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学困生
2014-04-10管新荣
管新荣
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愉悦,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从而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多年来,我一直本着“不嫌弃,不放弃”的教育理念关注、转化着这个群体。
一、面对现实,诚心接纳
从小学刚升入初中的班级里,就已经存在着一些学困生了。这时候会有很多班主任说:小学就学成这样了,叫我们怎么办?面对既成的事实,我们要坦然面对,绝不能怨天尤人,要在短时间内综合分析现有学困生的情况,分别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暂时忘记过去,凭借新环境、新起点和同学之间还比较陌生,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开始初中生活。作为班主任,只有从心里诚心接纳学困生,对他们的转化工作才会得心应手。
二、用心来教,用爱感化
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热爱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想的活生生的人,渴望得到周围人们特别是教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实际,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心理和家庭状况等,变“因材施教”为“因心施教”,变“师生缘”为“朋友缘”。
我的班级有一位名叫小闯的学生,他的小考三科总成绩不过几十分,可想而知他的学习状况怎样。入学不久我就找到他,诚恳地对他说:老师不看你的小学成绩,那只能代表过去,老师看重的是你今后的努力和表现,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开始。小闯瞪着明亮的眸子使劲点着头。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一人似的,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也十分认真地完成,原来分不清个数的字也逐渐工整起来。对于他的变化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时刻给他以鼓励,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在初一上学期的期末检测中,他的各科总分超过了四百分,我给他一个大大的奖励。看到小闯脸上灿烂的笑容,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欣慰的呢?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班主任如果不用自己的心灵去了解关爱学生,只知以严厉的惩戒、冷漠的言行去对待学生,那么极有可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损害学生的情感,扼杀他们的个性,从而让学生变得平庸,成为学困生。师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三、降低要求,体验成功
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对学习就会更加入迷,内心也就会产生更加努力的需要。对于学困生,班主任应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只要发现他们身上的点滴进步就及时加以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在课堂的问题设计、作业布置、平时测试时要有层次性,让学困生有成功的机会。
我在上课时特别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总爱把一些简单的题目交给他们回答,不管他们回答得怎样,我都给予肯定。“你进步了”“很好”“回答得很有道理”“加油”,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每当留作业时,我关注基础性知识的掌握,特别留心对学困生的作业批改,并根据他们作业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逐步缩短他们和中等生之间的差距。平时小测验中,我会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不在意他们得多少分,而看他们是否有进步,使学困生逐渐获得成功感。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
四、小组合作,监督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此外,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例如,我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两名组长,组内一对一结成对子。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课后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各组之间制定竞争和奖励机制。这样谁不努力学习,小组得的分就少,其他组员就会督促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学困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每个学生都不希望自己的小组得分最少,都不想给自己的小组拖后腿,就会努力地学。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小组获得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目标。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促进了每个学生的进步。
教育,是一种美丽的等待;每个学生,都是一块未被雕琢的璞玉。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应该在“爱”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学困生的方法,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