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探索

2014-04-10唐松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3期
关键词:容量瓶烧杯溶液

唐松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坚持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在高中化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充分的结合学科实用性的特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过程为主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高效课堂,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作了一些分析和探索.

一、营造民主气氛,平等对话

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对话教学开展的基础.只有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切实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发言,敢于反驳同学和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你问我答,更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表达、沟通、评价、欣赏,作为教师,要做学生的后盾,学生的疑难问题要及时解决,并指出学生提出问题中的不足和错误,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提出问题,形成师生之间知识的碰撞,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让学生体现探索、成功的快乐,在轻松的环境中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

回顾 初中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

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两个实验的不同?并让学生自己回答并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原理是:溶液的质量等于溶剂的质量加上溶质的质量.

学生提问 溶液的体积是不是溶剂的体积加上溶质的体积呢?

首先表扬了这个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学生也很主动的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体积不能简单的相加.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教师提问 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达到溶液的体积是100 mL呢?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

学生回答 将称量好的溶质转移到小烧杯中,然后在溶解的情况下加水使溶液的体积到100 mL.

教师回答 很好,这个方法不错.不过,小烧杯口太大产生的误差就很大,怎么办呢?

学生激烈讨论,使用量筒,但是量筒是一个专用量取的仪器,不能这样使用.

学生提问 老师,能不能用一种方法使烧杯的杯口变得小一点呢?

我微笑着点点头,拿出了早准备好的容量瓶,学生也高呼就是这个东西.同时让学生观察认识容量瓶的构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和教师没有了距离,同时也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构建开放性实验,主动探索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好帮手.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积极的探讨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和实验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到最科学的解决办法.让学生站到主体的位置上来,同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解释工作,针对学生的操作要领、仪器的使用方法要做好指导工作.通过学生主动的动手操作、细致观察、用心思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了上面的那些讨论为实验打下了基础,我还让男女生代表和我一起做这个实验,学生都表现的很积极,很仔细的观察实验.

实验题目 配制100 mL 0.1 mol/L的Na2CO3溶液

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100 mL容量瓶、烧杯(100毫升)、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滤纸

实验步骤

1.计算:Na2CO3的质量

2.称量:天平的使用

3.溶解:在烧杯中用100毫升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冷却.

4.转移:移入100 mL容量瓶.

5.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两至三次.

6.定容:加水到接近刻度1-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刻度.

7.摇匀、贮存:存放于试剂瓶.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别的学生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我都让他们一一的记录下来,等实验做完再讨论,锻炼他们做记录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的涵养.

三、递进式设问,激活思维

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落实、提高、推进和发展三维教学目标的主动力,递进式的设问可以很好的牵引学生的思维,掌控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顺着我们的课堂预设进行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还能使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培养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系统性,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另外,整个课堂教学显得逻辑性很强、结构严谨,对课堂起到一个很好的推进作用,可以顺利的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计划.

整个实验结束,学生便开始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及时的引导他们提问题要按照实验的顺序,有助于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学生总结回答 在称量时,物质会和砝码放反;在溶解搅拌时,液体会飞溅出来;在转移引流时液体也会由于操作不慎流出来;在洗涤时会出现与溶解和引流时一样的问题;在定容时,会出现仰视或俯视的错误;

随着学生们对错误的讨论,我便顺着学生对问题的提出说出了自己的问题,这些操作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教学顺利的进入了误差分析这一环节.可见,递进式的设问,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思维,还有利于使我们教学顺利的进入下一个环节.

四、全程式思考,学会总结

总结是整个课堂的升华.也只有不断的总结,才会有所发现、发明、创造和前进.单一的教师总结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缺少了知识的完整性,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让学生自己谈谈这节课学的主要内容,指出这节课endprint

猜你喜欢

容量瓶烧杯溶液
阿拉丁的神灯
谈如何降低容量瓶的容量误差
对容量瓶几个实验问题的探讨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实践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快速溶解物体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
电离平衡单元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