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科学课堂提问层次性的实践研究
2014-04-10赵红
赵红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有动态信息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解决。这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构成了课堂教与学的信息交流反馈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地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实践研究。
一、设置浅层次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探索酸的性质》一课中,笔者在引入时设置了“你们吃过的水果中哪些是酸的” “知道这些水果为什么会有酸味吗” “你们猜测一下我们口腔内的唾液是否是酸性的”“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激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注意力易分散的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变换提问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此时,教师就不能把提问停留在“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上,而应从不同角度,通过举例、辨析等不同形式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在教学时,笔者适时提出了“水结成冰质量不变,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木炭燃烧后生成的CO2质量比木炭大,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 ‘生成等词能否去掉”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其真正含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中层次的课堂提问,活跃学生思维
1.在新旧知识衔接点上的中层次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使学生能将新知识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例如,在复习导体电阻的测量时,若直接提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学生会觉得索然寡味。倘若把它改成为“伏安法测电阻为什么有误差”,这样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思考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减小误差应用什么方法,并进一步归纳出电路选定的原则,最后创造性地提出实验的改进方案。
2.在过渡点上的中层次提问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心灵门户的开启与关闭,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了他们心灵的门户,就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热爱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在过渡处提问,这既能起到对教学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物体浮沉条件”一节的教学中,在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后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紧跟着提问:“那么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3.在巩固总结时的中层次提问
在学习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所以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对此,教师在巩固总结惯性相关知识时,可以这样设问:“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当钥匙落下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钥匙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仍保持抛出时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然后再问:“为什么从缓慢运动的汽车下来时,人总是会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同的方向跨出一步?若朝相反的方向下车,则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向灾区空投物品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时,学生就能轻松地掌握惯性知识并学会运用其进行分析解题。
三、设置高层次的提问,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开动脑筋、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endprint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有动态信息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解决。这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构成了课堂教与学的信息交流反馈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地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实践研究。
一、设置浅层次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探索酸的性质》一课中,笔者在引入时设置了“你们吃过的水果中哪些是酸的” “知道这些水果为什么会有酸味吗” “你们猜测一下我们口腔内的唾液是否是酸性的”“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激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注意力易分散的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变换提问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此时,教师就不能把提问停留在“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上,而应从不同角度,通过举例、辨析等不同形式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在教学时,笔者适时提出了“水结成冰质量不变,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木炭燃烧后生成的CO2质量比木炭大,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 ‘生成等词能否去掉”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其真正含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中层次的课堂提问,活跃学生思维
1.在新旧知识衔接点上的中层次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使学生能将新知识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例如,在复习导体电阻的测量时,若直接提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学生会觉得索然寡味。倘若把它改成为“伏安法测电阻为什么有误差”,这样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思考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减小误差应用什么方法,并进一步归纳出电路选定的原则,最后创造性地提出实验的改进方案。
2.在过渡点上的中层次提问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心灵门户的开启与关闭,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了他们心灵的门户,就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热爱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在过渡处提问,这既能起到对教学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物体浮沉条件”一节的教学中,在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后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紧跟着提问:“那么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3.在巩固总结时的中层次提问
在学习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所以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对此,教师在巩固总结惯性相关知识时,可以这样设问:“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当钥匙落下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钥匙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仍保持抛出时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然后再问:“为什么从缓慢运动的汽车下来时,人总是会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同的方向跨出一步?若朝相反的方向下车,则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向灾区空投物品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时,学生就能轻松地掌握惯性知识并学会运用其进行分析解题。
三、设置高层次的提问,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开动脑筋、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endprint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有动态信息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解决。这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构成了课堂教与学的信息交流反馈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地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实践研究。
一、设置浅层次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探索酸的性质》一课中,笔者在引入时设置了“你们吃过的水果中哪些是酸的” “知道这些水果为什么会有酸味吗” “你们猜测一下我们口腔内的唾液是否是酸性的”“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激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注意力易分散的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变换提问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此时,教师就不能把提问停留在“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上,而应从不同角度,通过举例、辨析等不同形式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在教学时,笔者适时提出了“水结成冰质量不变,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木炭燃烧后生成的CO2质量比木炭大,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 ‘生成等词能否去掉”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其真正含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中层次的课堂提问,活跃学生思维
1.在新旧知识衔接点上的中层次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使学生能将新知识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
例如,在复习导体电阻的测量时,若直接提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学生会觉得索然寡味。倘若把它改成为“伏安法测电阻为什么有误差”,这样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思考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减小误差应用什么方法,并进一步归纳出电路选定的原则,最后创造性地提出实验的改进方案。
2.在过渡点上的中层次提问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心灵门户的开启与关闭,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了他们心灵的门户,就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热爱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在过渡处提问,这既能起到对教学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物体浮沉条件”一节的教学中,在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后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紧跟着提问:“那么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3.在巩固总结时的中层次提问
在学习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所以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对此,教师在巩固总结惯性相关知识时,可以这样设问:“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当钥匙落下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钥匙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仍保持抛出时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然后再问:“为什么从缓慢运动的汽车下来时,人总是会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同的方向跨出一步?若朝相反的方向下车,则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向灾区空投物品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时,学生就能轻松地掌握惯性知识并学会运用其进行分析解题。
三、设置高层次的提问,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开动脑筋、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