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默会知识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2014-04-10姜小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头脑显性师生

姜小李

默会知识是一种经常被忽略的知识,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它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一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表现在语言、书面文字下以各种文本形式传递的显而易见的知识,这种知识逻辑性强、可言传,同时又是明确的具体知识。默会知识与之相反,也就是以我们通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形式存在。我们头脑中的默会知识到底是什么并不能明确表述出来,也未能形成系统性的表达方式。然而,这种隐性的默会知识却在我们头脑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比显性知识要多得多。有些人认为这种“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的知识微不足道。相反,默会知识比显性知识更能引导我们思维生活,它是引导认知发展的巨大力量。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的默会知识发挥得当,就会达到极佳效果;但若利用不当,会成为思维阻碍。同样,学生的默会知识对其知识的接受及理解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趋利避害,引导、转化固有的错误的默会知识,使其为教学和学习所用,使默会知识成为教学的新生长点,将高中生物教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默会知识的特征

1.缺乏表述性。相对于显性知识,默会知识的可表述性极差,很难用标准的逻辑化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更确切地说,很多情况下这种默会知识表现为一种能力,是一种后天经过具体学习或事物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在头脑中的观念,表现在肢体活动中就成为一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等。

2.不能用正规方法传递。默会知识既然是隐性的、存在于头脑中的知识,就注定传递不会方便,无法像显性知识一样写成书面文字进行大规模传递。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在相同环境下,对于默会知识不同的人可以有相同或相近的感受。这也就方便了生物教学中的思想传递,尽管语言不能表述,但可以转换成其他方式,凭借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达到不同层次的理解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带给学生更多积极的默会知识。

3.具备经验性。默会知识大多是从经验中获得,有一定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长期的过程。如同高中生物学习,这种默会知识是从不断的练习、复习、做题中得来的,做题中的错误犯过就不会再犯,也是由于形成了默会知识。学生对生物学习进行综合把握,整体总结,这对取得优异成绩形成推动作用。

4.体现文化性。体现默会知识的文化性与显性知识的文化性不同,默会知识的文化性体现得更为强烈,也更不好把握,因为若发生偏差,就会将思维引向歧路。这种思维文化比显性文化更能支配人的行为,如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即使很久不复习,再次练习只需稍加练习便可,因为已经成为自己的文化和能力,有自给自足性。

二、生物教学中对默会知识的关注

1.在师生对话间挖掘默会知识的共同点。无论在课中还是课下,沟通永远都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认知的默会知识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因为不能确定教师的潜在思想就一定是正确的,学生的思想就一定是有偏差的,只有教学相长才是共同进步的正确方法。因此,在沟通与对话中,将彼此的潜在思想和默会知识表现出来,通过人与人的思维联结寻求共鸣,对于生物教学有极大的帮助。师生相互成为倾吐者和倾听者,一方面可加深师生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态度也应放平和,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摒弃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多听听学生的声音,避免双方保持沉默,除生物知识以外避之不谈的现象。但是应该认识到这种寻求共鸣并不是绝对的思想统一,完全地消除思想上的差异,应在和谐的基调上让师生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

2.提升和转化默会知识,使之成为正确、科学的思想。默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处理问题的固定程序,同时也是支配意识做什么、怎么做的重要来源。认识到默会知识的重要作用后,我们应该使默会知识发挥其重要的领导作用。在生物教学中,面对学生明显的意识偏差,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其转化成科学、正确的思想。而对于一些认知浅显、知识攫取程度低的学生,应帮助其提高默会知识的高度,努力让默会知识成为科学的、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重要动力。教师可尝试设置情景训练,以实验或演示来纠正学生思想中对生物知识的错误想法,使学生开阔视野,对默会知识形成新的主观改变,这对学生答题及接下来连锁的生物知识学习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应用默会知识。在一番纠正与思考过后,是“趁热打铁”阶段,教师应让学生自己体验生物默会知识的具体内涵。教师可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或生物科学的研究,巩固学生刚刚形成的默会知识,让正确的思想在心中扎根。

总之,如何让默会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使之成为推动教学发展的巨大动力,是所有教学工作者共同的心愿,也是学生学业前进道路上必须重视的学习因素。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头脑显性师生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麻辣师生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