伤,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外扩张,但经过几十年的休养之后,国力重新发展起来。波兰虽然取得了立窝尼亚战争的胜利,但不久之后又陷入了与周边国家的战争,国力日渐消耗。1648年5月,在波兰统治下的乌克兰地区(1569年卢布林和约之后,立陶宛统治下的乌克兰土地经过这次合并转到了波兰统治之下)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乌克兰哥萨克农民大起义。围绕着乌克兰的归属,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汗国、俄罗斯、波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经过14年的俄波战争(1654—1667年)之后,俄罗斯与波兰签定了《安德鲁索沃条约》,以第聂伯河为界瓜分了乌克兰,将右岸乌克兰划归波兰,左岸乌克兰划归俄罗斯。随后,在克里米亚汗国的协助下,奥斯曼帝国对波兰开战,使波兰控制的右岸乌克兰转归奥斯曼帝国[10]。

俄国利用土波战争之机,夺取了右岸的奇吉林地区。在把波兰排除出右岸乌克兰之后,克里米亚汗国开始配合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争夺左岸乌克兰。经过1677年8月—1678年8月的战争后,克里米亚汗国配合奥斯曼帝国从俄罗斯手中夺回了右岸的奇吉林地区。之后,双方的战斗陷入僵局,谁也没能取得任何进展。1681年春,在克里米亚汗国首都巴赫奇萨赖城,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汗国与俄罗斯签订了《巴赫奇萨赖和约》。根据协定,右岸乌克兰归属奥斯曼帝国,基辅和左岸乌克兰归属俄罗斯。

《巴赫奇萨赖和约》签订之后,奥斯曼帝国全力对付奥地利,结果陷入了奥地利、俄国、波兰、威尼斯组成的反土“神圣同盟”的包围圈中,依附于奥斯曼帝国的克里米亚汗国的命运也变得岌岌可危。

五、克里米亚汗国协助奥斯曼帝国,在北方大战中进攻俄国

控制了左岸乌克兰之后,俄国的实力进一步强大。1689年8月,彼得取得政权。上台之后,他制定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方针,实现了从地域性蚕食向世界性侵略体制的过渡。马克思指出:“对于一种地域性蚕食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11]彼得认为要使俄国摆脱内陆闭塞状况,挤进欧洲大国的行列,进而谋求世界霸权,就必须夺取出海口。克里米亚半岛是沙俄通往黑海的必经之地,为了夺取黑海出海口,必须吞并克里米亚汗国。为此,彼得制定了打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打通黑海出海口,建立黑海霸权的南下政策。

彼得利用反土“神圣同盟”,继续进行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决定不去碰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克里米亚汗国,而是直接打击奥斯曼帝国,进攻其要塞——亚速。亚速要塞是奥斯曼帝国在顿河口的最大要塞,占领这个要塞,便可威胁克里米亚汗国和进入亚速海。1696年5月,彼得率军打败了奥斯曼帝国,成功夺取了亚速[12]。

夺取亚速后,彼得意识到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利于其继续进行对土战争,于是把目光转向了西面—谋求从瑞典人手中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1700年彼得向瑞典宣战,持续21年的北方大战揭开了序幕。在北方大战中,尽管瑞典想方设法谋求与奥斯曼帝国的合作,同时克里米亚汗国也希望得到奥斯曼帝国的帮助以阻止俄国挺进黑海北部,但是1683-1699年与欧洲反土“神圣同盟”的战争严重地削弱了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积极地进行国内改革以图恢复国力。在1709年的波尔塔瓦战役中,土耳其下令禁止其藩属克里米亚汗国出兵援助瑞典,结果瑞典国王查理十二战败。

在波尔塔瓦战役之后,查理十二逃入奥斯曼帝国境内,继续领导瑞典政府对俄作战。卡尔洛维茨和约之后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奥斯曼帝国的国力,俄国在波尔塔瓦战役中的胜利,又使奥斯曼帝国感到了威胁,因而在查理十二的一再请求下,1710年11月奥斯曼帝国向俄国宣战,同时克里米亚也开始骚扰俄罗斯南部边疆。

1711年2月彼得对奥斯曼宣战,率军向多瑙河沿岸进军。彼得把这次战争看成是吞并黑海北岸地区和建立黑海霸权的大好时机。结果巴尔塔西·穆罕默德帕夏率领的10万奥斯曼军和克里米亚汗率领的7万鞑靼军队在普鲁特河旁的切乔拉村包围了仅有4万名官兵的俄军。7月10日彼得被迫求和,根据《普鲁特条约》,俄国归还亚速。至此,在彼得时期,南下政策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六、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汗国

