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需要闲暇
2014-04-10陈丽娇
陈丽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然而现在教育过于重视公利性,而忽视闲暇教育。闲暇教育有利于帮助中小学生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并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闲暇教育 基础教育 中小学生
闲暇教育是一个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学科的课题,目的是提升人的闲暇生活质量,提高人的闲暇认识,培养闲暇技能,促升交往水平,增进人格健康。因此,我国基础教育需要闲暇。
一、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利用“空闲”或“业余”的时间进行学习。柏拉图把闲暇理解为“空闲”、“从活动中获得自由”、“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和“休闲的状态”四个层次。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基础上对闲暇教育做了研究,他认为:“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显然应有这样一种自由的和高贵的教育”。他认为闲暇教育是使人成为自由人的关键。
中小学闲暇教育是中小学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之外,完全由学生个人自由支配的空余时间去学习。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掌握科学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提高闲暇生活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闲暇教育的作用
1.闲暇教育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在对人的“从业”和闲暇现象研究之后,发现“人的差异在于闲暇时间”。所以课堂听课、做作业等正规学习活动固然重要,但学生在闲暇中的学习也不能忽视,而且闲暇中的学习是更加主动、自如、丰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闲暇有助于学生创新学习主体性的发挥;闲暇有助于学生创新时身心愉悦状态的形成;闲暇有助于学生创新学习知识经验的激活;闲暇可以丰富学生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形式。
2.闲暇教育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育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具体地说,自由时间是个人独特的社会主体得以实现的保证;是个性丰富性得以实现的保证。学生在闲暇时间里可以恢复体力和精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和正规活动的效率;学生在自由时间里获得独处的时间,可以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塑造。
3.闲暇教育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落实道德行为
闲暇生活是指人们在摆脱了工作和责任之后,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自主选择的、能施展自己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一种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本身又存在无主—自主,消遣—创造,升华—沉沦等诸多双重属性。这些属性为闲暇生活中的道德选择提供了可能。斯金纳说:“一种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身的前途,检验这种前途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看他如何处理闲暇问题。”所以,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提升,大多是通过闲暇生活中独自选择和落实完成的。
三、我国中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中小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性和研究性的闲暇相比,我国中小学生的闲暇教育呈现出剥夺性、单一性、随机性和成人化的特质。
1.剥夺性的闲暇教育
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实行素质教育,提出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和人口国情,我国的素质教育贯彻得不彻底,我国的教育大多还是应试教育。在严峻的升学的压力和盲目的攀比下,我国的家长和老师让学生浸泡在题海和各种补习班、奥赛班之间,剥夺了孩子的闲暇时间,这就是剥夺性的闲暇教育。
2.单一性的闲暇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压力巨大,成天面对大量的作业、考试和各种补习班,一旦有了一点自由时间,就开始彻底放松。所以闲暇生活贫乏、单调,沒有个性化。除了闲逛、看电视、打游戏外,就是读课外书。这种闲暇教育显现出单一性。
3.随机性的闲暇
由于学校忙于提高升学率,家长忙于工作挣钱,对学生缺少正确引导,特别是对学生闲暇时间的引导,使学生知识面狭窄。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看的电视节目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个人兴致决定,或者是受流行文化的影响。这属于随机性的闲暇。
4.成人化的闲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些家长不得不在应酬的同时陪孩子,或者是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家,索性将孩子一起带去应酬。孩子经常出入饭店、KTV甚至是酒吧等娱乐场所后,便把这种闲暇当做自己的闲暇方式,使现在孩子的闲暇成人化了。
四、我国基础教育应怎样在开展闲暇教育建设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我国闲暇教育的严峻问题在于我国中小学校、家庭和社区没有很好地把握闲暇教育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没有闲暇教育的意识,没有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更没有接受闲暇教育的时空。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基础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开展闲暇教育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确立闲暇教育的目标,转变闲暇教育的观念,并确立闲暇教育的课程。学校实施闲暇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学生闲暇素质的培养,通过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闲暇活动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树立积极的闲暇价值观和闲暇态度,学会有价值地、自主地进行闲暇活动的选择,从而丰富和提高其闲暇生活的质量。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张,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杜威的思想提醒我们要转变闲暇教育的观念,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闲暇教育课程分为: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其中正式课程又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非正式课程则是指隐蔽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校的环境、教育方式、校园文化、班级氛围、各种交往活动等。这些信息通过暗示、学生的模仿、互相感染、彼此认同、榜样学习等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意无意地接受这些信息,从而受到教育。
其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中的闲暇教育对孩子的闲暇时间的利用,掌握闲暇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如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闲暇活动;在家庭为孩子开辟闲暇的时空;提供良好的闲暇生活条件;指导孩子和同伴一起安排闲暇活动;和孩子一起制订家庭休闲活动计划等。
第三,社区中的闲暇教育因素对孩子的闲暇教育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如加强社区公园绿地、艺术场馆、体育设施、科技馆、博物馆的建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传承文化、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的闲暇意识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闲暇是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自我闲暇的意义;让学生正确理解劳动、学习、闲暇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
第五,培养学生科学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丰富多彩的自由活动的能力,才能满足他们精神发展和享受之需要,才能使闲暇时间丰富多彩、激动人心,从而感悟闲暇的真谛。
总之,闲暇教育对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我国对的闲暇教育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我们应该大力研究和拓展闲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使闲暇教育更好地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与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庞桂美.闲暇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著.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人民出版社,1972.
[4]张新平.关于闲暇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教育研究,1987(2).
[5]李臣.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6]李芯茹,桂勤.面向初中生的特色英才教育计划.比较教育研究,2011(5).
[7]屈兑梅.闲暇教育——基础教育的新课题.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6.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教育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