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4-04-10管永昊姚巧燕
管永昊,姚巧燕
1.南京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宿州市国家税务局,安徽宿州,234000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管永昊1,姚巧燕2
1.南京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宿州市国家税务局,安徽宿州,234000
税务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具有交叉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复合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税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建设落后、教学方法与手段不丰富、实践性欠缺、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应该通过合理设置相关课程与课时、加强教材建设、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予以解决。
税务会计;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
“税务会计”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随会计制度和税法变动而及时变动的课程。在实务工作中,随着我国税法的不断完善、税收管理的逐步规范与严格,税款计算方式也逐渐复杂,导致税务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企业、税务师事务所等对于税务会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税务会计”课程日益被各高校所重视。如天津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等重点高校较早设置了该课程,“税务会计”亦逐渐成为其他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高校会计、财税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体系不完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为更好地适应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有关部门对较高专业水平毕业生的期待,本文对“税务会计”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税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1.1 学科交叉性
“税务会计”是一门交叉学科, 融会计核算、税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为一体。在税款的计算与缴纳上要遵循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会计处理要遵循会计学的理论、方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因此,“税务会计”至少处于税收与会计这两个学科的交叉地带。
1.2 与时俱进性
“税务会计”课程综合性很强,所涉及的会计制度、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都要求“税务会计”课程在内容上有及时的反映。自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确立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经过了十余次的修订,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现行税制的基本框架与内容主要形成于1994年的税制改革,但是,自1994年以来,各税种几乎都进行了修改与完善,有些税种的变动性相当大,进入21世纪以来,税制改革与完善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几个主体税种中,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并降低了一般纳税人的销售额标准,对于旧货销售的处理、出口退税的计征方法进行了调整等;消费税征税范围及税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动;营业税最引人注目的改革莫过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此外,营业税部分税目和税率进行了调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税前扣除项目的限额计算等规定进行了修改;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都进行了较大调整。此外,车船税、资源税、房产税等也都进行了改革试点。这些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要求“税务会计”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修改与完善课程内容[1]。
1.3 实践操作性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需要更为专业的税务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税收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会计、税收实际操作能力。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还设置专门人员负责企业税务会计事项;对于小型企业,因为税务会计掌握着所有的对外信息,因而显得更加重要。规范的税务会计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税务会计核算能力,加强税务会计实践实践教学,可以使毕业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2]。
2 “税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校税务会计课程已经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在“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以提高“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2.1.1 课程间教学任务不协调
目前,一些高校相关专业在教学计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税务会计课程的实际需要,如会计专业在税务会计课程前未开设税法课程或是将税法划为选修课、通识课,财税专业则未系统学习会计课程或只学习了基础会计学课程等。这样,导致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税务会计课程时,既搞不清楚各税种的计算,又不能确定各类业务应适用什么税目;而财税专业学生不能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在讲到很多具体业务时,学生都要求教师再将相关的税收计算方法或会计核算方法重新讲授。
2.1.2 课时安排不够
各高校“税务会计”课程通常安排32~54学时,教师所能做的只是在上课时尽量让学生将基本理论知识搞明白,几乎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解释课程所涉及到的应纳税额计算和会计核算的会计与税法理论知识,更谈不上采用启发式教学等较为先进但费时较多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几乎不用思考、也没有时间思考,无法体现“税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3]。
2.2 教材建设落后
2.2.1 教材建设缺乏层次性
目前,我国许多财经类高校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占用了大量的资源编写“税务会计”课程教材,种类繁多,内容雷同,大都是先介绍一些相关的理论,再转入税种的核算和相关的账务处理,不能有效地提升“税务会计”课程的质量。在会计、税收课程建设中,目前已经形成具有较强层次性的教材体系建设格局,从内容上看,有理论性的,有实践性的;从难度上看,有初级的、中级的,也有高级的。“税务会计”课程建设也可以此为鉴,发挥各高校的相对优势,提高“税务会计”教材建设的层次性。
2.2.2 教材内容不合理
当前,“税务会计”课程教材的编写中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一是附带了过多的各税种计算内容。其实这些内容在税法课程中有更为准确、详细的论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这部分内容是一种无必要的重复。二是附带了过多的财务会计内容。与税法内容类似,财务会计也应是税务会计的前置课程,因此财务会计的内容可以适当简化,不需在“税务会计”中占用太多篇幅。三是附带了较多的税务筹划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往往受到课时的限制而成了摆设。另外,很多高校也同时开设了税收筹划课程,无须在“税务会计”教材中过多涉及[4]。
2.2.3 实训教材缺乏
目前已出版的教材中,几乎没有高质量的税务会计、纳税会计课程实训教材,一般都是使用会计实训教材和税务管理实训教材代替,很多内容并不适用,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
2.3 教学方法与手段不丰富
在目前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的课堂授课方式仍然以传统的讲解为主;虽然课堂教学中也会使用一些案例,但只是简单地运用税收计算,并没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多媒体运用方面以演示为主,对网络教学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在案例教学或课程实习方面,所运用的案例较为简单,甚至出现重复现象,与现实尚有较大的距离。
2.4 实践性欠缺
“税务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但目前税务会计的实训教学却成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际操作的时间少,二是专门供学生进行税务会计实训操作的模拟实验室少,三是税务会计的实训软件少。受制于专业培养目标、课时以及已有的设备基础等条件,会计专业更重视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训,缺少电子报税、税务管理软件等税务类实训;而税务专业则重视电子报税、税务管理等实训课程,缺少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训,致使各专业学生的实践训练都不够全面。到了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学生总会有一些内容感觉到非常陌生,无法适应工作要求[5]。
