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量电源电动势与内阻方法探析

2014-04-10刘全文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数理化变阻器电动势

刘全文

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是电学的重要实验,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曾多次出现,并且每次考查,题型都有所不同,所以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该实验。笔者认为,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测量,下面将根据这一思路介绍几种测量方法。

一、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所需元器件:直流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滑动变阻器和电键。

图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实验数据处理:①由E=U+Ir知: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路端电压U和干路电流I的两组数据,列方程:

E=U1+I1r

E=U2+I2r

求解。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路端电压U和干路电流I的多组数据(至少六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图2连线,如图2所示,作出U=-Ir+E的关系图像;在U-I关系图像中,纵轴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倾斜直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电阻。

【例1】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大小,测量并记录多组电压和相应电流值,某同学利用图3所示原理进行实验,并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如图4所示的图像。

图3(1)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原理图中,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2)由该同学所作的U—I图线可得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

图15图16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a=2m/s2

s=112at2=16mt=4s

点评:本题难点在于摩擦力方向分析,分析时一般考虑是否有相对运动,没有相对运动则应是静摩擦力或没有摩擦力;而有相对运动则应考虑相对运动方向问题,教师对“相对”二字要作较为全面的分析,用图像帮助学生突破难关,理清多过程问题中混淆因素。

摩擦力作为高考物理中的重点,学生的分析往往停留在抽象思维阶段,所以一旦分析不当,就容易造成较严重的错误,通过作图使问题简捷、形象、直观,相对能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同时学生作图习惯的养成,图像分析能力的提高,能减少考试中对图像的恐慌心理,答题效果必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忠.图像法巧解物理中的复杂问题[J].中学物理,2011(15).

[2]王超良.图像法处理问题的思路[J].数理化学习,2011(Z1).

[3]刘贵生.物理图像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生数理化,2008(10).

[4]李达.物理图像中“面积”的妙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1(2).

[5]邓有鸿.物理图像中“面积”实际物理意义的探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Z1).

(责任编辑易志毅)endprint

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是电学的重要实验,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曾多次出现,并且每次考查,题型都有所不同,所以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该实验。笔者认为,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测量,下面将根据这一思路介绍几种测量方法。

一、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所需元器件:直流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滑动变阻器和电键。

图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实验数据处理:①由E=U+Ir知: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路端电压U和干路电流I的两组数据,列方程:

E=U1+I1r

E=U2+I2r

求解。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路端电压U和干路电流I的多组数据(至少六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图2连线,如图2所示,作出U=-Ir+E的关系图像;在U-I关系图像中,纵轴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倾斜直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电阻。

【例1】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大小,测量并记录多组电压和相应电流值,某同学利用图3所示原理进行实验,并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如图4所示的图像。

图3(1)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原理图中,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2)由该同学所作的U—I图线可得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

图15图16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a=2m/s2

s=112at2=16mt=4s

点评:本题难点在于摩擦力方向分析,分析时一般考虑是否有相对运动,没有相对运动则应是静摩擦力或没有摩擦力;而有相对运动则应考虑相对运动方向问题,教师对“相对”二字要作较为全面的分析,用图像帮助学生突破难关,理清多过程问题中混淆因素。

摩擦力作为高考物理中的重点,学生的分析往往停留在抽象思维阶段,所以一旦分析不当,就容易造成较严重的错误,通过作图使问题简捷、形象、直观,相对能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同时学生作图习惯的养成,图像分析能力的提高,能减少考试中对图像的恐慌心理,答题效果必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忠.图像法巧解物理中的复杂问题[J].中学物理,2011(15).

[2]王超良.图像法处理问题的思路[J].数理化学习,2011(Z1).

[3]刘贵生.物理图像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生数理化,2008(10).

[4]李达.物理图像中“面积”的妙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1(2).

[5]邓有鸿.物理图像中“面积”实际物理意义的探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Z1).

(责任编辑易志毅)endprint

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是电学的重要实验,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曾多次出现,并且每次考查,题型都有所不同,所以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该实验。笔者认为,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测量,下面将根据这一思路介绍几种测量方法。

一、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所需元器件:直流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滑动变阻器和电键。

图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实验数据处理:①由E=U+Ir知: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路端电压U和干路电流I的两组数据,列方程:

E=U1+I1r

E=U2+I2r

求解。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路端电压U和干路电流I的多组数据(至少六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图2连线,如图2所示,作出U=-Ir+E的关系图像;在U-I关系图像中,纵轴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倾斜直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电阻。

【例1】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大小,测量并记录多组电压和相应电流值,某同学利用图3所示原理进行实验,并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如图4所示的图像。

图3(1)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原理图中,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2)由该同学所作的U—I图线可得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

图15图16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a=2m/s2

s=112at2=16mt=4s

点评:本题难点在于摩擦力方向分析,分析时一般考虑是否有相对运动,没有相对运动则应是静摩擦力或没有摩擦力;而有相对运动则应考虑相对运动方向问题,教师对“相对”二字要作较为全面的分析,用图像帮助学生突破难关,理清多过程问题中混淆因素。

摩擦力作为高考物理中的重点,学生的分析往往停留在抽象思维阶段,所以一旦分析不当,就容易造成较严重的错误,通过作图使问题简捷、形象、直观,相对能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同时学生作图习惯的养成,图像分析能力的提高,能减少考试中对图像的恐慌心理,答题效果必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忠.图像法巧解物理中的复杂问题[J].中学物理,2011(15).

[2]王超良.图像法处理问题的思路[J].数理化学习,2011(Z1).

[3]刘贵生.物理图像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生数理化,2008(10).

[4]李达.物理图像中“面积”的妙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1(2).

[5]邓有鸿.物理图像中“面积”实际物理意义的探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Z1).

(责任编辑易志毅)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理化变阻器电动势
数理化学习难点《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助您攻克
数理化学习难点《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助您攻克
数理化学习难点《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助您攻克
数理化学习难点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助您攻克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复习课之八问
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规格问题
动生电动势的几何意义
例析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磁感应现象中“感生”和“动生”同时存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