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教育背景下资源勘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4-04-10冯松宝
冯松宝
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目前,世界上体系最完整、权威性最高、国际化程度最广的国际工程互认协议是华盛顿协议[1-2],它是关于国际本科工程学历(一般为四年)资格认证的协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3-4]。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程教育体系,高等工程教育专业的学生总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其中,就读工程专业的学生已经占到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的1/3以上,是世界高等工程教育大国[5-6]。然而,我国的工程教育还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教师只重视理论或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因此,为完善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工程教育质量,课程必须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改革,这对培养实践能力强、自主学习能力强和人文素质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资源勘查学课程教学,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对资源勘查学课程进行改革,以期提高工程教育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1 资源勘查学教学组织体系
资源勘查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靶区圈定的方法、矿产勘查应用技术和矿产勘查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成矿地质规律、成矿模型、矿床勘查模型、靶区圈定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等;了解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和探矿工程勘查技术,掌握矿产勘查四个阶段的任务和方法。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资源勘查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资源勘查工作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资源勘查学课程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2 资源勘查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为通用教材,没有地方特色。目前,皖北地区主要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现在发行的几本《资源勘查学》教材中关于煤炭资源勘查的内容较少,针对皖北地区的更少。
(2)教学方式单一。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这样,不能为学生创造灵活、自由、主动学习的环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在实践教学方面,由于实验经费短缺,软件、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需求,只能满足部分教学需求,像资源勘查学钻探部分,基本模型缺乏,不能很好地展示钻探过程。
3 基于工程背景的资源勘查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3.1 选择实用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皖北地区主要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而本课程选用的几本教材《矿产资源勘查学》《矿产勘查学》在煤矿勘查方面的实例却较少。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对地方的矿产资源勘查应该有充分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加煤矿勘查部分的内容,特别是实例,让学生充分了解整个煤炭勘探过程,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安徽省加大了投入在勘探两淮地区的煤层气和页岩气资源,这就要求把天然气资源勘探部分也要加入到本课程中。
3.2 强化工程伦理教育
工程伦理教育是世界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工程教育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工程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工程伦理教育。据笔者与用人单位的接触了解到,有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一个工程做了一半就不干了,导致用人单位工程延误。甚至有时候在工程活动与伦理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做出不恰当的选择。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很多专业课教师都忽视工程伦理教育,如果专业课老师能够足够重视,可能有些问题就能避免。资源勘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员工作在探矿、找矿工作的第一线,他们伦理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其高尚的职业操守。
3.3 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针对内容易理解、易自学的章节,可让学生参与教学,如本课程第十四章矿产勘查取样。在教学前,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两个组,每组学生自己预习,做好课件或教案,并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课,讲完以后学生提问、评议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几乎全部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讲授。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同一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很大,有的对前期学习的基本概念连印象都没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提问环节,针对某一小节内容,抽取一部分基本概念进行提问,回答正确的可以得到加分。这样,迫使学生在课后对课程进行预习,至少会简单浏览所要讲的内容,对其中一些以前学过的概念或定义,不懂的或者忘记的会主动通过查资料找出来并记在书上。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是笔者任教以来对学生的一贯要求,这一要求的贯彻落实,促进学生要对学过的概念重新梳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作风,对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事也大有裨益。
(3)讨论式教学。教材中有些问题争议较大。针对这些带有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上课时组织学生发表看法,然后集中解决。如果是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把问题给全班学生,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下次上课时安排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也使他们的观点得到展示和尊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只要思考,就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有了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就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从而改变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师讲的内容没有观点,也不想有自己的观点。
(4)合理搭配教师。本课程内容广泛,特别是第二部分矿产勘查应用技术,这部分涉及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工程等,一个教师很难对这些部分都能掌握得很好。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邀请了对本课程中相关内容做得很好的教师对本课程进行讲解,另外,还可以聘请校外相关专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本课程内容讲得透彻,同时引入了实际工程中的实例,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
3.4 开发课程设计项目,强化实践教学
资源勘查学课程实践教学应在完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开发课程设计项目,让学生在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型实验中,了解勘查设备与仪器,掌握其使用方法,了解勘查的基本原理,掌握勘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对于学生勘查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项目质量的高低是关键。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项目,就资源勘查学课程而言,可以开设的课程设计较多,如勘查模型设计、钻孔设计等。
以下以钻孔设计项目为例,讨论课程设计在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钻孔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编制设计理想的剖面图;(2)钻孔预定戳穿体位置的确定;(3)预计终孔深度;(4)钻孔类型的确定;(5)地表孔位的选择;(6)编制钻孔理想柱状图。在设计前,给学生提供要钻孔地区的相关资料。通过这个设计,让学生了解钻孔设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本设计也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另外,授课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增加学习的实践机会,以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4 结束语
基于工程教育背景,对资源勘查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在教改实践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带着问题上课,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实战精神。缩短了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新工作,从而增强就业的综合竞争力。虽然目前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效果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对本课程教学进行研究。
[1]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2]叶志攀,金佩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74-77
[3]李正,林凤.从工程的本质看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19-25
[4]杨桂芳,蔡安江.工科院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6-88
[5]王孙禺,雷环.华盛顿协议影响下的各国高等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7):61-63
[6]王孙禺.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0-15