2.5 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作为一门实务性和学科交叉性都很强的课程,“税务会计”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税收、会计、法律专业知识功底,还要求教师应掌握足够的经济、管理知识,更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实务经验。但是,目前从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很多青年教师,大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经历的是“从学生到老师,从学校到学校”这一单纯的成长历程[6]。虽然各高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安排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到税务部门或企业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较少,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社会实践训练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一般是凭自己的理解与猜测给学生讲授税法、会计等实践方面的操作步骤,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无法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3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合理设置相关课程与课时
在税务会计的前置课程中,除有关的会计课程外,应明确将税法列入,并区别于一般的选修课、通识课。将税法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并针对税务会计有关业务的需要,讲解税法中相关经济业务的税种计算。增加税务会计课程的课时,建议安排54~72课时。
3.2 加强教材建设
在层次上,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出税务会计初级、中级、高级不同难度的内容,分别适应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要求的系列教材。在内容上,应根据税收政策、会计制度、法律等的变化及时更新。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往往会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与此相比,“税务会计”教材的出版和修订往往滞后,这就需要不断及时更新与修订。在类别上,目前应重点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控制、学生考核办法等环节,重点体现实践性。高质量的实践教材,能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各税种的相关票据、纳税申报表和掌握企业涉税业务处理以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流程等[7]。
3.3 丰富教学方法
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讲解方式,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现有条件下,多媒体的应用已较为普遍,但是对于多媒体的理解还较为浅显,很多教师仅仅把多媒体看作是PPT的演示。但实际上,除了PPT的演示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到更新的会计、税收制度规定,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税务会计活动等。除此之外,在教育学中被证明较为有效的方法,如模块化教学、角色扮演法等,也可以用于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模块化教学,就是将税务会计知识按照税种如流转税、所得税等,或按照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划分为若干模块,在每一模块下利用项目教学法进一步划分为若干项目,以层层分解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仿真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的工作内容和流程,设置开票员岗位负责各种发票的开具,出纳岗位负责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签发支票、编制日记账等业务,税务会计负责税款计算、报税等,使学生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各岗位职责以及涉税业务处理程序中各自的业务技能要求[8]。
3.4 强化实践教学
从手段上看,一是应提升校内实践水平,利用已有的模拟实验室,统筹规划各种硬件、软件资源,建设税务会计的专门模拟实验室,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室和电算化模拟实训室。开发税务会计模拟实训软件,模拟企业申报纳税的岗位和流程等,使学生能够掌握税务会计的各项实践技能。二是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通过学期实习和毕业实习,让学生到税务师事务所或税务部门感受税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纳税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税收问题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应将实践教学分为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类,在各单项技能逐渐掌握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掌握税务会计的综合技能。单项技能训练包括四大部分:一是税务基础,即税务登记、税收缴款书填写等的训练;二是各类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三是相应税种会计处理和涉税报表编制,包括网上申报和实地申报训练;四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的开具、保管、验证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则以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活动为实践对象,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所涉税种及其会计处理进行综合训练,以提升学生运用和解决企业实际税务会计问题的能力[9]。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部分税务会计任课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内教师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本校教师的实践经验。根据教师实践经验欠缺的实际情况,学校应鼓励教师有针对性地到税务部门、税务师事务所和企业进行学习和实习,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同时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使任课教师能够更多地接触税务会计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校外专家请进来”的方式,聘请税务机构和企业中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家,在税务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纳税申报等方面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10]。
[1]夏桂香.“零岗培”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构想[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55-157
[2]于娟.《税务会计》的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2012(25):233
[3]张星.《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特点浅析[J].商业会计,2012(26):73-74
[4]邹蓉.“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61-162
[5]习成龙.《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的情景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文化,2011(7):243-244
[6]陆秀团.高职培养“零岗培”税务会计的教学改革[J].财会月刊,2011(11):105-106
[7]王月,张媛.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6):155-156
[8]汪福来.高职院校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浅谈[J].科技信息,2009(1):647
[9]刘晓丽.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137-138
[10]胡鲜葵.关于《税务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1):242-243
(责任编辑:刘小阳)
2014-06-18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复合型的财税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13JSJG163)。
管永昊(1979-),安徽颍上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政策等。
10.3969/j.issn.1673-2006.2014.12.036
G642.0
A
1673-2006(2014)1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