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的溶出度

2014-04-11吕兴萍胡容峰丁领振

中成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丹皮溶出度六味地黄

吕兴萍, 胡容峰, 叶 蕾, 丁领振

(1.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8; 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4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的溶出度

吕兴萍1,2, 胡容峰1*, 叶 蕾1, 丁领振1

(1.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8; 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400)

目的 建立以丹皮酚、 马钱苷为指标成分, 测定六味地黄丸溶出度的方法。 方法 照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法中的小杯法, 以 200 mL脱气人工胃液 ( 无酶) 为溶出介质, 转 速 100 r/min, 温度 (37.0 ± 0.5)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定量, Hypersil C18色谱柱 (250 mm×4.6 mm, 5 μm) ; 流动相 A为 0.05%磷酸溶液, B为乙腈梯度洗脱; 体积流量 1.0 mL/min; 检测波长为 234 nm (马钱苷)、 274 nm (丹皮酚)。 结果 丹皮酚、马钱苷分别在 4.03 ~36.27 μg/mL(r=0.999 4)、 3.02 ~27.18 μg/m L(r=0.999 5)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60%、 98.47%, RSD分别为 1.51%、 1.82%。 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靠, 精密度高, 重复性好, 可用于六味地黄丸溶出度的测定。

六味地黄浓缩丸;高效液相色谱;溶出度

六味地黄丸是被誉为 “补阴方药之祖” 六味地黄方的一种制剂,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六味中药组成,千百年来受到广大医家和患者的推崇[1]。 溶出度是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不仅能反应丸剂的质量情况还能反应体内的吸收和药效情况,因此建立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具有一定意义。现行版药典中尚未收载对六味地黄丸的溶出考察[2], 另外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数关于六味地黄丸溶出度研究的报道, 且都是针对单一成分的考察[3-6]。 本实验是在参考文献[7-11]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代表性水溶性成分马钱苷[12-14]和代表性难溶性成分丹皮酚[15-16]为指标测定了六味地黄丸的体外溶出度,为评价和控制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六味地黄丸 (1071071, 北京同仁堂), 丹皮酚对照品(paeonol,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批号为 110708-200506) ; 马钱苷对照品 ( loganin,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批号 111640-201005); 乙腈为色谱纯; 岛津 LC-10ATvp 高效液 相 色 谱 仪, Agilent 1100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仪 及其工作站, 浙 江 智 达 N2000 工 作 站; Hypersil C18( 5μm,250mm×4.6mm) 色谱柱, ZRS-8G智能溶出试验仪 ( 天津大学无线电厂) ; 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 德国 Sartorius公司); TU-1901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过仪器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流动相 A为 0.05%磷酸溶液, B为乙腈,梯度洗脱 0 ~15 min, 86%A; 15 ~40 min, 50%A。 柱温25 ℃, 体积流量 1.0 mL/min, DAD检测器, 马钱苷检测波长为 234 nm, 丹皮酚为 274 nm。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 取对照品和样品溶出液进样,结果表明两个成分能与其他成分达到较好的分离, 且理论塔板数均大于3 000, 结果见图1、 图2。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丹皮酚对照品 4mg、 马钱苷对照品3mg, 分别置于 100mL量瓶中, 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贮备液。

2.2.2 供试品溶液 参照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法 (附录 XC第三法), 以 200 mL 0.1 mol/L HCl为释放介质, 转速 100 r/m in, 温度 (37.0 ±0.5)℃。 分别于一定时间点取样5 mL(每次取样结束补充同温同体积的释放介质), 用 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 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图1 对照品的色谱图

图2 六味地黄丸溶出液的色谱图

2.3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吸取丹皮酚对照品贮备液 1、3、 5、 7、 9mL和马钱苷对照品贮备液 1、 3、 5、 7、 9 mL分别置于 1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进样 20 μL, 测定峰面积, 以峰面积 A为纵坐标, 质量浓度 C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两成分的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见表1。

表1 各组分线性关系测定结果

2.4 精密度试验 取丹皮酚和马钱苷混合标准溶液连续进样 6 次, 每次 20 μL。 结果: 丹皮酚的 RSD为 0.67%, 马钱苷的 RSD为 1.11%。

2.5 稳定性试验 取溶出时间为 4 h 的六味地黄丸的溶出液于0、 1、 2、 4、 8、 12 h 进样测定。 结果: 丹皮酚的 RSD为 0.96%, 马钱苷的 RSD为 1.99%。

