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巧用图像法解题
2014-04-10梁耀
梁耀
利用图像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图像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对中学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数据处理、振动和波、气体性质、欧姆定律和交流电的描述等等,都要用到图像法。在解答物理问题时,特别是解答比较复杂、偏难的物理题时,如果只套用公式,则计算相当繁琐,若改用图像法解题,则形象直观,且可以化难为易,而对那些中间过程的变化不明显,又没有现成公式可用的问题,图像法更有其独到之处。
【例1】某鸵鸟饲养员,早上出发到离家分别为20km和40km的A、B两个喂养点。若其出发后保持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与其离家的距离成反比,上午11点钟到达A点时速度为v1=5km/h。问其何时到达B点?
分析和解答:如图1,题目要求的是饲养员从A点到B点的时间,而题给条件是饲养员的速度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即v=k/x,其中k=L1·v1。经分析可知,其运动显然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很难用运动学公式和初等数学方法来直接求解。在这种情况下,如能巧妙地运用图像法解题,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1用图像法解运动学问题,作关于速度的图像,通常是作物体的v—x图像,而根据题意,仅可作出v—x图像。如图2所示,v—x图为一条双曲线,且图像中的曲线斜率和曲线与x轴所围面积并无确切的物理意义,所以,直接通过v—x图也无法求得t。
图2为此,必须变换坐标系。根据题意,重新画出一个适当的图像,使其斜率或所围面积具有时间或与时间有关的物理意义。由v=x/t得t=x/v,显然,(1/v)-x图像(如图3)中的图线(1/v)=(x/k)与横轴x所围的面积的数值即为饲养员经过一定的位移所需要的时间。
图3如图3,在任意的x处取一窄条(阴影处),其高为(1/v)=(x/k),宽为Δx,令Δx→0,必然有此段位移所需的时间Δx→0,则v为x处的即时速度。由图3可知,图中窄条的面积S=Δx·(1/v)=Δx/v,这正表示饲养员在x处经过位移Δx所需的时间。即
t=(1/2)×(L1/k+L2/k)×(L2-L1)
=(L22-L21)/2k
把L1=20km,L2=40km,v1=5km/h代入,可得t=6h。即从A点开始6小时后(即下午5点)饲养员到达B点。
从本题的解析可知,只要注意到图线的斜率和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利用图像能直观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易志毅)endprint
利用图像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图像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对中学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数据处理、振动和波、气体性质、欧姆定律和交流电的描述等等,都要用到图像法。在解答物理问题时,特别是解答比较复杂、偏难的物理题时,如果只套用公式,则计算相当繁琐,若改用图像法解题,则形象直观,且可以化难为易,而对那些中间过程的变化不明显,又没有现成公式可用的问题,图像法更有其独到之处。
【例1】某鸵鸟饲养员,早上出发到离家分别为20km和40km的A、B两个喂养点。若其出发后保持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与其离家的距离成反比,上午11点钟到达A点时速度为v1=5km/h。问其何时到达B点?
分析和解答:如图1,题目要求的是饲养员从A点到B点的时间,而题给条件是饲养员的速度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即v=k/x,其中k=L1·v1。经分析可知,其运动显然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很难用运动学公式和初等数学方法来直接求解。在这种情况下,如能巧妙地运用图像法解题,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1用图像法解运动学问题,作关于速度的图像,通常是作物体的v—x图像,而根据题意,仅可作出v—x图像。如图2所示,v—x图为一条双曲线,且图像中的曲线斜率和曲线与x轴所围面积并无确切的物理意义,所以,直接通过v—x图也无法求得t。
图2为此,必须变换坐标系。根据题意,重新画出一个适当的图像,使其斜率或所围面积具有时间或与时间有关的物理意义。由v=x/t得t=x/v,显然,(1/v)-x图像(如图3)中的图线(1/v)=(x/k)与横轴x所围的面积的数值即为饲养员经过一定的位移所需要的时间。
图3如图3,在任意的x处取一窄条(阴影处),其高为(1/v)=(x/k),宽为Δx,令Δx→0,必然有此段位移所需的时间Δx→0,则v为x处的即时速度。由图3可知,图中窄条的面积S=Δx·(1/v)=Δx/v,这正表示饲养员在x处经过位移Δx所需的时间。即
t=(1/2)×(L1/k+L2/k)×(L2-L1)
=(L22-L21)/2k
把L1=20km,L2=40km,v1=5km/h代入,可得t=6h。即从A点开始6小时后(即下午5点)饲养员到达B点。
从本题的解析可知,只要注意到图线的斜率和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利用图像能直观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易志毅)endprint
利用图像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图像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对中学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数据处理、振动和波、气体性质、欧姆定律和交流电的描述等等,都要用到图像法。在解答物理问题时,特别是解答比较复杂、偏难的物理题时,如果只套用公式,则计算相当繁琐,若改用图像法解题,则形象直观,且可以化难为易,而对那些中间过程的变化不明显,又没有现成公式可用的问题,图像法更有其独到之处。
【例1】某鸵鸟饲养员,早上出发到离家分别为20km和40km的A、B两个喂养点。若其出发后保持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与其离家的距离成反比,上午11点钟到达A点时速度为v1=5km/h。问其何时到达B点?
分析和解答:如图1,题目要求的是饲养员从A点到B点的时间,而题给条件是饲养员的速度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即v=k/x,其中k=L1·v1。经分析可知,其运动显然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很难用运动学公式和初等数学方法来直接求解。在这种情况下,如能巧妙地运用图像法解题,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1用图像法解运动学问题,作关于速度的图像,通常是作物体的v—x图像,而根据题意,仅可作出v—x图像。如图2所示,v—x图为一条双曲线,且图像中的曲线斜率和曲线与x轴所围面积并无确切的物理意义,所以,直接通过v—x图也无法求得t。
图2为此,必须变换坐标系。根据题意,重新画出一个适当的图像,使其斜率或所围面积具有时间或与时间有关的物理意义。由v=x/t得t=x/v,显然,(1/v)-x图像(如图3)中的图线(1/v)=(x/k)与横轴x所围的面积的数值即为饲养员经过一定的位移所需要的时间。
图3如图3,在任意的x处取一窄条(阴影处),其高为(1/v)=(x/k),宽为Δx,令Δx→0,必然有此段位移所需的时间Δx→0,则v为x处的即时速度。由图3可知,图中窄条的面积S=Δx·(1/v)=Δx/v,这正表示饲养员在x处经过位移Δx所需的时间。即
t=(1/2)×(L1/k+L2/k)×(L2-L1)
=(L22-L21)/2k
把L1=20km,L2=40km,v1=5km/h代入,可得t=6h。即从A点开始6小时后(即下午5点)饲养员到达B点。
从本题的解析可知,只要注意到图线的斜率和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利用图像能直观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易志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