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传炉壶”隐隐古风韵考析
2014-04-10陈皞
陈皞
(宜兴 214221)
方壶,相对圆器来说,具有其它紫砂茶壶无法比拟的特性,隐约地显现刚正、端庄、冷静的情怀。不论是一把四方、六方、八方,还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的方器茶壶来讲,方壶形成了多个平面,与圆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方壶有棱有角,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和艺术内涵。以紫砂“传炉壶”为例(见图1),此壶方圆相济、挺匀有力、色泽红艳、光彩照人,是传炉壶式的经典之作。
图1 传炉壶
1 紫砂“传炉壶”的造型
紫砂“传炉壶”是紫砂壶的一个经典器型,其造型取材于青铜器,器身形状以方器为基本形,但方中寓圆,比一般方器多了一份圆润之美。壶嘴的造型难度高,方中带圆、圆里寓方,二弯流式曲折有致,出水流畅。壶盖延续了全器造型特征,方型圆角,压盖形式。壶盖能四面通转无碍,且面面俱到,并能接续全壶的气韵。紫砂“传炉壶”四方圈底,属短柱型,精巧别致,落地稳重。
2 紫砂“传炉壶”的文化沉淀
(1)“传炉壶”来历
“传炉壶”为传统壶型,至清代末期曾改名为“四方传炉”,可为历久弥新。传炉为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丹炉。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游尽天下名山,与丹术、医道颇有心得。至麻姑神功泉(江西抚州南城)觉得泉水清冽脱俗,于是传炉炼丹,留恋泉石之间,至今葛洪仙井遗迹犹在。麻姑泉酿酒,又称作寿酒。洪祖以其水炼丹求寿成仙,而人寿之极致又称茶寿。今以阳羡砂壶,仿传炉之型,饮茶延年,真乃切情、切意。
“传炉壶”在古时候还有“金殿传胪(炉)”一说。明、清时代在殿试后两天,皇帝召见新科进士。考取的进士们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于安门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皇宫百官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这就是“金殿传胪”。“胪”有陈列的意思,“传胪”就是依次畅名传呼,进殿晋见皇帝。因古时候紫砂壶是士大夫阶层的雅玩,将壶名取为传炉,应有取其谐音后又取意自勉吧。
(2)方与圆的文化沉淀
方是东方文化沉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涵。“传炉壶”作为紫砂壶器,如何去贴切地体现这个方的文化本质,使鉴赏者从中领悟到些什么,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支点。作为艺人来说,深度研究方器内涵,更好地把握新的突破点,将是标新立异的关键所在。
方与圆往往是相互转化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伏羲女娲的宝相中,手持规与矩,可见在古代文化源头,这一理念就深深存在了。人们要求自己在理念上、智慧思维上要化方为圆,在行为上要化圆为方,正所谓“智欲圆而行愈方”。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天平上,方与圆可说是万象之本。天圆而地方,智圆而行方。在这里,方与圆既对立又统一,既冲撞又融合。在深刻理解了这个方圆规矩之后,从东方文化内涵这个内容中,找出制作方壶的形式。正如紫砂“传炉壶”,它就是从这个理念入手的。此壶方中带圆,象征载物之大地,福址延广,入理涵中。
(3)紫砂“传炉壶”的励志信念
当前,在宜兴紫砂壶的创作中不乏创作高手,他们大多能从商鼎周枋中找到历史与新时代特色的融合点。紫砂壶的把、流、钮、盖、壶身、支角等几大要素,也多借助龙、凤、蛙、蛇、鹿、鸡、羊、瑞草神木等具有华夏文化象征、吉祥意义的奇禽异兽嘉禾来创作,这是极具积极意义的一面。这把紫砂“传炉壶”,它能将方壶做得深能体现东方的尊贵与严整。紫砂“传炉壶”具有尊严高贵的象征意义,使得壶器在观赏陈设中具有极强的理念渗透力。比方说,人生功业进取,需座右铭式的道器来随时警示自己。紫砂“传炉壶”劝戒世人为人处事方中寓圆,和谐理智,他人必珍爱有加。
就造型而言,紫砂“传炉壶”属于紫砂光素器的范畴,器身形状以方器为基本形,但方中寓圆,比一般方器多了一份圆润之美。就其制作难度来看,紫砂“传炉壶”的成型难度相当高,甚至可谓是紫砂陶器中最具挑战性的几个器型之一了。采用镶身筒技法将壶体制作成粗坯,再将壶体上、下、左、右逐一拍圆。壶嘴的造型难度也颇高,做到了方中带圆、圆里寓方,再加上此壶为二弯流式,在处理上倍增挑战。壶嘴攸关全壶气势、整体造型,涉及到了出水是否顺畅有力、断水是否果断不留茶涎等实用层面,因此,此壶也不易制精。紫砂“传炉壶”风格雅致,隐隐然有古风韵,是一把兼具实用与鉴赏价值的壶器。
[1]马顺伢,黄晓瑛.试论紫砂方器的审美情趣[J].江苏陶瓷.2010(03):33.
[2]南城麻姑酒[J].今日农村.2002(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