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014-04-10覃将
覃将
“体验式教学”法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在国外已有相当广泛的实践与理论基础。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水平阶段。为此,依据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部分内容,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提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基于问题的提出和理论依据,本文重点谈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
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和技能。而物理课堂教学,只有通过学生的切身体会,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物理的经验。体验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课堂实验和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最终获得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学习方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知识成果、学习经验,是高中物理教与学的一种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通过一定的实践对教材中的物理现象进行体验和确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才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地探究问题,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教师开展体验式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不同于以往的感受,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体验式教学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学生亲历教学过程,这也是体验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第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由于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就促使学生互相交流经验、感受,分享成果。
综上所述,从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体验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将知识技能和生活情感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学习高中物理的乐趣。
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体验式教学已经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毛主席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体验又是检验理论的直接活动。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验证物理规律,获得相应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活动和教学情景,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物理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体验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1.让主体充分获得体验,开展探究式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体验式学习,不仅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有效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如在教学《机械波》时,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上课,课前在操场上画出三条相距5米的平行直线,并标注好位置,让学生手拉着手站在中间的直线上,标注位置之间的距离是1米,让所有学生以自己所站的位置为平衡位置,沿垂直于两边直线的线段做简谐振动。随着口令的不断进行,振动开始从队头传到队尾,形成了壮观的“队波”,学生们称为“波舞”。当学生跳完波舞后回到教室,再阅读《机械波》,这样学生就能充分了解自己在操场上进行波舞时所扮演的“质点”的角色。通过“波舞”的体验,学生掌握了质点的运动规律,并且在课堂中争相发言,最后终于明白:在操场上同学们手拉着手就相当弹性介质,而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逐渐形成了机械波。综上所述,对于较难理解的机械波概念,通过在操场上创设“波舞”让学生参与体验,从而让学生理解波能传递能量的基本原理。
2.带着物理问题体验
物理知识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此,新物理课程通过创设和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和验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验证物理现象的正确性,还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如,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后,让全班学生带着“物体放在升降机底板上,物体对升降机底板上压力大小随升降机运动状态而改变的规律”的问题,组织全班学生到商场分组进行乘坐竖直升降的电梯,进行体验,并让学生对升降过程中,上升和下降的感觉进行说明和讨论。通过体验,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随着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的差异,学生都有一定的超重、失重感,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讨论,加深了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当电梯上升1~2层时,这时升降机处于匀加速上升状态,学生就会有一定的超重感;在2~9层的上升过程中,由于处于较为匀速的一个上升状态,因此,没有明显的失重感;在9~10层时,由于此时电梯处于匀减速状态,就会有一定的失重感。而10~9层下降时就会有明显的失重感,9~2层没有明显的感觉,而2~1层就又会出现超重感。学生通过对电梯上下运动的体验,从而验证了相关的物理规律,进而提高了综合分析物理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