在彼得逝世后,他的后人继承了其制定的南下政策。而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已朝不保夕,成强弩之末。1735年,俄国女皇安娜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最终奥斯曼帝国战败。根据1739年签订的《贝尔格莱德条约》,俄国重新获得亚速。

失去亚速使得奥斯曼土耳其失去了抵抗俄国的坚强堡垒,依赖于奥斯曼帝国的克里米亚汗国开始直接面临来自俄国的威胁。1762年6月,叶卡捷琳娜登基称帝。她一登上皇帝的宝座,就继续执行彼得大帝的南下政策。1768年俄土战争爆发。对于俄国来说这次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吞并克里米亚汗国,夺得黑海出海口和建立黑海霸权。结果土耳其战败。1774年7月,俄土双方签订《库楚克—凯纳吉条约》,条约规定,克里米亚汗国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13]。

在《库楚克—凯纳吉条约》中,俄国迫使奥斯曼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不过是为进一步吞并做准备。1776年秋,苏沃洛夫率俄军开进克里米亚半岛,赶走了岛上的土耳其军队,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1777年3月,俄国将其傀儡沙金·格莱扶上汗位。之后在土耳其人的支持下,克里米亚半岛爆发了反对俄军和沙金汗的民众起义。俄国看到沙金·格莱在克里米亚的地位非常脆弱,于是决定由俄国直接统治。1783年4月克里米亚汗国被划为新俄罗斯边区,克里米亚汗国正式灭亡。

在这之后的71年中,克里米亚都归属于俄罗斯。1954年2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俄罗斯控制的克里米亚半岛作为“恒久友谊的象征”划归乌克兰管辖。1991年前苏联解体时,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了乌克兰。

从克里米亚汗国与俄罗斯关系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共同的敌人——金帐汗国,克里米亚汗国与莫斯科公国结成了同盟。而当共同的敌人灭亡后,双方为了争夺黑海北部草原的主导权展开了较量。在双方的较量中,1571年之前,依靠正处于强盛阶段的奥斯曼帝国的支持,克里米亚汗国尚能攻入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1571年之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逐渐衰落,克里米亚汗国在与俄罗斯的较量中开始处于下风。1699年的卡洛维兹条约之后,奥斯曼帝国完全走向衰落,虽然在1711年收复了部分领土,但这只是帝国的回光返照而已,依附于其的克里米亚汗国也很快被俄罗斯所吞并。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就本地区是加入俄罗斯还是继续停留在乌克兰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显示96.6%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3月21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全票批准克里米亚入俄条约,并通过规定其地位及边界等细节的宪法草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草案。至此,克里米亚和俄罗斯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AlanW.Fisher,The Crimean Tatars,p.9,Hoover In stitution Publication,1978.

[2]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5.151.

[3](苏)安·米·潘克拉托娃院士.苏联通史(第一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143.

[4][9]Davies.Brian L,W arfare,State and Society on the Black Sea Steppe:1500-1700,New York:Routledge,2007. 12,17.

[5][8](苏)P.T.斯克伦尼科夫.谷中家,何渝生译.伊凡雷帝传.商务印书馆,1986.47,180.

[6](法)勒尼·格鲁塞.魏英邦译.草原帝国.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515.

[7][10](美)斯坦福·肖.许序雅,张忠祥译.奥斯曼帝国.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228,271.

[11]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人民出版社, 1979.82.

[12](苏)波将金等.外交史(第一卷·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428.

[13]特鲁日宁娜.1774年的库楚克-凯纳吉条约.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5.350.

张文广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责编 张佳琪)

猜你喜欢

奥斯曼帝国汗国喀山
千年喀山的独特韵味
六、维吾尔人的抗争与准噶尔汗国的灭亡
三、准噶尔汗国与吐鲁番、哈密的联系
二、准噶尔汗国的建立与叶尔羌汗国
奥斯曼帝国后期为何要囚禁继承人
喀山池—生态岸线之俄罗斯喀山伏尔加河湾滨水区设计国际竞赛方案
评《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十九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儿童职业教育
喀山——举办世界技能大赛的城市
伏尔加河畔的聚会——记喀山的第20届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