2.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定已知含有量的六味地黄丸粉6份 ,分别精密称定加入丹皮酚、马钱苷对照品,分别置于50mL量瓶中, 加甲醇充分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过滤,取续滤液1mL加甲醇稀释至10mL, 混匀, 取20 μL进样,测定峰面积,根据回归方程计算马钱苷和丹皮酚的量及回收率。 结果见表2、 表3。

表 2 丹皮酚加样回收试验结果 (n=6)

表 3 马钱苷加样回收试验结果 (n=6)

2.7 溶出度的测定 取已知样品含量 (按 《中国药典》丹皮酚和马钱苷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 的样品8丸6份,进行实验。 按 “2.2.2” 项下操作, 分别于 2、 4、 6、 12、24 h 取 样 5 mL, 用 0.45 μm微孔滤 膜过滤, 随 即补 充 等 量的溶出介质, 取续滤液 20 μL进样, 测定峰面积, 求算药物质量浓度并换算成不同时间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取平均值。 各时间点均获得满意结果, 结果见表4。

表4 样品测定结果 (n=6)

3 结论与讨论

六味地黄丸为一中药复方制剂,是通过中药中多种成分的共同或协调作用起效的,且各成分间理化性质差异大,释放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本实验中分别以丹皮中难溶性成分丹皮酚、山茱萸中水溶性成分马钱苷为指标成分,建立了六味地黄丸的溶出度测定方法。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各成分分离效果好,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稳定性强,可以作为六味地黄丸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在本实验中检测波长的选择是分别取丹皮酚和马钱苷对照品贮备液于200 ~400 nm之间扫描, 结果丹皮酚在274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马钱苷在 234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故选择274 nm为丹皮酚的测定波长, 234 nm为马钱苷的测定波长。

参考文献:

[1] 杨 林,孙 静,郝 璐.六味地黄丸组方的临床应用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4(5): 796-798.

[ 2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597-598.

[ 3 ] 周 灿.基于 HPLC法测定不同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溶出度的研究[ 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5) : 155-156.

[4] 苏瑞强,何 煜,王瑞成,等.超微粉碎技术提高六味地黄丸 (水蜜丸) 溶出度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2,27(7): 511-513.

[5] 王义海,陈建国,冯志刚.六味地黄丸体外释放度的测定[J].中成药, 1995, 17(9): 9-10.

[ 6 ] 胡建平.六味地黄丸 (水蜜丸) 的质量评价[J].中成药,2006, 28(9): 1293-1297.

[7] 梁发华,陈 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浓缩丸中马钱苷的含量[ 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35) : 5-6.

[ 8 ] 张翠英, 李忠保, 李振国, 等.HPLC测定六味地黄颗粒中马钱苷和丹皮酚含量 [J].中成药, 2008, 30 (12):1791-1794.

[ 9 ] 毛晓敏, 张小波, 陈小清, 等.HPLC同时测定十二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 阿魏酸和丹皮酚含量[J].中成药, 2008,30(5): 678-681.

[10] 李文兰, 赵 稷, 王晓冬, 等.HPLC法测定金匮肾气丸中马钱苷、 芍药苷的含量[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4(1): 12-15.

[11] 戴 冰, 梅 君, 肖子曾, 等.HPLC法同时测定浓缩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和芍药苷的含量[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9(5): 35-38.

[12] 戴 冰, 肖子曾.马钱苷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7, 18(6): 448-449.

[13] 郑尚永, 熊清平, 肖 婷.六味地黄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2, 26(2): 48-51.

[14] 詹冬华, 郑 捷, 陈 佳, 等.2 种不同方法制备六味地黄丸的对比研究[J].中南药学, 2009, 7(7): 515-518.

[15] 曾常青, 曾 宇.六味地黄汤中 4 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J].中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8): 1034-1035.

[16] 王琼裙, 林向前.两种制备工艺六味地黄丸的紫外分析[J].福建中医药, 2008, 39(5): 51-52.

R927

: B

: 1001-1528(2014)03-0652-03

10.3969/j.issn.1001-1528.2014.03.050

2013-0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173556)

吕兴萍 (1981—) , 女, 讲师, 硕士生, 研究方向: 中药新剂型。 Tel:(0511)87290303, E-mail: xingping8702007@sohu.com

*通信作者: 胡容峰, 女,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药新剂型与新制剂。 Tel:(0551)5169225, E-mail: hurongfeng@163.com

猜你喜欢

丹皮溶出度六味地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凤丹愈伤组织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5种成分的溶出度
3种丹皮酚凝胶经皮渗透性能的比较
栀子金花丸中3种成分溶出度的比较
罗布麻叶分散片的制备及溶出度测定
六味地黄丸(汤)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加味桂枝茯苓汤I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